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030

第30章 别让自己多个仇人

冤家路窄,狭路相逢会两败俱伤。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抚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告状的人,审训了一番,结果发现他在诬告郭进,就把他押送回山西,并给郭进处置。有不少人劝郭进杀了那个人,郭进没有这样做。

当时正值外敌入侵,郭进就对诬告他的人说:“你居然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也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出其不意,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别弄脏了我的剑。”那个诬告他的人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不记前仇,向朝廷推荐了他,使他得到了提升。

容忍别人对自己所犯的过错,不记仇,别人必然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来酬答你。宽大自己的仇人,仇人会良心发现,必会找机会相报。原因在于你不记他的过错,给他以希望,他要报恩的感情存于胸中,所以一旦他的能量、才技被发挥出来,就能干一番大事业,对己对人,对社会都是一大贡献。那些专门去收集别人的过错,去寻找仇人的人,与郭进不杀自己的仇人相比,是很汗颜的。

东汉时有个叫苏不韦的人,他的父亲苏谦曾做过司隶校尉。李皓由于和苏谦有隙,怀着个人私愤把苏谦判了死刑,当时苏不韦只有18岁。他把父亲的灵柩送回家,草草下葬。又把母亲隐匿在武都山,进而自己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准备刺杀李皓,但事不凑巧,没有办成。很久以后,李皓升迁为大司农。

苏不韦就和人暗中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开始挖洞,夜里挖,白天躲藏起来。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挖到了李皓的寝室下。一天苏不韦和他的人从李皓的床底下冲出来,不巧李皓上厕所去了,于是只能杀了他的小儿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

李皓回屋后大吃一惊,吓得在室内布置了许多荆棘,晚上也不敢安睡。苏不韦知道李皓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皓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皓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心里又气又恨,又不敢说什么,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李皓只因为一点私人恩怨,则置人于死地,而苏不韦一生之中只为报仇,竭心尽力。李皓不忍小仇,结果招致老婆孩子被杀,死了的父亲也跟着受辱,自己最终气愤而死,被天下人笑话,实在是太愚蠢了。

当然,在工作中,谁也难免会与人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产生一些磨擦和碰撞,引起冲突。这时候,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加深鸿沟,陷入困境,甚至导致双方关系的彻底破裂。特别是当与上司发生冲突,问题就更复杂了。善于给自己留后路的人都懂得“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方法:

(1)引咎自责,自我批评

心理素质要过硬,态度要诚恳,若责任在自己一方,就应勇于找对方承认错误,进行道歉,求得谅解。如果主要责任在对方一方,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应灵活处理,因为目的在于和解,可以主动灵活一些,把冲突的责任往自个身上揽,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2)丢掉幻想,主动搭腔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即当一双方吵架之后,有时候谁见谁也不先开口,实际上双方内心却都在期待着对方先开口讲第一句话。所以,有隔阂后就更应及时主动地搭腔问好,热情打招呼,以消除冲突所造成的阴影,这样给别人留下一种不计前嫌、大度的印象。

(3)不与争论,冷却处理

当发生冲突之后,应该不计较,不争论,不扩散,而是把此事搁置起来,埋藏在心底不当回事,就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待人接物。

(4)请人斡旋,从中化解

找一些谈话有影响力的“和平使者”,带去自己的歉意,以及做一些调解说服互终,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有人形容办事之难,简直是“跑断腿,磨破嘴”。因此,要想办事成功,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这一计策消耗的是时间,而时间恰恰是一种武器。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人们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所以,如果你以足够的耐心,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式与对方对垒时,便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