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11295100000087

第87章 留心他是如何听人说话的

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向对方倾诉,甚至当对方表现出反感或者冷淡的态度之后,为了让谈话显得生动有趣而不断转换话题,这种做法会事与愿违。这种无视倾听者反应态度的人称不上一个合格的沟通者。

让我们来看一个生动的案例:

在某城市的一个小茶馆里坐着不少的人。第一张桌子上坐着两名男子,在谈话进行过程中,其中一个上了年纪的男子屁股深陷在座位里,兴高采烈地说个没完;而另一个年轻男子仔细地倾听,慎重地应对当时的场面,椅子坐得很浅,则挺着身子一边倾听,一边不时点点头。

第二张桌上两名公司职员模样的中年人正在交谈,其中一个穿着极为花哨的服装,手舞足蹈地说话,这时候还不管不顾地高谈阔论;而另一个人则斜着肩膀听他讲话,时而叹气,时而挪动脚的位置,要不就东张西望,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第三张桌上放着一份合同,两个中年女性在交谈,其中一个人根本不顾及对方,独自夸夸其谈,另一个人手按住鼻子身体向前倾斜。

通过对年轻人听话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张桌子上的年轻人对对方的恭敬。他这样的姿态是在无意之中向对方表明:我对你的谈话很感兴趣。上了年纪的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在心理上处于优势,或想占据优势。

而第二张桌子上的斜着肩膀听人讲话的人,心里肯定拿对方的话当耳旁风。而喜欢穿着花哨的服装、高声说话的人性格外向,自我显示欲和对金钱的欲望强烈。如此那般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别人不讨厌才怪呢。为了得到理解而先谈自己的事情,会阻断对方的言路。除了刚刚认识不久的恋人,没有人愿意听你把一件事说上好几遍。

第三张桌子上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的人,很多情况下是针对对方攻击而进行的一种防御。自己的口若悬河正好可以堵住对方开口的机会。手按着鼻子身体向前倾的人想说的是“我对你的话很怀疑”。

关于听众的举止和心理,我们还可列举出以下几种:

虽然在点头,但视线来回移动,对正在进行的谈话感到无聊,视线来回移动,就是“给你一个耳朵”的证据,此时发言人的话显然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夸张地点头,卖力地随声附和点头次数过多,这就表示并没有理解谈话的内容;时不时阻拦对方的发言,这表示对对方的观点持反对意见;把对方讲话的细节小声重复着,这表示对方的发言深深印入了听众的心,该听众试图揣摩发言者的真实意图的表示;紧紧盯着对方,但几乎不眨眼,这表示对方处于完全放心的状态,或是脑子里在想别的事;保持正襟危坐的姿势,这就是企图在对方与自己之间建立一面防护墙;身体不时向出口方向探出,这样就传达“请赶快结束”的讯息;让开视线,焦急地活动指尖,这表示对方对这个话题已经厌倦了。

我们还可以从听众的一些动作,来分析一下对方的性格特点:

(1)不停地搓揉着耳朵的人容易烦躁

多数是属于静不下来的人,不然就是很喜欢讲话,不喜欢当听众的人。通常一个人不耐烦的时候,可以控制自己的声调和表情,让你不会发现他的不耐烦。如果你发现你的听众一直在摸耳朵,这个时候,你最好停一下来征询对方的意见。不然,很有可能是你说你的,他烦他的,沟通就不容易搞好了。

(2)一只手撑着脸颊者性格消极温和

这种人是属于比较没有冲劲的人,一只手撑着脸颊,表示他无法专心地听你讲话,只期待你快点结束话题,或者是轮到他发言。事实上,他也不是真有什么话要讲,只是觉得你的谈话很烦而已。这种人通常是整天懒懒散散,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对于朋友的事也不会很热心,似乎一整天就想发呆。如果他跟你不是很熟,你在讲话时看见他一只手撑着脸颊,那你最好就赶快结束话题,要不然就换一个他感兴趣的话题,才不会得罪对方。

(3)大拇指托着下巴,其余手指遮着嘴巴或鼻子

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因此你在讲话时,他总是以手捂住嘴巴附近的部位,这就暗示他似乎不是很同意你的说法,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而这种动作就是潜意识怕一不小心说漏嘴的防卫姿势。通常会以手遮住嘴巴或鼻子的人,在心理的反应上有两种可能,一个就是想反驳你,一个就是在说谎。如果是听你说话时,那就是不同意你的说法,你说话时最好有所保留。

看人心经

一个出色的沟通者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说话时的各种反应,来突破对方的深层心理。简单地说,如果一个人在很认真地听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盯着对方。反之,他的视线必然会散乱,身体也可能在倾斜或乱动,这是他心情厌烦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