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李商隐(约公元813年-约公元858年):字义山,是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意境深远。尤其擅长七言律师、绝句,其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对后世影响很大。与杜牧齐名时人称为“小李杜”。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显露文才,16岁时就写下了许多好文章,因而被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看重。25岁时,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绚的帮助下,考取了进士,不久到泾原节度史王茂元部下当幕僚,并且娶了他的女儿。王氏聪慧美丽,并通诗文,李商隐很早就爱上了她,对这个婚姻感到很幸福。但是,在仕途上,他被这场婚姻断送了前程。
原来,当时朝廷两党斗争十分激烈,一为牛党,一为李党。李商隐早年受到令狐楚的栽培,并和他的儿子令狐绚关系很好。令狐家为牛党的骨干,因此按习惯李商隐应该属于牛党。但是他娶的媳妇却是李党成员王茂元的女儿。这在当时看来就是对牛党的背叛,牛党成员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因而极力排挤李商隐,使他多次失去施展才能的机会。
唐武宗继位以后,任命李德裕为宰相,非常信任他,这是李党势力最兴盛的时候。唐武宗在位仅仅五年就死了,由于李德裕的才干,使得唐朝朝廷稍微有了一些起色。不巧的是,唐武宗统治的五年中,李商隐因为母亲去世,按照习俗在家守丧三年,等丧满他再回来从事政治活动的时候,没几个月武宗就死了,李德裕被即位的宣宗贬斥,牛党开始得势。后来令狐绚当了宣宗的宰相,他认为李商隐辜负了他的家恩,因此有意压制他,对他请求帮忙的诗文书信一概不理。这样,李商隐一生只当过校书郎、县尉之类的小官,或者在大官的幕府帮忙,长期漂泊,穷困潦倒。
李商隐在仕途上有这样的坎坷,怀才不遇,在爱情上也是苦恼重重。婚后十三年,王氏病逝。王氏的死,让李商隐感到很痛心。有人解释《锦瑟》一篇,就是为悼亡而作。
赴东都别牡丹
令狐楚
十年不见小庭花,
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
何时更得到京华。
李商隐和令狐楚的关系,有一度还是十分融洽契合的。李商隐的心中,对令狐楚实在有着报恩之心。
唐代流行赏牡丹。宫廷自不用说了,达官贵人以至平民的住宅中,也经常栽种牡丹以供赏玩。唐文宗时曾经当过宰相的大官令狐楚,住宅位于长安开化坊,宅中的牡丹非常有名。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令狐楚任东都洛阳留守,在离开长安赴任的时候,有些舍不得长安宅中的牡丹花,曾写了这首七绝以尽惜别之情。
此诗的意思是:在外为官十年,没见到庭院中牡丹花,如今紫红的花朵正要开放,可是我又要别家上任。临行时在马背上回头眺望,何时才能重回长安来观赏我心爱的牡丹啊!
牡 丹
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李商隐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很感激他。在令狐楚宅见到盛开的牡丹后,想到令狐楚对自己的栽培,写下了这首七律。
诗的意思是:那美丽的牡丹花啊!好像坐在锦帐中的卫国国君的夫人南子(春秋时代著名美人),又像是拥着锦绣被褥的越鄂君(古代传说中一个可爱的姑娘)。花瓣犹如玉雕的手臂,在舞蹈中柔软低垂,不亚于穿着郁金裙的姑娘迎风起舞。石崇(晋代大官僚,以豪富奢侈著名,曾用蜡烛烧饭)家千百支蜡烛的照耀,也比不上它的光艳,荀令君(曹操部下的谋臣,传说他到别人家,坐处香了三天)家的香炉要等牡丹来熏吧!我得到令狐大人亲授的文采之笔,想在花叶、上写诗寄给远方的友人。
这首诗第七句中还有一个典故。南朝江淹年少的时候,就以文才著名,年老时一次宿于冶亭,梦见一个男子自称郭璞,对他说:“我有一支笔在你那里多年了,请把它还给我吧!”江淹感到很纳闷,但是他回头一看,果然自己的怀中有一支五色笔,就拿起来还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的文才好像突然之间完全失去了,所作的诗文,再无佳句,当时人说他是“江郎才尽”了。李商隐在诗中说自己像是在梦中得到了令狐大人亲授的彩笔,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李商隐不但以牡丹抒发对恩人的感激,在有些时候,牡丹又成为他自慨身世的借物咏怀之资: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进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诗的意思是:牡丹啊,你白白地嘲笑石榴花赶不上春天,可是自己过早地凋零更可悲啊!那花冠上雨珠飞溅,犹如伤心而泪水进出,急雨打花声好似锦瑟弹奏,令人心惊。乌云密布,浓阴万里,不再是曲江旧园中的美好环境,一年一度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付诸东流了(指牡丹花被暴雨全打坏了)。花瓣飘落好像前溪舞姿(前溪在今浙江),牡丹啊,将来你一回顾就会知道,今天的雨中残花比凋零净尽时可要鲜艳得多了。
李商隐这首诗,表面上是咏被风雨打坏的牡丹花,实际上写的却是自己的身世。诗的头两句指自己虽然二十五岁即中进士,用唐代习惯说是早早地得了一枝春,可是在第二年复试时,因为受到朝廷中朋党的倾轧,被故意不录取。像牡丹一样虽然在春天盛开,可先期凋零更为可悲。三、四句是写自己遭受摧残,希望成空。五、六句言环境的恶劣,前途黯淡,一度旺盛的生机也断绝了。最后两句更是消沉,未来一片渺茫,可能连可怜的现在也不如。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李商隐
偷桃窃药事难兼,
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
