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塔木德全集
11294600000125

第125章 不停地学习

要使学习成为经常之事。

——《塔木德》

《塔木德·艾博特》里说:“要使学习成为经常之事。”而对于犹太人来说,学习何止是“经常之事”,他们关于学习的格言是:“只要是活着,就要不停地学习。”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在犹太人中广为流传的笑话。大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天,东南边死了一个人。那天送葬的队伍经过一家销路特别好的犹太日报的印刷厂,一名印刷工正从窗外看路过的送葬人群,他认出人群里有一个人是他的姐夫,这个身穿丧服的姐夫对他喊道:“少印一份!”

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是所有的犹太人都必须读报,这在犹太人里边却是真实的。从这个笑话里,我们可以看出犹太人对于学习的不断追求。

根据犹太教的经典中描述,在天国里,即使是上帝,他自己也以弥赛亚为中心,和其他的圣贤一起学习。犹太人的天性里所具有的对知识的崇敬和追求由此可见一斑。

只要是活着,犹太人总是不停地学习,因为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犹太人认为到达天国以前,人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即使是一位最伟大的教师,也不例外。学问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犹太人一向认为肯学的人比知识丰富的人更伟大,直到今天,所有的犹太人仍秉持着这种信念。

希莱尔的这种巨大的求知精神真的很让人感动,但是会有人说,这只不过是因为希莱尔深知贫穷之苦,所以才孜孜以求,如果他成为了拉比,他还具有这样顽强的求知欲吗?希莱尔成为拉比之后,是否还具有这样的求知精神,我们并不知道,因为没有记载,但是有另外一个故事,却足以证明犹太人不仅是因为贫穷而求知,即使身为百万富翁,他们对于学习也还是毫不放弃。

犹太人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著名的报业家和新闻学者。他曾先后购买了《西方邮报》《圣路易斯快邮报》《纽约世界报》,而且捐资兴办了全美第一家新闻学院——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并且设立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全美最高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

普利策晚年双目失明,照理说像他这样的大富翁,辛劳了一辈子,到了晚年自然应该享享清福,或者周游世界,或者含饴弄孙,然而并非如此,在他双目失明之后,他让秘书们轮流用英语、法语、德语读小说、报纸、剧本等,据不完全统计,在普利策失明的二十一年里,他的秘书每年平均要给他读100本左右的书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失明的读书冠军”。

普利策的行为令世人动容,但是流淌在所有犹太人的骨子里的求知欲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也只有不断学习,才可以不断地改变自我。

所以,犹太思想家、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说:“求知能够改变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没有人是贫穷的,除非他停止学习。”

犹太人在世界上有“杂学博士”的美名,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地学习,从来不放过任何机会,所以,不管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历史,或者体育、娱乐、文学,他们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们甚至可以告诉你太平洋里都有些什么鱼,大致分成哪些类,分别有什么不同,还有哪些鱼是别的海洋里没有的,为什么会没有,很多时候,你会怀疑他是否是一位海洋学家,但是他会告诉你:“不是,我是一位商人。”

全世界的人都不得不佩服犹太人对于知识的求取态度,中国人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只是一种肯定的态度,但是犹太人却说:“只要是活着,就要不停地学习。”不仅仅是肯定,而且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