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二节课时,收发室的芳,走进校长室。
“校长,给,这是报纸。”芳笑笑,离开了校长室。
校长看看,这是新一期的《铜城教育周刊》。
这是一家市级日报的子刊,每周末出一期。主要内容为本市范围内的教育动态,教师的论文随笔,学生的作文等。每期样刊到了的时候,校长先过过目,再送到阅览室,供师生们传看。
一行行熟悉的字样,跃入校长的眼睑。“《难忘的相聚》,作者,W校伟,辅导教师,彩霞。这不是儿子伟和他的语文教师刘老师吗?”校长边看着文章,一边自语着。这篇作文大致写的是春节期间,儿子与已转走的好友薄一起玩耍嬉戏时的场景。儿时的伙伴,玩耍时放得开,很投入。又是久别重逢,自然是玩中有情,情中有悟,悟中有思了。流淌在儿子笔端的情感丰富,叙述真实,文笔流畅,自然而然打动了语文老师彩霞和编辑的心,也就顺理成章,成为报纸公开发表的作品了。
细想想,校长自己,常有作品见诸报端,小到市级刊物,大到国家级刊物《人民教育》,都发表过校长的作品。只要有好的素材,校长便能整理成文。可儿子,写作文的水平,时好时差,时扬时贬。妻看在眼里,唠叨道,你啊你,自己只顾写作,儿子的作文,不知道辅导一下。校长想想,自己的作品,都是随兴而来,倒也没有什么章法可寻。那些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之类的六要素,在校长笔下常常是忘之脑后的。哪有什么经验可谈?有道是,要写好作文,一是要多读书,二是要写自己经历的真实的事儿。这些,儿子都懂,都在实践嘛。儿子,妻听听,倒也没说的,只是无奈叹息。
可今天,儿子的文章,终于见诸报端。这对于儿子来讲,可是振奋人心的事啊,必将激起其写作兴趣的又一个原点。想当初,校长,也不过是在市级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尔后,一篇篇,一页页,失败,成功,成功,失败,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吗?看完报纸,校长将其折叠好,准备带回家,让儿子看看。
下午放学回到家,妻正在做饭,儿子放学进门。
校长说,儿子的文章发表了。妻惊诧,真的?
校长笑着从包里取出样报,先递给儿子。伟翻看着,默默地读着,很认真的样子。妻子也犯急,操着一双面手,在旁边焦急地等待着。
终于轮到妻了,妻亦很认真。妻文化程度并不高,但经过校长的熏陶,也分得出哪些文章是上品,哪些是次品。校长好写,常在网上留随笔,妻自然而然是第一读者。回到家,校长说,今天的帖子看没,妻说,看了看了,没说的。校长心里美美的,润润的。妻也经常拿着校长的样刊,对着儿子说,儿啊,你看你爸爸的文章,都发表了,什么时候,你也能拿到自己的样刊,收到自己的稿费。儿子听着,无语,但看出来,儿子在暗暗用心。
而这一次,儿子终于露脸了。妻子自然特高兴,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儿子,来了稿费,请老妈吃羊肉串。儿子说,那一定,那一定,很自豪的样子。
妻子说,你们刘老师还说,你那篇《登泰山记》,不错,写得最好,她都给两个班读了。儿子附和道,是的。妻子还说,刘老师还开玩笑呢,让孩子多走走,多看看,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是不一样埃
校长笑笑,这倒是真的。今年暑假,儿子跟随自己,去了泰山。儿子一路狂奔,一路欢喜,那眼中的景物,自然是留在心中了。没想到,后来,他又将感悟写成了文,做了全班的样品。
看来,多读读,多看看,多走走,是写好作文的唯一出路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