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失败是一种积蓄全集
11297400000198

第198章 抓装现在”

在时间概念中,我们最要珍惜的是“现在”。没有现在,过去无法延续;没有现在,未来无从开始。

人们在说“我现在就去做,立即动手”时,却在舌头上拐了个弯,说成“让我考虑考虑,有一天我会去做的”,这句话使得成功的几率大大减校于是有许多方案被搁浅,计划被撤销,时间被耽误。

生活中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人:一是天天沉浸于幻想中,看不到一点行动的痕迹,凡事都被动,我们不妨称他为消极被动的人;二是善于把想法落实到计划中,敢于行动的人。我们不妨称他为积极主动的人。你只要仔细研究这两种人的行为,就可以找到一个成功原理:积极主动的人凡事都付诸行动,直到完成为止。消极被动的人,都是懒惰散漫,他们凡事都会找借口,直到最后证明这件事不应该做,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做为止。

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异,从很小的地方就能看得出来。前者认为应该定期听成功者的讲座,结果他真的做到了,后者也认为应该定期听成功者的讲座,但他会找出各种办法来拖延;前者认为应该发一封电子邮件给一个人来恭贺他的成就,结果对方很快收到他的贺信,后者却一拖再拖,结果延误了时机。

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异,也会在大事上表现出来。前者想要自己创业,结果他说做就做,后者也想创业,但他总在最后关头发现“为什么不该去做”的理由;前者已经40岁了,他很想换一个新工作,结果他真的改行,后者也改变生活,但他一直犹豫不决,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做成。

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异,也会在各种行为上表现出来。前者想做就做,因而获得安全感以及更多的收入,后者因为不想行动,结果丧失了主心骨,因而永远度日如年。

有一个人,从确立了他的目标开始,时刻记得行动才是第一位的。这个人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厨师。业余时间,他代同事们写情书,写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自己突然爱上了写作。他给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写一本长篇小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立刻行动起来。每天晚上,大家都去娱乐了,他却躲在屋子里坚持写作。这样整整写了八年,他终于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可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豆腐块而已,稿酬也只不过是100美元。但是,他没有灰心,相反他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写作潜能。

从美国海岸警卫队退休以后,他仍然写个不停。虽然稿费没有多少,欠款也越来越多了,他甚至有时候没有买一个面包的钱。但是,他仍然锲而不舍地写着。朋友们见他实在太贫穷了,就给他介绍了一份到政府部门工作的差事。可他却拒绝了,他说:“我要做一个作家,我必须不停地写作。”又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预想的那本书。为了这本书,他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因为不停地写,他的手指已经变形,他的视力也下降了许多。

然而,他成功了。小说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仅在美国就发行了60万册精装本和370万册平装本。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观众超过了一亿三千万,创电视收视率历史最高纪录。这位真正的作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创作奖,收入一下子超过500万美元。

这位作家的名字叫哈里,他的成名作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读到的《根》。哈里说:“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刻行动’,努力工作,并且对自己的目标深信不疑。世上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可以将你一举推上成功之巅,你必须有理想和信心,遇到艰难险阻必须设法克服它。”

这个道理看似人人皆知,但大多数人都只是“心动专家”,而不是“行动大师”。

有句话说得好:“100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因为行动是一个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有多大的证明。心想和会说,都是虚的,不能看到一点实际的东西。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毫无疑问,那些成大事者都是勤于行动和巧妙行动的大师。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无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是:用行动来证明和实现曾经心动过的事情。

一位侨居海外的华裔大富翁,小时候家里很穷,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忍不住问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汽车接送,为什么我们总是走回家?”妈妈无可奈何地说:“我们家穷!”“为什么我们家穷呢?”妈妈告诉他:“孩子,你爷爷的父亲,本是个穷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考取了状元,官达二品,富甲一方。哪知你爷爷游手好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坐吃山空,一生中不曾努力干过什么,因此家道败落。你父亲生长在时局动荡的战乱年代,总是感叹生不逢时,想从军又怕打仗,想经商时又错失良机,就这样一事无成,抱憾而终。临终前他留下一句话: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孩子,家族的振兴就靠你了,干事情,想到了,看准了就得行动起来,抢在别人前面,努力地干了才会有成功。”他牢记了妈妈的话,以十亩祖田和三间老房子为本钱,成为今天《财富》华人富翁排行榜前五名。他在自传的扉页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想到了,就是发现了商机,行动起来,就要不懈努力,成功仅在于领先别人半步。”

