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132

第132章 强者并非无畏的好胜者

记得这是一位外国学者的话,意思是说:会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证。

西汉年间,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进同在京师研修经书。胡常为官比翟方进早,但名声地位均不如翟方进,因此在心里总是嫉妒翟方进的才能。和别人议论时,胡常总是不说翟方进的好话。翟方进知道这事后就想了个应付胡常的法子,有意抬举他。

每当胡常召集门生,讲习经书时,翟方进就找些疑难问题派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如此一来二去,时间长了,胡常明白了,这是翟方进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为此,胡常心中十分不安。慢慢地,胡常在官僚中间,再也不去贬低翟方进了,而是在门生和同僚中对他多有赞扬。最后,他们两人竟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友。

翟方进用这种“以退为进”的为人处世策略,逐渐在京师拥有较高的声誉和良好的人缘。后来,终于登上了丞相的宝座,并且一任就是十年。明朝正德十四年六月,朝庭命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阳明赴福建查办乱兵,途中王阳明闻知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因宁王反叛是皇室的权力斗争,各郡兵马不敢贸然进剿。王阳明果断征集部队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于是纠集一些小人,到处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想嫁祸并贬低王阳明,以扩大自己的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颇有势力的大太监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俘获的朱宸濠交给太监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军们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到净慈寺休养。太监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如果说翟方进以退让之术,转化了一个敌人,那么王阳明则依此保护了自身。

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老子曾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只有不做,才能无所不做,唯有不为,才能无所不为。为了论证这个道理,老子进行了哲学的思辨:许多辐条集中到车毂,有了毂中间的空洞,才有车的作用;揉捏陶泥做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虚,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造房屋,有了门窗中间的空隙,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所给人的便利,完全靠着“无”起作用。

就是说,“无”比“有”更加重要。不仅客观世界的情况如此,人的行为也如此。人的“无为”比“有为”更有用,更能给人带来益处。一味地争强好胜,“有为”过盛,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常

当然,老子贬“有为”扬“无为”的做法,并非完全正确。就社会生活而言,积极奋斗、努力争娶勇敢拼搏、坚持不懈的行为,其价值和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人生的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人们不仅需要慷慨陈词,而且需要沉默不语;既需要穷追猛打,也需要退步自守;既应该争,也应该让。如此等等,一句话,有为是必要的,无为也是必要的。就此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