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11295100000169

第169章 看他是不是“墙头草”

俗话说:“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如“墙头草”一样的人。

秦桧进入仕途的时候,北宋王朝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1月,金军渡过黄河,包围了汴京(今开封)。本来就无意抗战的钦宗,眼见敌军已兵临城下,便积极主张投降,几次派人到金营求和。金军提出了苛刻的议和条件,要宋朝献出黄金500万两,白银5000万两,牛马各万匹(头),绸缎百万匹,并割让河北三镇,还要以亲王、宰相等作为人质。面对诸多屈辱的议和条件,宋钦宗及李邦彦、张邦昌等昏君奸臣却表示全部接受。但主战派代表李纲等人坚决反对,主张组织城内军民坚守汴京,等待各地亲王军队的到来。李纲的主张得到了朝中大部分大臣的拥护,由此主战派一时占了上风。

当时身为礼部侍郎的秦桧,看到主战派一时声势浩大,便也随声附和,但又不敢触怒宋钦宗。于是,他单独向钦宗上了一道奏章: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要割地只能割燕山一路;二是金人阴险狡诈,要加强防守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和议之中;四是如金使前来不能引进宫殿。

当时钦宗正被主战派的抵抗运动弄得寝食不安,看到还有像秦桧这样体谅自己苦衷的“忠”臣,自然是喜出望外。不久,擢升秦桧为殿中侍御史。由于李纲为首的主战派的抵抗及全国各地的援军纷纷赶来,金军看到无机可乘便慌忙北撤了。

金兵撤退后,各路援军被宋钦宗遣散。逃跑的宋徽宗又回到朝廷,李纲等主战派将领遭到排挤。宋钦宗为首的投降派,以为敌人已去,不会再来,又可以安享太平,纵情欢乐了。可是,时过八月,金军再次大举南下,直抵汴京。宋钦宗慌忙召集百官商量对策。最初秦桧以为这次情形还同上次一样,因此,把自己打扮成主战派反对议和。但不久,他发现主战派势单力薄,形势早已不同往日了。特别是宋钦宗议和的态度非常坚决,因此吓得一声都不敢吭了。

宋钦宗执意决定议和,将主战派全部排挤出朝,而秦桧因及时转向,两面讨好不但未遭贬逐,还被提升为御史中丞,权势更大了。

小人擅长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以求自保,会曲意奉承掌权者。在摸清掌权者的脾气、秉性、喜怒、好恶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言行、对策、审时度势、见风使舵。通常,小人在处理事情采取行动时,从来都是先观形势,权衡利弊,斟酌得失,然后再决定是否可以付诸施行。在行动中更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力求周全稳妥而无闪失。如果事情的发展将对自己不利,他会立即转变立场,甚至不惜反戈一击,全然不顾及个人的人格和舆论的评说。他处世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一切必须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这类小人,反映在职场上,就是没有真正的是非立场,不从工作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是如墙头草,哪边风硬哪边倒。开始时表示支持你,是为了获取利益,一看形势不好就反戈一击。遇到这样的人,大可不必惊讶,我们应该庆幸在计划实施之前就认清了他,自己没有遭受更严重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小心谨慎、严加防备,留意他的一举一动,不在他的身上寄托希望就是了。

看人心经

墙头草两边倒,它没坚骨只能随风摇;为人骨气最重要,追求真理才能走正道;唯权唯势跟风跑,最终下场定糟糕;劝君莫做墙头草,东倒西歪左右难,人格会失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