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
今天,这个日子,对于中国人来讲,真是光辉而又灿烂埃
18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带着13亿人的寄托,浩浩荡荡,踏上了探月旅程。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离开地球,奔向30万公里外的月球。
一个中国人探索月球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这是中国人的自豪,更是全球华人的骄傲埃
祖国在沸腾,人民在高唱赞歌,孩子们在欢呼。校长的校园里,老师、孩子们,也传颂着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
嫦娥,嫦娥一号,无疑是这一段时间最响亮的名字,最时髦的口头禅了。
校长呢,和孩子们一道,在网上,在电视里,在大家的交谈声中捕捉着,寻找着有关嫦娥一号升月的最新信息。
人类总是先有梦想,后有构想,最后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这“嫦娥一号”的发射,包括向前延伸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苏美宇航员踏上月球的表面,无不是将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的举措埃
校长的校园里,在学校作文竞赛的答卷里,孩子们也在做着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我的梦
五二班王建文
我家很贫穷,我家人都十分向往富人的生活。我躺在床上看书。(慢慢地,我的眼前出现了另一幅景象。)
我考上了清华大学,我每一个月的工资有20万元,我不用吃东西,就可以长得健康。因此,一年就节约了200万元。我拿这些钱买了足够我一辈子用的东西,把剩下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那些山村里的穷孩子得到了捐助,都纷纷向我表示感谢。那些孩子成绩个个优秀。奇怪的是,他们只用1分钟时间,就可以阅读10万本书,那是多么快的速度埃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只用了1小时,就完全可以做完1100万道高难度的数学题。他们用1克重的笔可以写出1毫米深的窝(字)。他们还可以发明出各种各样的高科技的机器,那些机器可以完成各种工作。
有一位个子很矮,但看起来像是有着宽方(广)知识面的小男生正拿着一个新研究的机器人。我问他:“你好,你叫什么名字?你在干什么?”他大方地说:“我叫雨文,我正在研究一种机器人,你别(看)它小,只有10平方米(分米)那么大,它的本领可不小呢!我现在就给你示范。”只见他把机器人放在长满绿草的草坪上,按了按机器人底部的一个红色按钮,机器人两侧的洞中伸出两个“手”,一只手上拿了一把三角尺,另一只手上拿了一把锋利的剪刀。只是剪刀上有许多大约1厘米长,1毫米粗的铁棍,再看看尺子上,也是密密麻麻的铁棍。我问雨文说:“这是为什么?”雨文自豪地说,告诉你吧,这个尺子和剪刀都是折叠成(式)的。说着,他按了左面的白按钮,机器人的手动了,机器人用尺子把杂草从根部按倒,又用剪刀把杂草剪掉。雨文又按了黄色的按钮,机器人正面的圆形孔中吹出了带有香味的风,风把杂草吹进了垃圾筒,然后盖上垃圾盖,接着把其他的杂草也剪下并吹走了。不一会儿,杂草就全部被清除干净了。看看那镶了金边的金表,哇!只用了半小时。清除完后,机器人把一切程序都关了,变成原来的样子。雨文说:“瞧!我的机器人把杂草都清除干净了。还想让它做什么?”我不服气地说:“那,它能给我写作业吗?”“当然可以。”机器人不知从哪儿弄出一张纸,用手写了一行“好”字。那字写的干净、工整。我看了,叹(赞)不觉(绝)口,说:“你们可真(行)啊1说着伸出大拇指。
可谁知,指头挨到了我的脸蛋。我突然感到有点痛,原来是指尖扎了我的肉,我醒了,原来是场梦。
我希望我的家人真能和梦中一样(生活)。
孩子的南柯一梦,梦出了想象中的真实。那一个月20万元的工资,节省下来捐给希望工程的宏伟蓝图,真是爽快而又浪漫,大胆而又神奇。更让人赞叹的是,小子的思维进一步发威:经过他捐助的孩子,竟能1分钟读10万本书,1小时做1100万道数学题。谁说小孩子不懂事理?他的心可上九天揽月,与日月同辉呢。多大胆的想象啊!在接下来的机器人构想中,小作者更有详尽的细节描写,令人称奇而又称道埃
联想到“嫦娥一号”的升空,回味着小建文的梦中奇景。校长会心地笑了。
这一天,由“嫦娥一号”,由建文的梦,校长很开心,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