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149

第149章 让一步是一种高姿态

洪自诚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为人处世要有让人一步的态度才算高明,因为让人一步就等于为日后进一步做好了准备;待人接物抱以宽厚真诚的态度为最快乐,因为给人家方便是日后给自己留下方便的基矗洪应明说:“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著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也算是一个大国了。但当时昊王阖闾灭越破楚,势头强盛。阖闾派使者到齐国,要娶齐景公之女为妻。齐景公无奈,只好答应,哭着将女儿送到吴国去。他手下的一个臣子高梦子劝他说:“我们齐国靠着大海,又有山川之险,纵然不能全收天下,谁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您既然舍不得自己的女儿,那就别嫁了吧!”齐景公说:“我是不能违逆天意啊,我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却不能号令诸侯,如果现在不听从吴王的要求,那必然会生出祸患,那只能走上绝路埃我听说过,既然不能号令别人,那就不如听从了吧。”不能施以号令,那是因为未得其时势;既然未得其时势,也就只好退而听令,这正是一种聪明的选择。为人处世,能柔弱,天下就不可胜我所用;能守住雌柔,天下就不可动我心;能静退,天下就不可与我争了。若这样为人处世,自然会有揖让自如,从容婉约,飘逸绝尘的仙风道骨。然而,处在困境之中,以恬退为上;处在盈满之时,更应该以恬退为上。曾国藩打败太平军之后,对每件事情的处理都小心翼翼,从不得意忘形。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天京人财两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有人还上书弹劾曾国藩。曾国藩既不想退财物,也不能退出财物,因为他不能得罪朝廷,更也不想委屈了与他出生入死的湘军。于是,在进京之后,忙了四件事:第一,因怕权大压主而交出了一部分权力;第二,裁减4万湘军;第三,因怕朝廷怀疑南京的防务而建造旗兵营房,请旗兵驻防南京,并发全饷;第四,盖贡院,提拔江南士人。此四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称赞,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好追究什么,反而显示出了他的恭敬态度,深获清廷的信任。人际关系中暂时的忍让虽然吃亏,但是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关键是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需要,即以对方的利益为重,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求人帮忙,要求可先提得很高,结果适得其中,对方会因为没帮上你大忙而内疚,进而较易答应你较小的要求;或者循序渐进,从让他做小事开始过渡到帮大事。因为他已对你有好感和依赖,养成了对你说是的习惯。先高后低,可造成你大步退让的假相;由小到大,让对方无法察觉你“先得寸后进尺”的真正意图。日常交际,多非对立。要切记“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古训,切勿火上浇油,酿成烧了大屋的悲剧。让人一步不为低,如果你占理又能相让,众人不但会承认你是对的,更会称道你的宽宏大量,令你达到众望所归的完美地步。洪应明说:“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里的“吮是凡事替别人着想的意思。其意思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临,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事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乘夜无月色,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边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显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呢?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你们这样做的时候,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的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既以示自责,亦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吮的核心是用以己度人、推己及人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样可以造成一种重大局、尚信义、不计前嫌、不报私仇的氛围,以及成就双方宽广而又仁爱的胸怀。

对于日常生活的处理,又何尝不是这样?尤其是对初涉世事的青年来说,由于一切茫然无知,总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找出人事上的参照物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反应当然是正常的。但殊不知有时以此处世,反而会导致初衷与结果的南辕北辙。因为在各人的眼中,自己的位置是各不相同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以提供给你,所以不妨就按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则往往会有皆大欢喜的结果。反求诸己,则易人情,由情人理,自然会生羞恶之心而知义,辞让之心而知礼,非之心而知耻。

自私自利之人,往往不懂得推己及人的道理,往往毫无顾忌他人的利益,把苦转嫁到别人身上。以这种方式处世,走到哪里,被人骂到哪里,真正是既损人又损己。做人要有人情味,真正的强者,都是最善顺人情人意的人。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感受去观察、体贴别人,从而及时修正生活中的种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