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11297000000004

第4章 忠孝节义的关羽奉为神

那是在三国时期,关羽因犯事逃离家乡至幽州涿郡,在涿郡遇到了张飞,后来两人一同担任刘备的贴身卫士。3人志气相投,在桃园结义。从此,关羽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关羽追随刘备,阵斩颜良,镇守荆州,威震华夏,为刘备复兴汉室的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历史上没有常胜将军。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缚见东吴孙权。孙权招降关羽,关羽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死时年58岁。蜀汉政权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

关羽故乡山西运城解州后来则建立了关帝庙,是为解州关帝庙,被认为是关羽魂魄归返之处。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

关羽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勇猛、讲义气、忠心不二的形象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了,早已具备了被神化的条件。

历代治国者都需要这样的典型人物来作为维护其政权的守护神,因而渲染其忠、义、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将能像关羽那样尽忠义于君王,献勇武于社稷。

南北朝时期的567年,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公庙,开启了民间对关公的信仰的先河,这不仅是政府对关公褒扬喝彩的产物,更是普通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治国者从道德的角度大肆宣扬关公的忠孝节义,使关公信仰在不太长的历史时间里蓬勃发展。

到了唐代,关公庙增加,文人墨客的诗文或碑帖中常提及关公,并开始在家中悬挂关公神像。到了清代,皇帝认为自己能入主中原是得到了关公的神佑,所以,顺治皇帝特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后来有的地方还将关羽与南宋最杰出的统帅岳飞合祀于武庙。

在民间,关于关羽的传说故事也非常多。故事的内容相当广泛,从其降生出世、姓名由来、主要活动,以及死后灵魂显圣等无所不有。黎民百姓是把关羽作为神圣帝君来敬仰崇拜的,故而这些传说故事大都带有浓厚的神话传奇色彩。

民间相传,关羽为火龙星降生。天上的火龙星是一位善良正直的天神。

有一次,玉皇大帝命火龙星到凡间放火烧毁万户村,他见那里的百姓朴实忠厚,辛勤耕耘,一连3次都不忍心施火,最后只烧了村里一户作恶多端的财主回去交差。玉皇大帝见火龙星屡屡违抗天命,欺哄上天,敕令冥王星将其捉拿归案问斩。

火龙星在临赴刑场时托梦给他的棋场老友仙山寺主持老僧,嘱请其在6月17日午时用铜盆接住从天廷断头台滴下的血水,密封存放七天七夜,只有这样,他才可以转世凡间为人。

老僧同情朋友的不平遭遇,就遵嘱而行,把接得的血水用寺内一口大钟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转眼六天过去了,寺内的几个小和尚等待不及,趁主持不在时抬开大钟,看到盆内血水已凝结成一个血球,有碗口般大小。

小和尚们正在惊奇之时,突然一团红云冲起,血球变成了一个小儿。因为还差一天不到期限,血球的血气尚未消完,故而孩子脸色赤红,如同重枣,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关羽。

后来,人们将关羽的赤兔马也赋予了传奇的色彩。说是当初关羽受命率部去当阳长坂救援又一次被曹军围困的刘备,时值酷暑,士兵们口渴难忍,附近又找不到水源。

关羽见状甚为着急,不住地挥鞭兴叹。赤兔马心领神会,咆哮着使劲用前蹄刨地,把泉水给刨了出来。众将士饮后精神大振,一举击败曹军救出了刘备。清道光年间,还在泉口边建有一块石碑,上刻“马刨泉碑记”。

就连关羽那把青龙偃月刀也很传奇。据说当初关羽在八岭山手舞大刀演武,奋起神威,一刀向这个大山丘劈去,竟把这个大山丘的“头颅”给劈掉了,于是从此成了平头冢。

关羽在其近60年的一生中,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关羽那充满英雄传奇的一生,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我国古代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

关帝的信仰涉及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有人说,南北朝至唐代是关帝信仰的形成期,宋元是发展期,明代是盛行期,清代是鼎盛期。其影响可与尊孔相比,毫不逊色。明代大文豪徐渭在《蜀汉关后祠祀记》之中说:

蜀汉前将军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肖像以临球马弓刀,穷其力之所办。而其醵也,虽妇女儿童,有欢欣踊跃,唯恐或后。以比于此事孔子者殆若过之。噫,亦盛矣!

全国关帝庙多如牛毛,何止万千,清乾隆时期仅北京就有200多座。在民间,关公是位武财神,是保护商贾之神。又说关帝庙里抽的签儿最准、最灵验,不少文人吟诗推波助澜。

同时,崇拜关财神的人越来越多。供神的场所除了道教宫观,还有佛教场所,商业场所乃至家中都可以看到各色各样的关公神像。据说我国台湾省有160余座关帝庙。新竹后山普天宫的关羽神像连同台座高达四五十米。海外有华侨的地方大多供有关帝,他是义气的象征,更是保护神和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