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塔木德全集
11294600000199

第199章 抢占市场先机

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

——《塔木德》

对于一个长时期缺乏保障的民族来说,有时一个信息就可能决定生死存亡。由这样的传统出发,犹太商人形成了对信息的高度重视与敏感。

事实上,犹太人的消息灵通是世界闻名的。

在这方面,罗斯柴尔德家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实例。罗斯柴尔德家族遍布西欧各国,这种分布使这个家族较易于获得信息,也使各种信息具有了特别重大的价值:在一地已经过时了的信息,在另一方可能仍具有巨大的价值。为此,罗斯柴尔德家族特地组织了一个专为其家族服务的信息快速传递网,在交通和通讯尚未快捷的时代,这个快件传递网发挥的作用绝不容忽视。

19世纪初,拿破仑和欧洲联军正艰苦作战,战局变化不定、扑朔迷离,谁胜谁负,一时很难判断。后来,联军统帅英国惠灵顿将军在比利时发起了新的攻势,一开始打得十分糟糕,为此,欧洲证券市场上的英国股票疲软得很。

伦敦的纳坦·罗斯柴尔德为了了解战局的走向,专程渡过英吉利海峡,来到法国打探战况。当战事终于发生逆转,法军已成败势之时,纳坦·罗斯柴尔德就在滑铁卢战地上。纳坦获悉确切消息后,立即动身,赶在政府急件传递员之前几个小时,回到伦敦。罗斯柴尔德家族靠信息之便而占了先手,他们动用了大笔资金,乘英国股票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短短几小时后,随着政府信息的公布,股价直线上升,转眼之间,罗斯柴尔德发了一笔大财。

这则轶事属于金融界的传说,但人们,包括犹太人自己,也把这种捕捉信息提前决策的金融技巧归之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显然是人们对犹太人在信息方面的“精明之处”的认可。

信息来源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很少一部分来自独家情报;更多的信息是来自公众的,但这需要进行专门的收纳、整理、分析,并且需要超常的破译思维。下面这个犹太大商人就是依靠对别人“不起作用”的信息而出奇制胜:

美国著名的犹太实业家,同时又被誉为政治家和哲人的伯纳德·巴鲁克在30出头的时候就成为了百万富翁。他在1916年时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国防委员会”顾问,还有“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管理委员会”主席。以后又担任“军火工业委员会主席”。1946年,巴鲁克担任了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巴鲁克计划”,即建立一个国际权威机构,以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检查所有的原子能设施。无论生前死后,巴鲁克都受到普遍的尊重。

创业伊始,巴鲁克也是颇为不易的。但他就是犹太人所具有的那种对信息的敏感,使他一夜之间发了大财。

1898年7月的一天晚上,22岁的巴鲁克正和父母一起呆在家里。忽然,广播里传来消息,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消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即将结束。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是星期一。按照常例,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都是关门的,但伦敦的交易所则照常营业。巴鲁克立刻意识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那么就能发一笔大财。

在这个小汽车尚未问世的年代,火车在夜间又停止运行。在这种似乎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巴鲁克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赶到火车站,租了一列专车。巴鲁克终于在黎明前赶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尚未“醒”来之前,他就做成了几笔大交易。他成功了!

巴鲁克在获得信息的时间上,并不占先机,但在如何从这一新闻中解析出自己有用的信息,据此作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上,巴鲁克确确实实地占据了先机。巴鲁克在不无得意地回忆自己多次使用类似手法都大获成功时,将这种金融技巧的创制权归之于罗斯柴尔德家族,但显然,在对信息的“理性算计”中,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商场上机会均等,在相同的条件下,谁能抢占先机,谁就能稳操胜券。而抢占先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获取并破译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