书城励志简单就是财富全集
11303000000012

第12章 简单就是知足

简单地对待生活,学会知足,学会适可而止。有句话说得好,知足者常乐。对于生活和幸福,不同的人从来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理解。同样的境遇,有些人觉得幸福,有些人却觉得不幸福。

比如说,一个农夫躺在麦草垛里呼呼大睡,一个书生见了,可能就觉得那个农夫非常的不幸,家里没有地方躺,只好将就在这里凑合一下。

但是,那个农夫却未必这样看,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在这里呼呼大睡,说明自己无忧无虑,这不是幸福这是什么?

再比如,一个书生,有好衣服穿,有好饭吃,还有圣贤的书可读,按照农夫对生活的标准,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了。可是,那个书生却不这样看,因为他觉得,有好饭吃、好衣服穿、有好书读,这些都还不够,要读书,得有红袖添香才好夜读书,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在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幸福和快乐》中,诗人找遍俄国,最终找到的快乐人物竟是枕锄瞌睡的农夫。是的,这位农夫有强壮的身体,能吃、能喝、能睡,从他打瞌睡的倦态中以及打呼噜的声音中,无不飞扬和流露出由衷的开心。这位农夫为什么能开心?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知足常乐,二是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开心。

法国杰出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一个人快乐与否,绝不依据获得了或是丧失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所以说,对于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是否幸福,从来都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

应该说,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对物质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我们都在没完没了地追求那些大家普遍认同的来自外面世界的各种诱惑——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汽车,时髦的衣服,有地位的朋友,以及事业上的令人炫目的成就,等等。尽管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满足,但是这些东西最终带给我们的是患得患失的忧虑、压力和令人疲惫不堪的混乱情绪。人们在追求复杂的生活的同时,内心世界的平静失去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可贵,人类的很多困惑都是来自心理上的不平衡、不满足。而其实,你生活的质量并不仅仅靠那些外在的条件去衡量,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境。知足常乐是一种幸福,简单是人生的享受。

抛开了功名利禄的打扰,摒弃了那些口舌之欲,远离与人争斗的凶险和喧嚣,把这一切都放下,简单做人,不也是挺好吗?

有的人大富大贵,别人看他很幸福,可他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心里老觉得不痛快;有的人,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他自己却时时与快乐邂逅。

有对下岗的年轻夫妇在早市上摆了个小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这夫妻俩过去爱跳舞,现在没钱进舞厅,就在自家屋子里打开收录机转悠起来。男的喜欢喂鸟,女的喜欢养花。下岗后,鸟笼里依旧传出悦耳动听的鸟鸣声;阳台上的花儿依旧鲜艳夺目。他俩下了岗,收入减少了许多,却仍然生活得很快乐,邻居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俩。夫妻俩能够知足常乐,甚至苦中作乐,所以他们能赢来邻居们更多的羡慕。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没了工作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失去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快乐是人的天性的追求,开心是生命中最顽强、最执著的律动。

不管富贵与贫穷,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只要开开心心,懂得知足,生活的趣味就会更浓厚,恐惧和压抑感就会自然地从内心深处消失。坦坦荡荡地做人,开开心心地生活,美好的日子就会处处飘满幸福的花香。关于简单与知足之间的联系,我们会在后边的章节中进一步阐述。这里就不再过多地讲述了。

不管富贵与贫穷,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只要开开心心,懂得知足,生活的趣味就会更浓厚。老子有句话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懂得知足的人永远都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