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眼做事有手腕全集
11289400000004

第4章 “察人”之道

赵鞅是春秋末年晋国的正卿,他准备确立王位继承人。于是便写了一篇训辞,然后将训辞分别写在两块竹简上,让两个儿子伯鲁、无恤每人拿一块,并要熟记训辞内容。

过了几天,赵鞅将大儿子伯鲁叫到身边,要他背诵训辞,可伯鲁一个字也背不出来;叫他把竹简拿出来看一看,伯鲁说早就丢失了。赵鞅虽不高兴,但并没有当面训斥他。接着赵鞅又把无恤叫来,叫他背诵训辞。无恤从头至尾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后问他竹简在哪里,无恤立即从袖中取出,并恭恭敬敬地奉呈给赵鞅。赵鞅心里很高兴,但也没有当面夸奖他。通过这次考验,赵鞅了解了两个儿子的做事态度,认为无恤能严守父训,听从教育,做事认真,勤谨有礼,便确立无恤为他的继承人。

故事中的伯鲁并没有想到父王给他那块竹简的用意,否则他就算几夜不睡也肯定要把那篇训辞背下来。

平时的生活中,有成就的人和平常人,差别往往只在咫尺之间。但就是在那些很微小的地方,有成就的人会发现重要的东西,而一般人往往一无所见。事实上,往往就在小事上,就在对一个人举手投足的认识上,可以看出事物变化的真实情况。

一个有见识的人,即使在非常安全的地方,对生活中发生的不同寻常的举动,都会居安思危,事先阅读出别人的真实居心,而采取未雨绸缪的防范之策。

通过三个阶段融会贯通,人们可以很快地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动态,从而推断其未来和动向。

这第三个阶段正是最关键的阶段,因此,阅读一个人,必须正确掌握观察的深度,尤其是对陌生人,更不可盲目下结论,只有通过若干方面的认真考察,才能获得准确的了解。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不要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

战国时期,宋国的国王命令大臣牵来一头大象,然后让八个盲人用手去摸,让他们说出大象是什么模样。

摸完大象之后,八个盲人都争先恐后地报告。摸到大象牙齿的盲人说大象像一个长长的萝卜根;摸到大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只簸箕;摸到象头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块大石头;抓到象鼻子的盲人说象不过是一根木杆;摸到大象脚的盲人说大象明明是一只舂米用的石臼;摸到大象脊背的盲人说它是一张床;摸到肚皮的盲人说大象是只大水缸。

最后一位盲人说:“你们说的都不对。”

他扯着象尾巴说:“告诉你们,大象细细长长,就像一根绳子。”

盲人由于视觉的障碍,看不见大象的立体画面,每个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却把它当作整体。

心理变化、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常常会导致人的思想境界、性格作风、学识水平、专业能力等发生改变。有些人从小才变成大才,而有些人则由风华正茂变得江郎才尽,一事无成。因此,我们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阅读人心,如此才不容易出错、走眼。

如同“盲人摸象”,人的整体如同一个立体事物,它包括情感、需要、性格、想法、优点、缺点等。每个部分都构成一个面,通过面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本质属性。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面都和此人的本质属性相一致。如果把人的个别面当成大多数的面,把部分当成整体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韩信是汉朝著名的开国元勋,深受汉高祖刘邦的信任。但他早年家贫,又不学无术,常常寄食于别人,因而亲友都很嫌弃他。淮阴屠夫当面羞辱他,让他遭受胯下之辱。后来他投奔项羽,但不受重用。而萧何不计较韩信年轻时候的劣迹,慧眼识英才,将他推荐给了刘邦,让他做了大将军,并在后来为刘邦的大一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萧何、刘邦总是用韩信受过胯下之辱的往事来衡量韩信,那么可能历史上也没有韩信这个开国元勋了,汉朝的历史也可能为此而改写。

由此可见,在阅读别人的时候,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努力全面阅读人心,而不能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或非常重要的事情,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往往是很难成功的。如果能借助他人的力量,为我所用,往往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可见察言观色、阅读人心的重要意义。

察言,是“闻一知十”,观色,是“见面明意”。如果能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就掌握了“察人”的技巧,这样就能够做到知人知面更知心,就能够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