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059

第59章 别做爱露相的人

有成语曰“锋芒毕露”。锋芒本是刀剑的尖端,它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古人认为,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提不起来,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

然而,锋芒可以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运用起来应小心翼翼,平时应插在剑鞘中。所谓物极必反,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华只会导致自己的失败。尤其是做大事业的人,锋芒毕露既不能达到事业成功的目的,又失去了身家性命。

所以,有才华的人应该隐而不露,该装糊涂时一定要装糊涂,待机而行动。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自视颇高的人,他们锐气旺盛、锋芒毕露,处事则不留余地,待人则咄咄逼人,有一分的才能与聪慧,就十二分地表现出来,结果他们在人生旅途上屡遭挫折。有一位毕业即分配到某矿务局工作的大学生,刚来就对单位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未到一个月,他就给单位领导上了洋洋万言的意见书,上至单位领导的工作作风与方法,下至单位职工的福利,一一列举了现存的弊端,提出了周详的改进意见。结果怎么样呢?他被单位掌握实权的领导视为“自大狂”乃至“神经脖,不仅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还找理由将他辞退了。两年之内,他换了数个单位,而且是一个比一个更不如意,他牢骚更甚,意见更多。

此君作为锋芒毕露者的典型,在为人处世方面少了一根弦,以致屡屡在新的人际关系圈子中未能处理好包括上下属关系在内的各种关系,加上在工作上又不注意讲究策略与方式,结果不仅妨碍了个人才能的发挥,还招来了妒忌猜疑和排挤。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人往往不是因锋芒毕露而走向成功,而是极易因屡受挫折而一蹶不振,以致被逐渐磨去了锋芒,成为毫无棱角的钝器。

还有一位王姓朋友,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一家研究所,从事标准化文献的分类编目工作。他认为自己是学这个专业的,自以为比原来那些同事懂得多。刚上班时,领导摆出一副“请提意见”的虚心姿态,这种姿态让他受宠若惊。于是没有几天他便提了不少意见,领导点头称是,群众也不反驳,可结果呢?不但没有一点儿改变,他反倒成了一个处处惹人嫌的主儿。他空怀壮志,一年中,领导竟没给他安排什么具体工作。后来,一位同情他的“阿姨”悄悄对他说:“我当初也同你一样,你还是换个单位吧,在这儿你别想出息,你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于是,一段时间后,他调走了。走时,领导拍着他的肩头,说:“太可惜了!我真不想让你走,我还准备培养你当我的接班人哪!”这位朋友至今想不透“太可惜”三个字的意思是什么。想来肯定含有“不该锋芒毕露乱提意见”的意思了。

所以,有些过失是不可弥补的。虽然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羊都跑光了,再补不还是晚了点吗?

锋芒毕露的结果是没给自己留一点退路和余地,把自己暴露在弹火纷飞的壕沟外,容易招致明攻和暗算。

古人说:“树挪死,人挪活。”其中也暗含了人事关系的复杂。换一个新单位,树立一个新形象,不再无所顾忌和无所避讳,定然会别有洞天。锋芒毕露者不容易受重用,是因为人往往容易做到同患难而难以做到共荣华。所以,在打江山时,各路豪杰汇聚在一人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本事,主子当然需要这批“人杰”。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不会江郎才尽,总让皇帝感到威胁。历史上有多少人因此而丢官丧命的。所以,到了一定时候,一定要掩盖自己的才华,不要给人一种咄咄逼人的感觉。

即使是反应相当敏锐的人,最好也不要完全显露于外,而要表现得糊涂与迟钝一些。

头脑太聪明、个性太精明的人,通常都很难应付。由于脑子整天转个不停,不论什么事情都会事先预测好,让人有松懈不得的感觉。同时,一发现别人的缺点,便会立即指出来,即使没有当场表明,也会让对方觉得:“这个人不知道有什么企图!”警戒之心油然而生。这种让人随时心生警戒的人,怎么还有魅力可言呢?

如果一个人的作风太过敏锐、精明,与之接触的人都会受其指责,如此一来,当然谁也不会轻易将自己的真正想法告诉他。由此可知,一个人的表现如果过于敏锐,便成为其他人充分发挥所能的障碍。如果一个人能稍微掩饰自己的锋芒,使别人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才是一位魅力十足的成功者。日本政界著名的政治家大平正芳正是一位因未将内心的敏锐显露于外而获得成功的人物。其实,他是个相当聪明,且反应灵活的人。由于生性酷爱读书,当他就任首相秘书时,不论多么忙碌,都会抽空逛逛位于神田的书店街,并买几本中意的书回家品味。一向以说话速度慢条斯理而闻言,其实这可能是他故意隐藏敏锐的真面目,佯装成反应迟钝,而予人安心之感,此乃避免受人攻击的巧妙方法。

如此看来,迟钝不光可以隐藏锋芒,使自己逃脱众矢,从而成功地保全自己。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也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视。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议起谁为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了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显炫、吹牛、自大、装聋作哑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这做法是很让人放心的。他的种菜、他的数英雄,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其深意是告诫人们,过分炫耀自己的能力,将欲望或精力不加节制地滥用,是毫无益处的。

放弃是一种睿智,它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进退从容,积极乐观,必然会迎来光明的未来。放弃决不是毫无主见,随波逐流,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一种寻求主动、积校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