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心眼做事有手腕全集
11289400000165

第165章 “谎言”是求人办事的一种“手腕”

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萧伯纳曾经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的确,编造出来的“真实”往往更具吸引力,而且如果能运用得当,它还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三国演义》中,张松欲献四川地图与曹操。曹操看不起矮孝貌陋的张松,拂袖而去。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士,斥责张松的同时,傲慢地声称曹丞相具有雄才,并出示曹操撰写过的兵法书籍《孟德新书》来佐证。谁知张松博闻强记,将书接过看了一遍,便熟记于胸,而后大笑道:“这本书我们蜀中的三尺小童,都能够背得,你怎么能说是“新书”呢?这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窃为己有,也只能骗得了你这样的人物!”杨修驳斥说:“丞相私藏的书,虽然已经成帙,但是并没有流传开来。你说蜀中小儿暗诵如流,是在欺骗我吧。”张松立即表示:“你如果不信,我现在就背给你看。”于是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得知此事的曹操也纳闷:“莫非古人与我暗合?”竟然下令将这本书撕碎之后烧毁。于是让杨修领张松来见他。

在这场交锋中,张松之所以能够灭曹操、杨修的傲慢气焰而获胜,就在于成功编造了一种“真实”,将本来没有的情况当作客观事实推出,并得到了对方的信任,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要想让这种编出来的事实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就需要巧妙把握好这两个步骤。具体说来,就是:

(1)要编得合情合理,让对方真假难辨

在你编造某种真实的时候,要尽量显得合情合理,不能与现实生活的差距过大。要编得大致符合当时、当地、当事人的实际情况。

在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对你抱有某种程度的戒备与警惕,对你所说的一切也会本能地产生怀疑。这就更需要在编造时,在合理上下些工夫。有时,不妨来一点真真假假,造成一种虚虚实实的混沌局面。如张松的“无名氏”,不说具体,让你莫测高深。这时,对手的知觉是“实亦实,虚亦实”。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编造的全部内容,而落入圈套。

(2)表达要疏而不漏,态度诚恳

表达形式是言语。同时,应当辅以情感、神态、动作、语调等的帮助,对手对你所编造内容的接受程度,取决于对你表达的感知与理解的深浅。自己的表达越明晰、越确切、越执著、越有诱惑力,对手的感知与理解力就越强,从而,导致其产生错觉的概率也越高。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孙刘联合抗曹,在劝说周瑜时,便编造出“曹操征伐江南,是为了得到二乔”之说。而为使周瑜深信不疑,其示意就相当细致周密,先是将曹植《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为“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巧妙地移与二乔。激起周瑜大怒后,又佯作惶恐之状。连称:“失口乱言,死罪,死罪!”之后,又故意劝他“事须三思,免致后悔”。这样才巩固了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

因此可以说,表达是在操纵对手的知觉。一旦开始编造,摆在自己面前的,既要千方百计调动对手的情感,使他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又要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虚拟,使对手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要让对方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说的,那么,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相信你所说的,自己才能获得利益,迫使他只能作出“相信你所说的”这是唯一选择。

为了更有效,还可以利用人们对共同点具有的认同心理,站到对手的角度上。设身处地为对手的利益说话,使对手感到自己是为他好,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并适当使用一些缓解对方警惕性的言语。如诸葛亮的“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现代社会诸如“考虑到我们双方的利益”“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聪明的人都会这样做”之类。如此,对手的防线最终会崩溃,自觉不自觉地会相信你所说的话。

有一年在贵阳举办的中国国际名酒节上,外省的一家经贸公司与贵州一家酒厂谈判,酒厂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方法,该公司欲订购白酒10吨。但贵州的酒厂如林,名酒如云,各家竞争相当激烈。究竟订哪家的,委实举棋难定。

他们在与这家酒厂的洽谈间,对这么一宗大生意,厂家掩藏起内心的兴奋,平静而又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今年的货早已订完了,已开始订明年的了。如果你们需要,我们设法给你们安排明年早一些的。”听了这一席话,公司当然大出意外:“是吗?前天你们还在大拉客户哪!”厂家随即摆出一副赤诚的样子:“商场如战场嘛,你们是聪明人,会不懂?这是我们的一种策略。众所周知,我们的酒是根本用不着‘拉’的;更何况过了一天,情况还不会变?这不,今天一清早,广东一家公司才将今年的最后一批10吨全部订完。你们可以去问问他们嘛!”此一说果真有效,公司有些急了:“是的,听说你们的酒好,我们才慕名而来。我们来一趟也不容易,能不能通融一下,先挪给我们一些?”厂家故作难状。

公司更加着急,好话说了一大堆。厂家这才以关怀、同情的口吻道:“既然你们要与我们长期合作,考虑到我们的长远利益,我们可以给其他客户做做工作,每家匀出一点,给你们凑足10吨。”

公司大喜,厂家更大喜了。

编造出的“真实”,由于经过周密思考和精雕细琢,往往更有可信度,虽然这是一种谎言,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你的谎言合乎情理,它比真诚更能打动人,它是人们交往与沟通的一种生活必需。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无悖于道德的谎言都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好处。

如果你能本着真诚的原则,编造出他人容易接受而不伤害其他任何人利益的谎言,那是你的高明。你完全没有必要固执于“绝对诚实”。相反,你若本末倒置,即使“真诚”也会遭人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