也许你早已经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是它同时也给你带来烦恼,你感到自己迟迟不能将计划付诸实施,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因此,要获得成功,必须立刻开始行动。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小叶理想的职业是记者,当她得知一家企业内刊招聘记者,当即携作品集赶了过去。到现场一看,仅有的一个岗位,竞争者竟达125人!而且其间又不乏学历、资历、年龄、口才诸方面胜过自己者。见此阵势,小叶本欲打退堂鼓,可又一想,既然来了,长长见识也是好的,便耐着性子坐下来。面试的人太多,而且主考官正是该公司的老总,小叶又被安排在后面,看着应聘者一个接一个面色沉重地走出考场,他已预感到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必须采取独特的面试方式打动老总才能出奇制胜。

这时候,在会客室里坐等的几位应聘者开始闲聊。其中有这么几句牢骚话引起了小叶的注意:“来的都是有经验的人,小小内刊一个面试还搞这么复杂1“肯定要当面出题让应聘者动笔,不怕它,都带了作品集来,还说明不了问题?”

小叶心里一动,当即赶往楼下的打字店,以“求贤若渴”为题写下一篇现场短新闻。回到会客室时,正好轮到小叶出场了。面试的内容有些出乎小叶的意料,神色已略显疲惫的老总既没提业务,也不问应聘者经历,而是要小叶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如何当好内刊记者。小叶当即递上刚打印完的那篇短新闻稿,并说明自己的角度就是“敏锐”。

小叶成了应聘人员中百里挑一的幸运儿。老总说:“其实正确的方法大家都注意到了,但心动不如行动,只有你当时把大家都注意到的东西先做在了前面。”

一旦你坚定了信念,就要在接下来的24小时里赶紧行动起来。这会使你前行的车轮运转起来,并创造你所需要的动力。一位演讲家曾经说过,说空话只能导致你的一事无成,要养成行动大于言论的习惯,那么即使是很艰难、很巨大的目标也是能够实现的。

当我们确定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后,就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在工作中失败的唯一可能是你渴望某种事物却不采取切实行动去争取它。对于梦想,你需要采取步骤去发现、去把握、去争取,甚至去创造!如果你拖延,不马上付诸行动,就像有的学生遇上难题没有及时问老师一样,后来问题会越来越多,成绩也会越来越差。这就好比有的商人因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定而痛遭失败;有的病人延误了看病的时间,给生命带来无法挽救的悲剧。

斯通充当美国全国国际销售执行委员会七个执行委员之一时,曾作为该会的代表走访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在某个星期二,斯通给澳大利亚东南部墨尔本城的一些商业工作人员做了一次励志的谈话。到下周星期四的晚上,斯通接到一个电话,是一家出售金属柜公司的经理意斯特打来的。意斯特很激动地说:“发生一件令人吃惊的事!你会同我现在一样感到振奋的!”

“把这件事告诉我吧!发生了什么事?”

“我的主要目标是把今年的销售额翻一番,令人吃惊的是:我竟在48小时之内达到了这个目标。”

“你是怎样达到这个目标的呢?”斯通问意斯特,“你怎样把你的收入翻一番的呢?”意斯特答道:“你在谈话中讲到你的推销员亚兰在同一个街区兜售保险单失败而又成功的故事,我记住你给我们的自我激励警句:‘立刻行动!’我就去看我的一些记录,分析了10笔死账。我重复了‘立即行动!’这句话达好几次,并用积极的心态去访问这10个账户所有者。结果做了八笔大买卖,发扬积极心态产生的力量所做出的事是非常惊人的!”

人是自己行为的总和,是行动最终体现了人的价值。

据说,在美国一个小城的广场上,塑着一个老人的铜像。他既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任何辉煌的业绩和惊人的举动。他只是该城一个餐馆端菜送水的普通服务员。但他对客人无微不至的服务,令人们永生难忘。他是一个聋子,他一生从没有说过一句表白的话,也没有听过一句赞美之辞,他只能凭“行动”二字,使平凡的人生永垂不朽!

成功开始于心态,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

有一个雅典人没有口才,可是非常勇敢。有一天开大会,许多人做了精彩的长篇演说,许诺说要办许多大事。轮到这个人发言,他站起来憋了半天只说出一句话:“大家说的事情,我都要做!”

成功并不需要你知道多少,而是依靠你做了多少。所有的知识、计划、心态都要付诸行动。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情,选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马上行动。

成功箴言

不要有任何的耽搁,要知道世界上所有的计划都不能帮助你成功,要想实现理想,就得赶快行动起来。成功的道路有千条万条,但是行动却是每一个成功者必须要付出的,行动也是通向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