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013

第13章 厚道者懂得吃亏是福

常言道: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和忍让是制止报复的良方,是保你一生平安的“护身符”,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宽容和忍让是制止报复的良方。你经常带上这个“护身符”,保你一生平安。因为,善于宽容和忍让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摆弄,即使受了他人的伤害,也绝不会以再伤害他人相报,宽容忍让会时时提醒自己“邪恶到我为止”。

唐代宰相张公艺以九代同居为世人所艳羡。一日,唐高宗临幸其居,问其之所以能维持和睦之理,公艺索一纸一笔,书“忍”字为对,高宗赐帛而去。俗语讲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有时忍小愤亦可以成大谋。

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正在外地做官。忽然有一天,收到在老家务农的弟弟郑墨一封来信。老弟兄俩经常通信,然而这一次却非同寻常。原来弟弟想让哥哥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说情。这一下子弄得郑板桥很不自在。这郑墨粗识文墨,原也不是个好惹是生非之徒,只是这次明显受人欺侮,怨恨之气实在咽不下去。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是郑家的,郑家无权拆掉。其实,这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双方都难免求人说情。郑墨自然想到了自己做官的哥哥,便给郑板桥写了一封信。想来有契约在手,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官官相护嘛,这官司肯定是必赢无疑了。郑板桥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寄去了一个条幅,上写“吃亏是福”四个大字。同时又给弟弟另附了一首打油诗:

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郑墨接到信,羞愧难当,当即撤了诉状,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那邻居也被郑氏兄弟的一片至诚所感动,表示也不愿继续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这在当地传为佳话。

大凡平民百姓,最难吃的亏是财,最难忍受的是气,往往被气所激,被财所迷,做出不可收拾的事情来。一打官司,难免为了争个输赢而打点官府衙门,大多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甚至自己倾家荡产。这样的关口,两相争必相伤,两相和必各保,实在不值得争赢斗狠,结下深仇大恨。

郑板桥的意思无非是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值得相争。像长城那样宏伟的工程,秦始皇死后尚不能拥有,将国比家,道理不是一样的吗?人赤条条地来到世上,又赤条条地复归黄土,争来争去没啥意思,更何况还要惊动官府、伤害邻居呢?

“让他一墙又何妨”,表现了郑板桥的宽宏大量。

深谙柔韧是人生之道者,必都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会吃亏的人,往往都是极端聪明的人。吃亏绝非软弱与怯懦,而是内在的更高层次的刚强。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不仅是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人生百科全书。它以无与伦比的真实描述了中国人人生的诸多方面。

白嘉轩和鹿子霖两家是白鹿原上的两个很有势力的家庭,分别代表着白家和鹿家两大姓氏,这两家其实又同族。白、鹿两家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却又免不了钩心斗角,白嘉轩以族长的身份处理过很多家庭纠纷,深孚众望。然而,白嘉轩在父亲死后,却陷入一桩田产纠纷里。在给父亲修造坟墓时,一位前来帮忙的鹿姓小伙,在无可奈何之际,想卖半亩地给白嘉轩,白嘉轩答应了。中人冷先生向白嘉轩说了卖主的开价,白嘉轩当即说:“再加三斗。”这种罕见的豁达被当做慈心善举在村民中受到赞颂。白鹿村的小姓李家一个寡妇也找到冷先生,求他做中人卖掉六分水地给白家。白嘉轩更慷慨地说:“孤儿寡母,甭说卖地,就是周济给三斗五斗也是应该的。加上五斗!”在契约上签名画押后的第二天早晨,白嘉轩来察看新买的六分地,却看见鹿子霖正在指使人犁那块地。白嘉轩一看火了:“鹿子霖,你怎么在我的地里插铧跑马了?”鹿子霖佯装惊讶地说:“这是我的地呀!”白嘉轩说:“这得凭契约说话!”鹿子霖说:“我不管契约。李家寡妇已经把地卖给我了,她家借过我五斗麦子八块银元,讲定用这块地作抵押,逾期不还,我当然就要套犁圈地了!”说着就从长工手里夺过鞭子接过犁把,示威似的翻耕起来。白嘉轩一跃上前抓住骡马缰绳。两个人随之就厮打在一起,接着两家的亲门近族男子也一起上手,很快就发展为白鹿两姓阵势分明的斗殴,满地都是撕破的布片和丢掉的布鞋。直到冷先生来到,大喝一声“住手”,并且一手拉住一个,才算解劝开了。冷先生把二人一直拖到他的中医堂,让二人各自洗去脸上手上的血污,然后给他们抓破的伤口敷了白药,止了血。冷先生说:“就此罢休的话,你俩现在都回去吃饭;罢休不了的话,吃罢饭上县里打官司。”

原来鹿子霖所说也是事实,只是李家寡妇看白家出的价高,才又卖给白家。白嘉轩弄清楚后,却无法宽容鹿子霖,认为鹿家怎么也应该说一声,而不应啥话也不说就圈地,这明显是向他脸上撤尿。他手里拿着契约,向县政府投了诉。鹿家也向县府投了诉。鹿子霖的父亲怕鹿子霖示弱,以后得受白家的欺负,坚决支持儿子打官司,并表示倾家荡产也要打赢这场官司。

白嘉轩顺便找了姐夫朱先生,想让这位极负盛名的学者给知县提示一下。朱先生说已替他写了一纸诉状。白嘉轩回到家一看,却是一首诗:致嘉轩弟,倚势恃强压对方,打斗诉讼两败伤;为富思仁兼重义,谦让一步宽十丈。嘉轩看罢,气先消了一半,连叫“惭愧”。朱先生又给鹿子霖写了同样内容的信,两家终于重修旧好,抱拳打拱,互致歉意。并表示都不要李家的地了,还各自周济李家一些粮食和银元,帮助寡妇渡过难关。这件事令李家寡妇和乡民非常感动,县令批为“仁义白鹿村”。

一场几乎会导致白鹿两家倾家荡产的诉讼以如此方式了结了。打官司,一方面是咽不下这口恶气或争强斗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六分地。两家虽然都知道打了官司的后果,还要一意孤行,不过是因为不想吃亏。然而这不想吃亏导致的结果只会使双方在钱财、人缘和家族的仇恨上吃更大的亏,如果双方都能让步,岂不是“吃亏是福”的活生生的写照吗?多亏了“圣人”朱先生,一副拙朴心肠,才使两家化干戈为玉帛,又为两人争得了好名声。

从这个例子我们也能体会出“吃亏”绝不是软弱和怯懦。人人都有想占便宜的心理,战胜这个心理本身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软弱和怯懦的人绝不想吃亏,而只有那些真正刚强和有能耐的人才能甘愿吃亏。甘愿吃亏就是忍让。假装糊涂,甘愿吃亏,息事宁人,没有一定的涵养是不可能办得到的。中国古语所谓“以柔克刚”,其实“柔”也是一种力,一种更强的力。

为人处世,不可能事事如意。

在遭受打击和困厄时,暂时隐忍,冷静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耐心地听听他人的意见。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如果遇事做不到屈伸大度,那么,烦恼就会时时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