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093

第93章 低调不张扬智者的处世之道

孔子在《季氏》篇讲“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敬,虑思慎,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说,君子处理问题应该从九个方面综合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谦恭么?说的语言,考虑老实敬重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人家请教?将要发怒,考虑会有什么后患?看见所得的,考虑这种所得是否符合道义?如果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能够像孔夫子所讲的思索一番,那就会变得理智得多,就会防止愚昧、鲁莽的事情发生,有利于自己内心的安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深思益于明理,我们说话办事之前,一是要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地思考。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办事总是要把眼睛紧紧地盯着其后果,办事无所顾忌必定自食其果。深思的人,就不会为假象所迷惑,就不会失去理智而随波逐流,就不会因为一时冲动而追悔莫及,可见,理智地、深入地思考,是盲目行动的防线,是积极行动的前奏。

善于理智思考的人才会获得最终的成功。人生在世,绝不能满足于平生无过,而要开拓人生,有所作为。一个人要使自己成才,使事业成功,就要善思。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讲的“行成于思”就是这个道理。不论是治学还是做事,善于理智思考就能成功,马虎随便就会失败,因而生活中要养成善思的好习惯,处处思考皆有益,没有思考就没有成功与进步。

在我国民间,不仅广泛流传着诸如“三思而后行”等关于理智做人的格言,而且流传着“三思而后行”的故事:从前,古宋河畔住着卢氏哥俩,哥哥叫正德,弟弟叫正智,哥哥字写得漂亮,靠卖字为生,过得很穷苦;弟弟头脑灵活善于经商,家里生活得很富裕。

有一日,哥哥见弟弟家麦地的小麦熟透了,但还没有收割,就到弟弟家提醒他不要把小麦糟踏在地里。弟弟没在家,弟媳毛氏正在摆弄着金银首饰。见哥哥来了,就把手里的金戒指往桌上一放说:“你弟弟不在家,你来干什么?”卢正德说明了来由之后就走了。

偏巧,在卢正德走后,毛氏的金戒指不见了。她想:一定是哥哥偷走了。毛氏气冲冲地对丈夫卢正智说:“你那好大哥偷我的东西!”卢正智一听,气得暴跳如雷,找到哥哥大声吼:“你竟然将我老婆的金戒指偷走!你赶快把戒指拿出来,若不拿出来我就告你。”卢正德无论怎么解释,弟弟、弟媳都不信,便一咬牙,说:“就算我偷的,我赔!”他变卖家产,赔了弟弟金戒指,自己只好沿街去讨饭。

过了几天,毛氏扫地滚出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来,正是那只金戒指。卢正智后悔不已,跪在哥哥的面前,说:“要打要罚由哥哥发落。”还说:“我只恨世上没卖后悔药的。”哥哥说:“后悔药么,我倒是有一剂。”说着卢正德提笔写了五个大字:“三思而后行。”他一面交给弟弟一面说:“凡犯错误,皆因意气用事,考虑不周。三思而后行,方能免得日后后悔。”卢正智说:“弟弟一定牢记。”

转眼过了一年,卢正智外出去做生意三四个月没回家,他常听人说:“男的长期离家妻子十有八九要变心。”于是便回家探听探听妻子是否变心了。他进院后悄悄走在窗下,偷偷地往屋里一看,妻子正和一个头戴礼帽、身穿长衫的男人拥抱。他未着第二眼,便怒火中烧,提着院里的铡刀就往屋里冲,决心把妻子和那个男人劈成两半。此时,他突然想起哥哥“三思而后行”的忠告,便停了下来,心想:“即使是妻子真的与别的男人勾搭,也要先弄个明白,然后再下手。”想到这儿,他提着铡刀走进了屋。这时毛氏怀里那个头戴礼帽,身穿长衫的人,大呼一声“爹”!他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女儿小香。女儿说:“你三四个月不回来,都快把我娘惦记死了。我娘给你买的帽子、做的新衣让我先试试,她见我穿戴后的样子很像你,喜得一下子就把我抱了起来。”小香接着问:“爹,你拿着铡刀做啥哩?”

卢正智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含着泪说:“孩子,别问了,是你大伯‘三思而后行’这五个字救了你娘俩的命啊!”

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故事的前半段说明:“祸常发于所忽之中”;故事的后半段说明:“祸不入于慎家之门”。理智做人,三思而行,才能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带来的悔恨,若是一些小事,尚可补救,若真的酿成大祸,就真的是追悔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