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11295100000177

第177章 通过他的朋友认识他

一天,有一个人来找伯乐,说他的朋友给他带来几匹马,他想让伯乐给他相一相。伯乐头也不回,问他:“马带来了吗?”

“带来了,在门外!”

“好了,把它放到我的马棚里去吧,我过一会儿再去看!”

过了一会儿,那人又来叫伯乐去看马,伯乐说:“跟我的黑马在一块的是好马,跟我的白马在一块的是劣马,你自己到我的马棚里去看吧!”

那人用这种办法果然挑出了好马。

最后,伯乐告诉他说:“相马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喜欢与什么样的马在一起,看人其实也一样。”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每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一个人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他就接近于什么样的人。为人处世的第一条就是交朋友,知道一个人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一般就可以确定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关于友谊的高论。孔子的《论语》中关于交友的论点就不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提法为人门所熟悉。西方学者西塞罗、蒙田、培根、爱默生等也有不少关于交友的高论。到了当代中国,朋友更是“兴旺”,什么文友、商友、学友、棋友……派生出这么多的友,恐怕也是现代社会强调分工的烙樱年轻朋友则更喜欢创新,觉得“哥们”不定期不够味,于是再加上个“铁”,似乎表明现代人之间的友谊犹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具体讲,决定个人之因素甚多,包括出身、背景、环境、习惯、交友、阶层、职业、生理、动机、愿望等。故身为企业领导,要知道下属的个性,必须客观地了解对方体形、容貌、身世、品德、性格、修养、智能等情况,而加以深切体察,设身处地,了解对方品质及其身处的环境,再做合乎情理的评价,万不可先入为主,臆断处事。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的友谊内涵十分丰富,而友谊也常受到利用而被玷污,友谊的误区比比皆是。不过,我们还是坚信:“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的一光亮。”人生活于社会,不仅要和睦相处,还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关心。

一般地,看待一个人的朋友圈,能够反映其人缘关系,能够反映其生活状况。一个用心交友的人,他能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使生活变得更为充实、更加美好。

但知人识人者还必须知道多交必滥的说法,这是中国古人对交朋友的经验总结。因为“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几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选择,一味地以结交朋友为荣,则会整日忙于应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与朋友的周旋上,必然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再者,结交的人多了,也必然影响到对朋友的观察和鉴别,如果所结交的人中有品行不端或用心不良者,也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危害。在社会上,确实有这么一种人,以广泛结交朋友为荣,可以说三教九流,无所不交。严格地说,这不是在交友,只不过是不负责任的一般交际行为。真正的朋友不在于相互利用,而在于共同的志向和思想,在于互相帮助,使生活增加乐趣,让友谊为生活再增加一些光彩。

交什么样的朋友,是人生一个重要问题。“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李克是魏文侯的幕宾。有一天,文侯向他请教:“先生曾经教寡人‘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要选拔宰相,魏成、翟璜这两人,您认为如何?”

李克拒绝回答,他说:“这种人事问题,文侯您应该自己决定,第三者实在没有置喙的余地。”

可是文侯相当迷惑,无法下决定,于是诚恳地再三向李克请教。他举出五种洞察人物的观点,即:一居,视其所亲;二富,视其所典;三达,视其所举;四穷,视其所不为;五贫,视其所不龋五者足以定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克所讲的第一点就是看其交友。

如果平时交往的朋友都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的人,不妨将此人视为第一流人物。如果交友不直,其人品只可暂且存疑。西方圣哲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朋友是第二个自己”是对交友的最佳诠释。一个有才德的人,都是平日师长的指导及朋友劝勉之功,故视其交友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所以,为人处世观人心的第一条,就是看他的交友,没看到他本人,却先看到他的朋友,那么,他的为人也就比较明了了。

看人心经

有一句名言是:人总是利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去左右别人的行为和态度,因此一个人朋友的行动和态度就是他的“影子”。那么,从一个人的朋友的身上,可以寻找到其本人的一些人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