玉楼仍是水晶帘。
在李商隐学仙的道观附近,有一所灵都观,观内住着一位当道士的公主,以及和公主一齐当女道士的许多宫女。李商隐和一位姓宋的宫女相恋,并且和恋人的义妹也十分要好。她们原是公主歌舞队中的成员,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由于观规森严,李商隐和她们平时很难相见,只是经常暗中传递涛歌和书信。后来,恋情被发现,宋氏姐妹被迫离开。大约在一两年以后,李商隐到长安考进士,知道了宋氏姐妹住在长安永崇里的华阳观中。此观原为唐代宗女儿华阳公主的旧宅,后改为道观。李商隐设法和她们联系,在一个月夜,他写下了这首表达恋情的七绝。
诗中的偷桃事指汉武帝在接待神仙西王母时,东方朔从窗外偷看,王母说:“这个偷看的小儿偷过我三次仙桃了。”窃药指的是嫦娥偷吃不死之药飞上月宫的故事。这两件事情都和仙人有关。因为宋氏姊妹是女道士,所以李商隐用不死之药、飞升比喻她们。
登乐游园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曲江,是花木繁茂,风景优美,并且可以戏水的游览胜地。唐代,新考中的进士,回到曲江宴饮庆贺,因此写曲江的诗篇,总是欢快满足的。
位于曲江背面的乐游园,虽然可以认为它和曲江同属于长安城东南的一组游览胜地,但是情况稍有不同。乐游园是长安城地势最高的地方,登上原顶,可以东瞰长安送别地灞陵,南眺高耸苍翠的终南山,西望烟霭中的秦汉都城,北俯长安全城。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园游览时,感受就会比曲江复杂得多。有的是旅居长安多年,久不得意,展望前景,心情渺茫;有的是酒足饭饱之后,慨叹人生的无常;有的登高怀古,发幽思;有的忧国忧民,将不满的心情婉转地写入词章。在这许多写乐游园的诗篇中,李商隐的一首,可谓独树一帜。
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很好解释,但是关于它的写作背景和更深刻含意,有着不同的说法和解释。历来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向晚”指诗人年纪很大,“意不适”是说诗人一生不得志。末两句是感叹唐王朝国势日衰,虽然表面上还是华丽耀目,可是前途已经不堪设想。诗人预感到危机的深重,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将一腔悲愤,化作诗篇,传于后世。另一种看法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意不适”是指没有办法阻止年华的流逝而产生的苦恼。
和李商隐齐名的杜牧,也曾经写过一首乐游园的诗歌,不妨参照看之:
登乐游园
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
万古消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
五陵无树起秋风。
诗人登上乐游园,眺望渭河北岸的西汉皇帝陵墓,想起汉朝的无数往事,吊古讽今,不胜感慨,意味和李商隐诗又自不同。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才子之间,总有一些惺惺相惜之情。能让李商隐在心灵上产生应和之情的,是汉代的贾谊。汉文帝时,博学多才的贾谊被任命为大中大夫,后来因为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几年以后,文帝召他回长安,在宣室接见了他。当时文帝刚刚举行过祭祀,于是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质。贾谊详尽地谈论了这方面的道理,一直谈到深夜,由于谈得投机,文帝也忘了皇帝的尊严,不自觉地在坐席上移膝靠近贾谊(汉代时室内铺席,人跪在席上,臀部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故移动时用膝行,即跪着走,这是当时的习惯)。谈话结束后,文帝说:“我很久没有见到贾生,自以为学问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啊!”
大约在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李商隐有感于这段往事,写了这诗。
诗的意思是:汉文帝寻求贤才,在宣室召见了被放逐在外的臣子。贾谊的学问无与伦比。文帝和他谈到半夜,听得都入了迷,可惜文帝所关心的并非民间疾苦,而是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
其实,汉文帝是一位很关心民间疾苦的皇帝,在他的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开始了西汉时著名的盛世——文景之治。李商隐此诗是借题发挥,借古讽今,讽刺的是晚唐那些不能任用贤才的皇帝罢了。
咸 阳
李商隐
咸阳宫殿邪嵯峨,六国楼台艳绮罗。
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
这首七绝的意思是:你看那咸阳城内外宫阙密集高耸,六国宫殿多么华丽,宫女们光艳照人。看来老天爷当时喝醉了,才使暴虐的秦国能灭亡了六国,这并不是因为秦国有山河之险地势有利呀!
秦始皇虽然有了这么多的宫殿,可是他的欲望没有止境。在统一天下后,又修建工程更浩大的阿房宫,据说是连绵“三百余里……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在两千多年前那种生产技术条件下,这些豪华宏伟的建筑,不知耗费了多少劳力。一直到秦始皇死,阿房宫还未完成,秦二世继续修建。
后来,楚霸王项羽进入咸阳,放火烧秦宫殿,大火烧了三个多月,咸阳所有壮丽的宫室,包括六国宫殿和阿房宫,全都化成了灰烬。解放后,在秦咸阳遗址上(今陕西咸阳东10公里处)进行了发掘,其中第一号遗址推定原为咸阳宫中的高台建筑,根据发掘获得的材料和历史记载,已绘出了一号遗址建筑中复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