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11295100000171

第171章 从他的德性看透他

要发现人才,主要是根据其德才的表现。但要认识人就需要时间的考验。如人的政治品质,平时很难看出什么问题,在非常时期则好坏分明,古代的忠臣义士大都是在危难时刻涌现的,所以,有人将之总结成一句格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才能也需要考验,有些人能说会道,在实干时却很窝囊;有些人平时默默无闻,但在实践中却才能毕露。

用人以德才兼备最好,但在大量需要人才的时候,只能以现有的人才资料,按其德才而任用。古代英明之主驾驭人才,是待之以诚,纠之以法,赏功罚罪,使之向上,不敢为非,这是爱护、培养、发展人才的根本法,至今仍很值得借鉴。

识人须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就是说,要知其人,必然考察其德才,而以德为其灵魂,重在其实践。无才有德者本质好,虽不能委以重任,但仍有其可用之处,这种人勤恳、诚实,能够知恩必报,尽心尽力,任劳任怨。而多才缺德的人本质坏,犹如传染病,不仅使自己烂掉,而且会使周围的人也烂掉。其实,后一种的才多用在歪路上,在没有驾驭这种人的把握的情况下,还是避而远之为好。

任先生的公司来了两位女士,一位黄某,一位董某。黄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给人一种老实的感觉。而董某,美貌出众,活泼可爱,让人看上去就觉得她才华横溢。

通过两个月的工作实践,董某初露头角,以出色的公关才能,给单位带来不少利润。于是她得到同事的羡慕以及老板的赏识。老板多次在会上表扬她,并在第二季度给她颁发了头等奖。可是慢慢地,她的原来的德性就开始暴露出来。她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说东道西,挑拨离间,无事生非,有些同事在她的挑拨下反目为仇;也有些年轻的男同事在她的挑拨下,争风吃醋,大打出手。好端端的单位变得乱如一团麻,还有一位青年因董某对恋爱的一些错误观念而对爱情丧失信心,心灰意冷离家出走。

老板对这些事非常重视,经过详细调查,终于弄明白是董某一手造成的。于是公司开大会,会上点名批评了她。然而董某不思悔改,两个月后,她煽动老乡合伙贪污公款,公司为此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在批评后的第一个月里,她表现还不错。一来闲话已没人听,人们都躲她躲得远远的,二来刚挨批评,她不敢再贸然活动。但到了第二个月,她的恶习又暴露出来,连续贪污三次公款,先后煽动三个同乡潜逃。公司经理对她彻底绝望,断然把她开除。

同来的黄某虽没有董某的公关才能,但她勤恳老实,任劳任怨,在同事中享有较高的威信。部门主管把她安排在办公室内做勤杂工,她不但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干得很好,而且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事,单位人员提起黄某的为人,无不伸出拇指大加赞赏。后来老板认为她大公无私,坦诚可靠,就把她提升为会计,她上任后将工作干得井井有条。

所以,用人时先看其德,后观其才。否则纵有精明头脑,超人才能,也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任用这样的人,只能得不偿失。

识人观人以德为先,次之才学。就是要防止重才而轻德的现象出现。有才而缺德,这样的人只能是奸才,歪才,邪才,刁才。当然,只有德而没有才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缺才有德的人,是忠厚人、老实人,辛苦人,正派人,但才气没有了,这样的人是好人,而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

按照识人学的基本原理,在处理和看待德与才的关系时,我们强调德应重于才,但在这前提下,又要注重量与才的问题,坚持德量才三者的统一。德,即刚直无私,忠诚廉洁,而不能只是庸庸碌碌,无人诽谤也无人赞扬。量,指能接受正确意见,容纳贤才,而不能只是城府深,能忍耐,保住俸禄和地位。才,指奋发有为,能随机应变,而不能只是耍小聪明,口齿伶俐,办公文熟练。符合这三条标准才能担当重任。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但本人是大德大才的旷古奇才,他选拔人才,也以德才兼备为准则,正如他在《便宜十六策》里指出的: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若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因此,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特别重视选拔德才兼备之士。

诸葛亮推荐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重兵,负责宫中之事。刘禅常欲增加后宫嫔妃,董允认为古时天子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今已足数,不应增加。刘禅宠爱宦官黄皓,皓为人奸佞,想干预政事,允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黄皓,允在时,黄皓不敢胡为。

蒋琬、费柿、姜维都是诸葛亮精心选拔为他理政、治军的接班人。蒋琬人蜀初期任干都县长,刘备下去巡视,适见蒋琬饮醉,不理事,大怒,要杀他。诸葛亮深知其人,为之说情:“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敬重亮,听其言,才不加罪。后亮提拔琬为丞相府长史,亮每次出征,琬都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常赞琬为人“忠雅”,可与他辅佐蜀汉王业。亮死前,密表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死,琬执政,其人大公无私,胸怀广阔,能团结人,明知时势,做到国治民安。蒋琬病,荐费棉代之,费棉为人明断事,善理事,知军事,他在任时边境无虞,魏人不敢正窥西蜀。姜维继诸葛亮复兴汉室之志,屡次北伐,虽无大胜,但魏兵也不能侵入。及司马昭派大军伐蜀,刘禅昏庸不听姜维派兵扼守阴平之议,邓艾得以偷渡而直捣成都,刘禅出降,并令姜维降,姜维想假降待机杀钟会以复兴蜀汉,其宿愿虽不实现,足见其人忠烈。

刘备死后,有诸葛亮及其后继者蒋琬、姜维等辅佐,刘禅这昏庸之王才得安坐帝位达四十一年之久。而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篡权,魏立国虽有四十五年,但早在十七年前司马懿就发动政变夺取曹爽的军权,魏政权已归司马氏,魏已名存实亡,魏政权存在实际只有二十八年。孙权死后,孙亮立为吴帝,内部不和,国势日弱遂被晋灭,孙权后人掌权只有二十七年。三国相比,蜀汉政权较稳固,无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之事,这是因有德才兼备的贤臣辅佐之故。

看人心经

真正的诚实之人,真正的忠臣,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表现出他们优秀的品质。所以,以近知远,以微知明,也是识人之道必不可少的良策。要评估人才,无非德才两者。人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学问型,一种是事业型。而人才的形成是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因此,德才兼备的人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