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灾害:疯狂的自然灾害
11294200000002

第2章 雷电灾害的危害及预防

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大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积雨云随着温度和气流的变化会不停地运动,运动中摩擦生电,就形成了带电荷的云层,某些云层带有正电荷,另一些云层带有负电荷。

另外,由于静电感应常使云层下面的建筑物、树木等带有异性电荷。随着电荷的积累,雷云的电压逐渐升高,当带有不同电荷的雷云与大地凸出物相互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其间的电场超过25千伏/厘米~30千伏/厘米,将发生激烈的放电,同时出现强烈的闪光。

由于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随之发生爆炸而产生轰鸣声,这就是闪电与雷鸣。

雷电的活动情况,与各个地区的地形、气象条件及所处的纬度有关。一般山地雷电比平原多,建筑越高,遭雷击的机会越多。

雷电的危害

雷电因其强大的电流、炙热的高温、强烈的电磁辐射以及猛烈的冲击波等物理效应而能够在瞬间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造成雷电灾害。

长期以来,雷电灾害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很多家庭和受害者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损失。多年雷电灾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有上千人遭雷击伤亡,广东和云南损失最为惨重。

雷电灾害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经常引起社会的震动和关注。例如:2004年6月26日,浙江台州市临海市杜桥镇杜前村有30人在5棵大树下避雨,不幸遭到雷击,造成17人死13人伤;2007年5月23日,重庆市开县义和镇政府兴业村小学教室遭遇雷电袭击,造成7名学生死亡、44名学生受伤。

闪电的受害者有三分之二以上是在户外受到袭击,每三个人中有两人幸存。在闪电击死的人中,85%是男性,年龄大都在10岁至35岁之间。死者以在树下避雷雨的最多。

苏利文可能是遭闪电袭击的冠军。他是退休的森林管理员,曾被闪电击中7次。闪电曾经烫焦他的眉毛,烧着他的头发,灼伤他的肩膀,扯走他的鞋子,甚至把他抛到汽车外面。他轻描淡写地说:“闪电总是有办法找到我。”

雷电灾害还可能导致建筑物、供配电系统、通信设备、民用电器的损坏,引起森林火灾,导致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雷击有极大的破坏力,其破坏作用是综合的,包括电性质、热性质和机械性质的破坏。目前,各行各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高科技、国防军工、国民经济建设等重要数据信息的安全,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但是,雷电电磁辐射对计算机系统及其数据存储所产生的干扰、破坏有致命的危害,对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形成威胁。如某数据中心,集全体技术人员历时三年的研究成果和宝贵数据因一次雷灾而化为乌有。

闪电的类型

闪电过程是很复杂的。当雷雨云移到某处时,云的中下部是强大负电荷中心,云底相对的下垫面变成正电荷中心,在云底与地面间形成强大电场。

在电荷越积越多、电场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云底首先出现大气被强烈电离的一段气柱,这种电离气柱逐级向地面延伸,在离地面5米到50米时,地面便突然向上回击,发出光亮无比的光柱。

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5秒,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窄狭的闪电通道上要释放巨大的电能,因而形成强烈的爆炸,产生冲击波,然后形成声波向四周传开,这就是雷声或说“打雷”。

闪电依据其形状可分为如下几类:曲折开叉的普通闪电称为枝状闪电;枝状闪电的通道如被风吹向两边,以致看来有几条平行的闪电时,则称为带状闪电;闪电的两枝如果看来同时到达地面,则称为叉状闪电;闪电在云中阴阳电荷之间闪烁,而使全地区的天空一片光亮时,那便称为片状闪电;未达到地面的闪电,也就是同一云层之中或两个云层之间的闪电,称为云间闪电。

有时候这种横行的闪电会行走一段距离,在风暴的数千米外降落地面,这就叫做“晴天霹雳”。

闪电的电力作用有时会在又高又尖的物体周围形成一道光环似的红光。通常在暴风雨中的海上,船只的桅杆周围可以看见一道火红的光,人们便借用海员守护神的名字,把这种闪电称为“圣艾尔摩之火”。

超级闪电指的是那些威力比普通闪电大100多倍的稀有闪电。普通闪电产生的电力约为10亿瓦特,而超级闪电产生的电力则至少有1000亿瓦特,甚至可能达到万亿至10万亿瓦特。

纽芬兰的钟岛在1978年曾受到一次超级闪电的袭击,连13千米以外的房屋也被震得咯咯响,整个乡村的门窗都喷出蓝色火焰。

袭击的时间

就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世界各地大约正有1800个雷电在进行中。

它们每秒钟约发出600次闪电,其中有100次袭击地球。闪电可将空气中的一部分氮变成氮化合物,借雨水冲下地面。

一年当中,地球上每一公顷土地都可获得几千克这种从高空来的免费肥料。

印尼的爪哇岛是最易受到闪电袭击的地方。据统计,爪哇岛有一年竟有300天发生闪电。而历史上最猛烈的闪电,则是1975年袭击津巴布韦乡村乌姆塔里附近一幢小屋的那一次,当时死了21个人。

如何预防雷电

一般来讲,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木,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或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都是容易被雷击的部位。

要预防雷电伤害应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在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在雷雨时,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雷雨天,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入被其伤害;

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要切忌继续登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不要在空旷的田野里行走或站立,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屋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他金属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当发生雷击时,旅伴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

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导致死亡。有时候,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