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指出:“请求对方帮一个忙,不但能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而且也能使你赢得友谊与合作。”他述说自己的一次经历,有一次,他初到一个海滨城市,暮色苍茫中要去一个自己没到过的郊区。前半截的路线他还知道怎么走,可是下了公共汽车换乘另一条路车时,他却怎么也找不到另一路车的车站。于是他走到一群下棋的本地老头面前,请教他们该怎么换车到他想去的地方。
没想到这么一问效果惊人。他们听出他是外地口音,而且是在快要天黑时往郊区走,就感到事关重大,于是就七嘴八舌地向他指点路线,连下车后该怎么走都告诉了他。有一位老人为了这稀有的机会而兴奋不已,站起来让所有的人都不要讲话了,他要独自享受这指示方向的快乐。
因为他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军事基地。这些人听说他和这样的地方有关联,深感能够有机会给他这样的人指路非常重要。那位站起来的老人还放下手中未下完的棋,专门把他送上末班公共汽车。
建议你也试试这种方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向一个地位低于你的人请教:“不知道能不能请你帮我一个小忙,告诉我怎样才能到某个地方?”相信你会有一个良好的收获。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运用这项原则,把一个刻薄的敌人变成了他一生的朋友。那时,年轻的富兰克林凭着自己的才干,不但建立了一个小印刷厂,还当选为费城州议会的文书办事员。
可是,他的能干却招致了议会中另一位同样有钱且又能干的议员的敌对。这位议员不但不喜欢富兰克林,还公开斥责他。富兰克林觉得这样的一种情况非常不利于自己发展,他决定使对方喜欢自己,他听说对方图书室里存有一本非常稀奇而特殊的书,就写给他一封便笺,表示自己非常希望借来一阅。
这位议员马上叫人把那本书送给了富兰克林。过了大约一周,富兰克林把那本书还给议员,并附上一封信,表示非常感谢。
以后在议会里相遇的时候,这位议员居然一反常态,跟富兰克林打起了招呼,并且很有礼貌。自那以后,他随时都很乐意帮一帮富兰克林。他们二人成了很好的朋友,一直到他去世。
托人办事时,即使是关系不错的人,措词、语气也要适度,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如“你必须帮我办”“一定完成”等,这样说有时会强人所难,让人得不到尊重,感受不到他的价值,所以要让对方乐于接受,你不妨说:“请尽量帮我一把,这件事我只有靠你了”“最好能帮我到底,否则我就没办法了”。
催问时也要注意用语的分寸,应多用恳请语气。千万不可用“怎么还不处理呀?”“不是说今天就给我答复吗?为何讲话不算数?”“你们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个月底前必须处理!”等等责问句或命令句,这会使对方有一种被“权势”压制的感觉,自身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帮了忙也是白帮忙。
在你求人感到为难的时候,说一些让对方心理感到满足的话,或许就会事半功倍,比如对地位低的人谦虚,对方就感到满足;对有敌意的人,说他具有某某价值,夸他人与物都行,对方就会感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