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11297300000064

第64章 走马观花看反思

10月26日

第四五周教师的“每周一思”,从教研室传到了校长的电子邮箱。

校长打开信箱,一份份凝聚着教师心血与智慧的感悟进入到校长的视线。校长择其精要,摘录并点评如下。

林,小学理科组教研组长,性情温和随意,遇事善于思考。象棋、扬琴,是其业余所好。平时默默无闻,然而,平静状态下,林亦会突然发力,冒出一点思维上的创新,去校长处的献计献策,思维新,含金量高。这一点,校长是感激的,也是很赞赏的。

数学课上老师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会思考。但在现实课堂中我们常常是讲得多,让学生练得多,学生很少有思考的机会。即使有的老师提了问,也是很简单,要不就是等不及学生思考就自己说出了答案,有的是在课堂上用优生的思考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

虽然字数不多,然而,句句肌理,字字铿锵。时下,公开课、演示课上,师生一片热闹。可当老师将一个个新问题提出来后,不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就是让优生抢了头功。中下生想了什么,思考到什么程度,则很少有教师去耐心倾听,思考。有些教师的课堂上,耐心不足,问题一提出,见学生反应平平,便以自己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发言。这样的情,这样的景,常常会见到。

书香班级的教师芸,则写出了对《林海》一课授后的梳理。

《林海》这篇文章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作者一次次产生亲切与舒服之感,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贡献。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线——亲切与舒服,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抓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多次出现的“亲切、舒服”,通过图片和影像反复有感情朗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同样的情感,从而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所做的贡献。

2.在教学中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整体感知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在小组读,然后全班读,抽学生进行评价,然后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新的学习方式。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积极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良好,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真正地都动起来了。

3.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角色表演时,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林海的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诗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对大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再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大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文学作品,感动人者莫乎于情。讲读课文时,如能引导学生把握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线索,再结合自己的感悟,细加品读,领会文章主旨,无疑是理解文本的最高境界。芸的笔下,学生寻找反映作者感情脉络的词语“亲切、舒服”,用多种方式品读课文,看着图片读,小组读,全班读,读后有人评价,有角色演出,有创新诗朗诵等等。学生的理解、认知、感悟,通过读悟演等活动,逐渐凸显出来,达到了理解文本,阐释文本的最佳境界。

老教师华的笔下,则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法有了自己的体会和实践。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本堂课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课文之初的情感基调定得准。我主要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这两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法,在只有三尺讲台、一支粉笔,缺少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农村小学特别适用。

1.观察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小葫芦产生喜爱,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就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2。范读法。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的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精神的愉悦)。

以前,我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不讲授,才是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弄得自己在课堂上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讲,有时该讲的地方也不讲,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得不到教师的点拨,学习效果很差。一节课下来,学生疲乏,教师劳累。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现在我才明白,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低年级小朋友,怎么学会观察,怎么学会朗读,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华通过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理解课文的内涵。在读的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很到位。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范读,引导孩子们学读,品味读,感悟读,一层层,一点点掌握文本要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坦然,扎实,恰好解决了春梅反思中的“人在文中,神在文外”的两张皮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埃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要这样走下去,思下去,今后的教学之路还怕荆棘丛生?大概只会是更加柳暗花明,草绿叶肥而已。

今天的升旗仪式上,校长进一步体会到了“信念、态度、结果”之间的密切关系。

升旗仪式的第三项是诗歌朗诵。今天上场的班级是大名鼎鼎的书香班级,六年级二班。他们的状态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