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091

第91章 充满爱心的世界才温暖

一座山上住着一位很有智慧的和尚,山下的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村民们都上山来向他请教。

村民们说没有任何事情能难住老人家。

有一个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故意为难那位和尚,他捉住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跑去问和尚:“大和尚,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但我却不相信。假如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的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和尚注视着小孩子狡黠的眼睛,心中有数。假如自己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劲把小鸟掐死;假如回答小鸟是死的,小孩定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

和尚于是拍拍小孩的肩膀说:“这只小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看看这个孩子吧,他可以决定一只小鸟的生死。人类是否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天性和良知?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遵循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则是无可厚非的,否则,我们就只能自取灭亡。但我们绝不能因为自己是万物之灵长就可以像那个小孩一样任意将其他的生命握在手中,用我们的意志去决定它们的生死。因为那是一种罪,一种恶,而且是大恶。

佛说:“众生皆怕刑害,自己亦怕刑害;众生皆怕死,自己亦怕死。人若能以此心,念自己之怕而想及其他众生之怕,则自己必不杀生,亦不令人杀生。”

1960年,饥饿不堪的人们包围了两个山头,要把这个范围的猴子赶尽杀绝,不为别的,就为了肚子。零星的野猪、麂子已经解决不了问题,饥肠辘辘的山民把目光转向了山上的猴子。两座山的树木几乎全被伐光,最终一千多人将三群猴子围困在一个不大的山包上。猴子的四周没有了树木,被黑压压的人群层层包围,插翅难逃。双方对峙着,那是一场心理的较量。猴群不动声色地在有限的林子里躲藏着,人在四周安营扎寨,还时不时地敲击响器,大声呐喊,不给猴群以歇息的机会。三日以后,猴群已经精疲力竭,准备冒死突围,人也做好了准备,开始收网进攻。于是,小小的林子里展开了激战,猴的老弱妇孺开始向中间靠拢,以求存活;人的老弱妇孺在外围呐喊,造出声势,青壮进行厮杀。彼此都拼出全部力气浴血奋战,说到底都是为了活命。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黄昏的时候,林子里渐渐平息下来,无数的死猴被收集在一起,各生产队按人头进行分配。

那天,有两个老猎人没有参加分配,他们俩为了追击一只母猴来到被砍伐后的秃山坡上。母猴怀里紧紧抱着自己的崽,匆忙地沿着荒凉的山岭逃窜。两个老猎人拿着猎枪穷追不舍,他们是有经验的猎人,知道抱着两个崽的母猴跑不了多远。于是他们分头包抄,和母猴绕圈子,消耗它的体力。母猴慌不择路,最终爬上了空地上一棵孤零零的小树。这棵树太小了,几乎禁不住猴子的重量。上了树的母猴再也无路可逃,它绝望地看着追赶到跟前的猎人,更坚定地搂住了它的崽。

绝佳的角度,绝佳的时机,两个猎人同时举起了枪。正要扣扳机,他们看到母猴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两人一愣,分散了注意力,就在犹疑间,只见母猴将背上的和怀中的小崽一同搂在胸前,喂它们吃奶。两个小东西大约是不饿,吃了几口便不吃了。这时,母猴将它们搁在更高的树杈上,自己上上下下摘了许多树叶,将奶水一滴滴挤在叶子上,搁在小猴能够够到的地方。做完了这些事,母猴缓缓地转过身,面对着猎人,用前爪捂住了眼睛——

母猴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可以开枪了……

母猴的背后映衬着落日的余晖,一片凄艳的晚霞和群山的剪影在暮色中摇曳,两只小猴天真无邪地在树梢上嬉戏,全不知危险近在眼前。

猎人的枪放下了,永远地放下了……

以己之心体谅动物之心,爱这世间的一切生命,是我们为人的大善。

有爱心才能做到善待他人,这一点在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阐述,但关爱、帮助他人并不是爱心的全部,一个真正有爱心的人会悲悯、珍爱一切生命,这才是为人的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