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139

第139章 吃亏是福,能忍自安

大凡世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芥末小事,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愚勇,终归城府太浅。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者也。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

拾得答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

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静观或蔑视对方。这种大智若愚的生活艺术,用老子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这句话来评论恰如其分。唐朝的娄师德,是世家公子,祖上历代都做大官。他弟弟到代州去当太守。他嘱咐说:“我们娄家屡世为官,泽及你我,所以难免被人说道。你出去做官,要认清这一点,遏事要能忍耐。”他弟弟说:“这我懂得,就是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脸上,我也自己擦掉算了。”娄师德说:“这样还不行。”弟弟又说:“那就让它在脸上自己干。”娄师德说:“这才对了。”

忍耐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它需要健康的心理。忍耐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也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做到了,万物皆备于我;学会了,人格就被提升。娄师德教诲他的弟弟“唾面自干”,实在是毅力的展开和情性的张扬。

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生存的时间越长,忍耐的功夫就越深。生活在世上,要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曲折历程。因此,忍辱几乎是有所作为的必然代价,能不能忍受则是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羽翼未丰时,要懂得让步,低调处之,不可四处张扬,因为过早的将自己的底牌亮出来,往往会在以后的交战中失败。《易经》乾卦中的“潜龙在渊”,就是指君子待时而动,要善于保存自己,不可轻举妄动。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竟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李渊遣部将王康达率千余人出战,几乎全军覆灭。后来巧使疑兵之计,才勉强吓跑了突厥兵。更可恶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郭子和、薛举等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责而杀头的危险。

人们都以为李渊怀着刻骨仇恨,会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始毕可汗!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他早有自己的盘算。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断然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而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既要全部屯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和亲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俯首称臣。

退一步海阔天空,唯利是图的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由于李渊甘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其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

李渊让步的行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策略,它使弱小的李家军既平安的保住后方根据地,又顺利的西行打进了关中。如果再把眼光放远一点看,突厥在后来又不得不向唐求和称臣,突厥可汗还在李渊的使唤下顺从地翩翩起舞哩!

由此看来,低调做人,暂时的让步,往往是赢取对手的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在为人处世中难免会碰到被小人无理取闹的时候,若能低调一下,也许就会峰回路转了。如果你能够自我克制,也就掌握了一条低调做人的方法。明朝苏州城里有位尤老翁,开了间典当铺。一年年关前夕,尤老翁在里间盘账,忽然听见外面柜台处有争吵声,就赶忙走了出来。原来是附近的一个穷邻居赵老头正在与伙计争吵。尤老翁一向谨守“低调做人”和“和气生财”的信条,先将伙计训斥一遍,然后再好言向赵老头赔不是。

可是,赵老头板着的面孔不见一丝和缓之色,靠在柜台上一句话也不说。挨了骂的伙计悄声对老板诉苦:“老爷,这个赵老头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他说过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还当衣服的钱。我刚一解释,他就破口大骂,这事不能怪我呀。”尤老翁点点头,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自己过去请赵老头到桌边坐下,语气恳切地对他说:“老人家,我知道你的来意,过年了,总想有身体面点儿的衣服穿。这是小事一桩,大家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什么事都好商量,何必与伙计一般见识呢?你老就消消气吧。”尤老翁不等赵老头开口辩解,马上吩咐另一个伙计查一下账,从赵老头典当的衣物中找四五件冬衣来。然后,尤老翁指着这几件衣服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这件罩袍你拜年时用得着,这三件棉衣孩子们也是要穿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物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这里。”赵老头似乎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走了。尤老翁并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将赵老头送出大门。

没想到,当天夜里赵老头竟然死在另一位开店的街坊家中。赵老头的亲属乘机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赵老头,与他打了好几年官司。最后,那位街坊被拖得筋疲力尽,花了一大笔银子才将此事摆平。原来赵老头因为负债累累,家产典当一空后走投无路,就预先服了毒,来到尤老翁的当铺吵闹寻事,想以死来敲诈钱财。没想到尤老翁做人一向低调,明显吃亏也不与他计较,赵老头觉得坑这样的人即使到了阴曹地府也要下地狱,只好赶快撤走,在毒性发作之前又选择了另外一家。

事后,有人问尤老翁凭什么料到赵老头会有以死进行讹诈这一手,从而忍耐让步,躲过了一场几乎难以躲过的灾祸。尤老翁说:“我并没有想到赵老头会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我只是根据常理推测,若是有人无理取闹,那他必然有所凭仗。在我当伙计的时候,我爹就常对我说,‘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如果我们在小事情上不忍让,那么很可能就会变成大的灾祸。”尤老翁以少见的忍耐力避开了大的灾祸。的确,做人要低调一些,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这可谓是能屈能伸、方圆做人的至高境界了。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对暂时斗不过的小人要忍耐。与其和狗争道被狗伤,还不如让狗先走。因为即使你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伤,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实际上,忍耐也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做人方式。在待人处世中要低调,当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或者危难之时,不妨先退让一步,这样做,不但能避其锋芒,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另辟蹊径,重新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