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简单就是财富全集
11303000000104

第104章 以勤补拙

梁实秋讲过一个很生动的故事:唐朝有个百丈禅师,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地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的没吃东西,百丈怀海禅师为何能精勤不休?是因为他的信念和抱负在鞭策他。

连莎士比亚都说“经过磨难的好事,会显得格外香甜”。逆境中坚强的人能更加的正视自我,挖掘自己的勇气和巨大潜力,奋勇拼搏、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性格让他们一次次与命运和困难作斗争,为走出逆境,树立了远大志向和坚定目标。人没有压力不抬头,没有动力不奋进,一旦二者兼备,就会发挥出令人吃惊的潜力。但是逆境中的人如果因为软弱的性格经不起磨难,就会消沉下去甚至被社会淘汰。勤奋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后天自己养成的。产生勤奋的原因,那就不一而足了,有的是心怀抱负和信念,也有的是因为某种原因或在某些事情上受挫,从而勤勉起来了。下面几个“天才来自勤奋”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

据说,清末时梨园中有“三怪”,他们都是因为勤学苦练成了才。

瞎子双阔,自小学戏,后来因疾失明,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苦练基本功,他在台下走路时需人搀扶。可是上台表演时却寸步不乱,演技超群,终于成为功深艺湛的名须生。

另一位是跛子孟鸿寿,幼年身患软骨病,身长腿短。头大脚小,走起路来很不稳便。于是,他暗下决心。勤学苦练,扬长避短,后来一举成为丑角大师。

还有一位是哑巴王益芬,先天不会说话,平日看父母演戏,一一默记在心,虽无人教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地练功,长年不懈。艺成后,一鸣惊人,成为戏园里有名的武花脸,被戏班子奉为导师。

天才来自勤奋,不过这“三怪”的成功,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他们各自都身带残疾,他们为什么能够成才呢?一是他们不被自身的缺陷所压服,身残的压力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人生的信念,看似失败的人生,实际还有通向成功的途径,他们身残志坚,扬长避短,再加上勤奋,于是他们从勤奋中创造了最好的自己,同时也成就了一番事业。

华罗庚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勤奋终能越过暂时的失败和挫折,而最后获取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有着难解难分的渊源。只要勤于工作,就会有成功的必然。凡是能创造最好自己的人,他们的努力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勤而不怠却是相同的。

梅的暗香,来自于雪压的枝头。敞开心扉,正视生活,无论什么压力,你都能够从它的脚下站起。劝君勤勉吧!咱们一起走。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天分造就的。勤奋不是先天生就的,而是后天自己养成的。以勤补拙,用自己的汗水构建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