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009

第9章 与人为善才是真强者

古人说:“百行之本忍者为上。”忍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是一种强者大智大勇的心态。小不忍者则乱大谋,凡成就一番大业者,都善于忍耐。先哲们对于“忍”的思想有许多经典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

宋代大学问家程颐也说:“愤欲忍与不忍,便见有德无德。”把忍看成是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此看出人的品德操行。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就人应该具有忍耐精神这个问题谈到他的看法:“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陆游说:“小忍便无事,力行方有功。”也是看到了人生行事过程中忍的必要性。

早在元朝,便有两位饱学之士许名奎、吴亮专门编纂了《劝忍百箴》和《忍经》传给后人。

清朝道光二十六年间,出版了《忍字辑略》。这本书中说:“金入火生光,草入火生烟,苦难一也。此言耐苦犹耐火也。善忍者成如金,炼去心渣益明,不善忍者反是,怒气所熏,无不染也。”又说:“古圣贤豪杰之所以立大德而树立业者,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能忍。”

自古以来,人们对忍已有许多阐释,吴亮的《忍经》也面世多年,但是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关于“忍”的思想也在不断地丰富。具体说到忍,其内涵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忍是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表现出来的克制人性中的卑劣行为和欲望的思想。

其次,忍是为了实现崇高的目标,而表现出的高度自我牺牲的精神。

再次,忍是为了某种利益的获取而忘我奋斗的精神。

最后,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特定人物身上表现为计谋的运用。忍显示着一种力量,是内心充实、无所畏惧的表现。忍是一种强者才具有的精神品质。

总之,忍不是低三下四,忍气吞声甘愿受他人摆布,或者是受人欺侮,逆来顺受,不去反抗。忍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那些表面上盛气凌人、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人,内心则是空虚软弱的。忍一时仿佛是吃了亏,其实,一个人敢于吃亏、不去占便宜,也许就得到了最大的好处;而那种事事处处都想占别人便宜、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往往自己反而吃了大亏。

我们常常在生活中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它可能是一种平白无故的批评,也可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指责;它可能来自于同事和朋友们的误解,也可能是出于某些不安好心的人的唆使和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明辨事理,则很容易把事情弄糟,甚至是把好事办成坏事,而“忍”则有助于帮助我们去处理这些问题。

我们要和各种人打交道,所以要能正确地去包容各种人、各种看法和各种行为。

汉朝的吕蒙正式被封为宰相后,一日他正准备上朝时,朝中的一位官吏站在门帘处指着他说:“是这个小子当了宰相吗?”吕蒙假装没听见。这时与吕蒙同行的官员一定要问清楚这个人的姓名,吕蒙坚决不许,并说:“倘若一旦知道他的姓名,就会一生也忘不了,不如不问好。”

一个人只有善于忍,才能得到各方面的帮助,吸收各个方面的信息,有时你自己不知不觉就会发现,忍给你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不忍给你造成的损失。

尽管自己有能力、有权利去干、去说,可又非要让自己不干、不说,那不是一件最难的事吗?这时,你就要和自己作战,要知道:世界上真正的强者是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忍者之所以是强者,是因为他们战胜了自己!世界上最难以克服的困难,也就是战胜自我。其实我们应该看到世界上最大、最顽固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说到底,忍就是我们必须战胜“不能忍”这头愤怒的狮,唯其如此,在交往处世中,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成为真正的强者。

“忍”字从字形上看,是心字上面加了一个刀刃的“刃”字,其意仿佛是在告诉我们,这是一把极其锋利的刀,直插在人的心头。想一想,谁能不望而生畏呢?所以,若无大智大勇,很难理解“忍”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