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三卷)
11292900000002

第2章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①。情人怨遥夜,竟夕②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③赠,还寝梦佳期④。

“注释”①“天涯”句:此时与远离的亲人共望一轮明月。②竟夕:终夜。③不堪:不能。盈手:满手。

“译诗”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

“赏析”这是一首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的诗。

一轮明月在海上冉冉升起,不久,它的清辉就洒遍了大地。诗人心里想:这时,远在天涯的亲人也许与我一样,正在仰头望月吧。但虽然同沐清辉,却难以相见,诗人怀念着远方亲人,难以入睡,整夜都在思念。他熄灭灯烛,爱怜地看着这一地清辉;披衣出外,感到露水沾湿衣襟。户内户外,一进一出,见出诗人对远方之人的几多思念!这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抓一把赠送给远方之人,诗人只好踱进户内,期望在卧室里寻一个美好的梦,梦中能与远方之人相见!

清风朗月之夜,最易牵动乡思,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曲曲折折地道出了对远人的思念。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出身望族,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少聪慧,世人视为神童。麟德三年(666)应制科,对策高第,拜朝散郎。后为沛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斥出府。遂入四川漫游,闻虢州多药草,求为参军。又因匿杀官奴犯死罪,遇赦革职。上元二年(675)秋,赴交趾省父,次年秋,溺海水,惊悸而卒。王勃对初唐沿袭六朝浮艳的诗风,深感不满,有志于诗歌革新,与同时代人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共同为扭转绮靡诗风,扩大诗歌题材,使诗歌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勃诗多抒发个人情志,也有一些抨击时弊之作,工于五律、五绝,风格清新自然,初步实践了其诗歌革新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