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的主张就是说,在战前先隐藏自己的实力,造成敌人错误的估计,然后再“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也就是多放些烟幕弹,以迷惑对方,保护自己,最后一举得手。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其第三子玄烨即位,即康熙皇帝。当时,康熙才七岁零九个月,年龄很校顺治临终前便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人叫来,让他们做顾命大臣,尽心尽力辅佐小皇帝康熙。
当皇帝年满十四时,按规矩可以像顺治一般亲政了,但是鳌拜却一点还政的意思也没有。康熙十分不乐意,一心想除了这位压在自己头上的大臣,不愿再当傀儡。于是,他开始暗中增强自己的实力,筹划这一切。
他知道鳌拜在朝廷里势力庞大,用公开的手段绝对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引来大麻烦。于是他隐藏了自己的实力,表面上一再容忍鳌拜,有时甚至装出畏惧鳖拜的样子,意在麻痹鳌拜。
康熙还一再给鳌拜一家加官晋爵,连鳌拜的儿子也当上了太子少师。鳌拜也经常称病在家,不上朝,而康熙也听之任之,从没有异议,正好趁此机会训练自己的“小童军”。他按照满清皇朝的规定,在满族权贵人家中间,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子弟充当自己的贴身警卫。这些半大的孩子,跟皇帝年龄相仿,平日里天天在一起练习摔跤。
有时候鳖拜进宫办事,他们也照样摔跤,玩得热热闹闹,这就给鳌拜一种假象,以为皇帝也和这群孩子一样,淘气得很,不问国家大事,只知道打闹找乐子。见此情景,鳌拜心中暗喜不已。
终于等到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一次鳌拜进宫汇报这几日发生的事。康熙见时机已经成熟,就把平日和自己一同练习摔跤的卫士们找来,安排好捉拿鳌拜这件至关紧要的大事。鳌拜进宫时,他依然像往日一般,大摇大摆,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来到皇帝的住处,就见平日那些孩子和侍卫们正准备练习摔跤,一个个蓄势待发。鳌拜以为这些孩子又是在闹着玩儿,于是一脸不屑。
岂料那群孩子突然冲上前来,抱腰的抱腰,拧腕的拧腕,蹬腿窝的蹬腿窝,一下子和这位满人眼里的“巴图鲁”大臣较起了劲。初时,鳌拜还以为小皇帝跟自己闹着玩,便听凭那些娃娃掰自己的腕子,揪自己的辫子。
等到一群孩子把他扳倒在地,他才觉得不大对头,斜着眼去瞧指使他们的皇帝,只见康熙一脸冰冷,又听得小侍卫们满口怒骂,方觉得大事不妙。这时他再要挣扎,已经迟了。鳌拜一下子被捆了个结结实实。
康熙正是因为隐藏了自己的真正实力,麻痹了对手,才一举抓获强敌鳌拜,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正所谓兵不厌诈,这种故弄玄虚、隐藏实力、放烟幕弹让竞争对手捉摸不透、看不清自己战略意图的方式,往往能收到震撼性的效果。
智慧人生
俗话说“商场如战潮,在商场和职场中,也应巧妙隐藏自己的实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达成更大的目标。所谓“兵不厌诈”,就是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耍耍“心计”并无不可,这是保护自己、获得成功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