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11289500000122

第122章 浮躁是做人的大忌

在强者面前示弱是低调做人和寻求自我保全的大学问。示弱表示你不想与对方争强,更没有能力和对方争强,如此一来,对方就会以为你真不如他,放松警惕,甚至不把你当回事,从而不会主动攻击你,这样你就为在安全的环境下积蓄实力赢得了时间。即使你的实力永远也达不到对方的地步,你只要不争强好胜,同样能得以保全。

可惜的是,古今中外有很多人不得其中精义,喜欢与强者争风吃醋,到头来只能是自讨苦吃。

战国末期的著名政治家李斯是为秦王谋划国事的重臣,他建议对现存的其他六国进行各个击破的方针深得秦王赞同。他分析了各国形势,认为韩国最弱,且为秦之近邻,应以此为突破口,“先取韩以恐他国”。秦王赞同李斯的主张,并让他具体谋划灭韩之策。

正当李斯踌躇满志的时候,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

这个人就是韩非。韩非是韩国贵族,早年曾与李斯同就学于荀卿,攻读刑名法学之术。但两个人选择的道路却截然不同:李斯择地而处;韩非却眷恋故国,情系家园,学成归国,渴望力挽狂澜,扶社稷于即倾,振兴韩国。韩非一向学习勤奋,研究法家之学深得要领,能吸取法家的法、术、势三派之长兼收并蓄,融为一体,取长而用。并以此理论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法家政策,如:加强君主集权,翦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义法为教,以史为师,禁止私学;厉行赏罚,奖励耕织,谋求国家富强等等。他屡屡进谏韩王,但昏庸无能的韩王却根本听不进去,一心只在享乐上。

韩非平素不受韩王重用,当得知秦先亡韩的消息后,韩王才想到韩非,急忙派他出使秦国,说服秦王,以图存韩。

韩非原为韩王的使者,但以后的事实却使情况发生了陡转急下的变化。原来公元前234年,韩非到了秦地,眼见国富民安,一派万象更新、蒸蒸日上的景象,知道这是个英明国君治下的国度,在此英雄可以一展宏图,韩非为之振奋,而秦王读过韩非的《内储》《外储》《五蠹》等文章,很是敬重和爱惜韩非,就把他留在秦国,想日后重用他。

“人择明主而仕”,也是人之常情。但另一方面,一山不容二虎,李斯与韩非,就此结下矛盾。韩非并非等闲之辈,一旦得到秦王重用,李斯地位则岌岌可危。

韩非当年就学时,才学在李斯之上,因为口吃,不擅言辩,更使他致力于著说撰文,日久,则文笔日益锋利洗练,非李斯可比。此时,又不能审时度势,臣服于李斯,这就使得李斯怕他受秦王重用夺走自己受宠的地位,也怕他破坏自己“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战略计划,于是下决心除掉韩非。

常言道:无毒不丈夫。李斯为除掉韩非,不择手段,心狠手毒。李斯以先伐赵而缓伐韩等为借口,在秦王面前轮番诽谤谗陷韩非。日久,使秦王渐渐对韩非心生疑窦。李斯见火候已到,不失时机地谏秦王道:“韩非身系韩国公子,终究是心向韩国,必不肯为秦国效力,这是人之常情。日后若放他归国,定然贻害不浅;不如寻他个过错,依法诛杀了事。”秦王既已对韩非产生疑心,便同意了李斯不放虎归山之议,将韩非拘捕入狱。李斯怕秦王日久会明了真相,重新起用韩非,就急忙派人送毒药给韩非,催促他马上自杀。韩非一入狱,就多方设法上书秦王,申辩其冤情。但李斯对此早有所料,预先已将牢狱各关节都堵住,使韩非哭诉无门,只得被迫饮鸩自杀,时为公元前233年。除掉韩非,李斯一方面除掉一个心腹大患,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又得以借韩非智慧,为我所用,一石二鸟。

同行是冤家,竞争对手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可惜当时韩非并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李斯在秦国位高权重,又深得秦王信赖。韩非不识时务,只知进,不知退,面对强手竟不识眉眼高低,硬着头皮与之争锋,显然缺乏低调做人的功夫。

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造成亲近之感,只要你很巧妙、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中松一口气,不以你为敌。

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示人之长。

示弱有时还要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上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平时小名小利应淡薄些,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

在许多情况下,有时最高智慧在于显得一无所知。你不必是白痴,只是假装如此。智慧对愚人并不重要,疯人根本不注重理智。所以,貌似愚人者并非愚人,愚者本身才是愚人。只要你懂得装愚蠢,你就将不愚蠢。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就要学会掩藏你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