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全集
11290200000215

第215章 做思想的主人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不能做这,不能做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这些观念成为了我们行走于社会的“金科玉律”,它们让我们少受挫折的同时,也常常阻碍着我们去开拓新的人生格局。这些观念禁锢着我们的大脑,侵蚀着我们的潜能。因此,要改变命运,我们就得先从改变观念开始。大家都记得这句金科玉律:“想要别人怎样对待你,就先怎样对待别人。”这可能是一句大家从小就学到且会拿来教导孩子的至理名言。

遗憾的是,若把这句名言应用到组织问题上,问题可就大了。

这句金科玉律的假定是,你喜欢的对待方式会跟其他人喜欢的对待方式一样。这就是“先怎样对待别人”的立论。把这种观点应用在解决组织问题时,就等于是说在协调冲突、决策和搜集信息上,你会跟大家的看法一致。

很多人把这句名言当成个人生活的策略。我们也这样处理周遭发生的事。但把这句名言当成策略,很可能会陷入本位主义的泥潭。因为这句名言假定自己的看法就是他人的看法。因此,自己所想的,就是适当、正确的。如果你就是在这种金科玉律教导下长大的,难免会养成这种思考逻辑。不过,如果你以不同的观点思考,就能开启许多前所未有的成功之门。

我们被自己对世界的偏见所蒙蔽,看不到个人见解的可笑和荒谬。这种狭隘的观念,直接影响了我们在处理变革引发的差异时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如果你认为所有看待事情的观点是绝不相同的,那在处理变革差异的冲突及协商决策时,会相当危险。尤其在一意孤行地盲从自己的观点,不考虑他人时,情况便会更危险。

要真正有效处理变革所引起的差异,就得具备求同存异的能力,适时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来看事情。要这么做就必须把先前的金科玉律改变一下,换成新版的:“以别人想被对待的方式对待他们。”其实,只要观念上稍微调整一下,变革的成效就有天壤之别。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应该”“必须”等条条框框,它们编织了一个很大的误区,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网罗其中。而我们很多人往往习以为常、不假思索地照“章”行事。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因此,我们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孤立的个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能时时受到世俗的约束与制约。对于这些规则和方针,你也许不以为然,但同时又无法摆脱束缚,无法确定自己应该遵循哪些适用的规则和方针。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任何规则或法律都不能保证在各种场合均能适用,或取得最佳效果。相比之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应成为我们生活和行事的准则。然而,你可能会发现,违反一条不适用的规定或打破一种荒谬的传统观念都很困难,甚至不可能。顺应社会潮流有时的确不失为一种生存的手段,然而如果走向极端,这也会成为一种神经过敏症。在某些情况下,按条条框框办事甚至会使你情绪低落、忧心忡忡。

林肯曾经说过:“我从来不为自己确定永远适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具体时刻争取做最合乎情理的事情。”他没有使自己成为某项具体政策的奴隶。即使对于普遍性政策,他也并不强求在各种情况下都加以实施。

如果一种规定或规矩妨碍着人们的精神健康,阻碍着人们去积极生活,它就是不健康的。如果你知道这种规矩是消极而令人讨厌的,而你又一直遵守这项规矩,那你就陷入了人生的另一种误区——你放弃了自我选择的自由,让外界因素控制了自己。生活中有两种类型的人,即外界控制型与内在控制型。认真分析一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这将有助于你进一步审视自己生活中的大量误区性条条框框。

杰克是一位公司员工,他经常与妻子在家争吵,以至于发生婚姻危机。后来,他找到一位心理咨询专家,听了杰克的诉说后,专家给他提出了一条建议:“不要总是试图向你妻子表明她错了,你不妨只同她讨论而不去辩明谁对谁错。只要你不再强求她接受你的意见,你也就不必自寻烦恼,不必为证实自己是正确的而无休止地争吵了。”后来,杰克试着做了,果然很奏效。一旦遇到相反的观点和看法,他不再与妻子争论不休,要么与之讨论,要么回避不谈。一段时间以后,夫妻关系明显得到了改善。

其实,各种是非观念都代表着一种“应该”框框。这些条条框框会妨碍你,当你的条条框框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尤其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乏一些优柔寡断之人,他们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难以做出决定。究其原因,人们之所以优柔寡断,因为他们总希望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以为通过推迟选择的时间便可以避免犯错误,从而避免忧虑。有一位患者去求助心理医生,当医生问他是否很难做出决定时,他回答道:“嗯……这很难说。”

你或许觉得自己在很多事情上也难以做出决定,甚至在小事上也是如此。这是习惯于以是非标准衡量事物的直接后果。如果当你要做出某些决定时,能抛开一些僵化的是非观念,而不顾忌什么是是非非,你将轻而易举地做出自己的决定。如果你在报考大学时竭力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则很可能不知所措,即使做出决定后,也还会担心自己的选择可能是错误的。因此,你可以这样改变自己的思维方法:“所谓最好、最合适自己的大学是不存在的,每一所大学都有其利与弊。”这种选择谈不上对与错,仅仅是各有不同而已。

衡量是否更适合生活的标准并不在于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你在做出选择之后,控制情感的能力则更为明确地反映出自我抑制能力,因为一种所谓正确的标准包含着我们前面谈到的“条条框框”,而你应当努力打破这些条条框框。这里提出的新的思维方法将在两个方面对你有所帮助:一方面,你将完全摆脱那些毫无意义的“应该”的标准;另一方面,在消除了是非观念误区之后,你便能够更加果断地做出各种决定。想与做的智慧

生活是不断变化的,观念也要不断地更新。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功的喜悦总是属于那些思路常新、不落俗套的人。因此,想别人所不敢想,做别人所不敢做,往往会为我们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