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眼心计心机全集
11292300000096

第96章 做下属要懂得“有功归上”

做下属的人如果表现得太突出,争着出风头,往往容易成为同事排斥、怨恨的目标,也会给上司有如芒刺在背的不安感。这么一来,要想顺利地有番作为,可就非常困难了。与其如此,何不谦逊自居,唯上司马首是瞻呢?

比如,一有好的构想,就透露给上司,让它变成上司的卓见而发布或实行,也就是遵循由上往下的形式。如此,同事之间不但不会排斥,而且上司也会感到高兴。这也是一种向上司表现忠诚的方法。

另外,上司对属下的意见不加理睬是理所当然的。做下属的随时都要有这种心理准备,不要一味地力争到底。这样除了把自己塑造成众人的攻击目标,加深上司的记恨外,可说是一无好处。

相反地,对上司的构想,只要不是太离谱,就要表现出赞成、积极支持的态度。

即使有再好的构想要提供给上司时,也要归之于是从上司那里学来的。

当年刘邦曾经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也不能超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的回答,刘邦怎么能不耿耿于怀!韩信的命运自然可想而知。

那么怎样做到既可得到建功立业所带来的好处,受到上司长期的宠爱,又避免因此而产生的危险呢?有人想出了一个妙招,那就是“有功归上”。

聪明的下级尽管卖力气卖命,然后将一切功劳、成绩、好名声都归之于领导,而将过错、骂名留给自己,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就是“干得好是由于上级领导的英明,干得不好是由于我们执行上级领导的决策不得力,水平不高”。试问对这样的属下,哪一个领导能不喜欢、宠信呢?

被别人比下去是很令人恼火的事情,如果你的上司被你超过,这对你来说不仅是蠢事,甚至会产生致命的后果。

龚遂是汉宣帝时一名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汉宣帝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单车简从到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人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那些心存戒备、依然带剑的人,他劝喻道:“干吗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

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终日还是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的住处来,我有话要对他说!”

一副醉汉狂徒的嘴脸,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良,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

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汉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一显要而又清闲的官职。

喜好虚荣,爱听奉承,这是人类的弱点,作为一个万人瞩目的帝王更是如此。有功归上,正是迎合这一点。

自以为有功便忘了上司,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的嫉恨。自己的功劳自己表白不仅不合理,也不合人情的捧场之需,而且是很危险的事情。

智慧人生

做下属的,最忌讳自表其功,自矜其能,凡是这种人,十有九个要遭到猜忌而没有好下常下属一定不能和领导争风头,在自己有了功劳时也不能忘了领导,要学会把功劳让给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