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汉朝共历400多年的历史。两汉王朝经历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两汉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两汉时期开疆拓土,国力强盛,人口众多,为中华民族2000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挺立千秋作出了巨大贡献。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各种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而有所增益,但在施政方面则以秦朝速亡为鉴,力求在稳定中求发展。汉初70年的历史,是社会经济从凋敝走向恢复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央集权逐步战胜地方割据的历史。
西汉初年,六国旧贵族如齐之田氏,楚之昭氏、屈氏、景氏和怀氏等贵族残余势力,以及燕、赵、韩、魏等豪杰余脉,仍然是强大的地方势力。刘邦把这些旧贵族以及其他豪杰名家10万余口,迁到长安附近。这次迁徙的规模之大是空前的,有效地控制了六国旧贵族和豪杰的分裂活动。
刘邦还采取了断然手段,来消灭异姓诸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他首先消灭燕王臧茶,立卢绾为燕王。又接连消灭楚王、韩王、赵王、梁王、淮南王和燕王。
在经济上,刘邦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治术与政策,鼓励生产,轻徭薄赋,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得以恢复。
刘邦去世后,汉惠帝刘盈继位,但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后称制。吕后尊汉高祖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何出谋划策,曹参负责落实,并沿用汉高祖刘邦黄老政治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
吕后去世后,刘氏诸王与西汉大臣合力消灭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为了“休养生息”,尽量避免对南越用兵。在汉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刘启两朝,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
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采取有效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我国成为大一统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称羡的治世时代。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从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也是封建制度下中华民族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
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在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
在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首先是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调动了军人的积极性。汉朝先后出现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终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又收复南越国和朝鲜,征服中亚大宛国,西域臣服,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
在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奠定了今天的中国版图,是汉朝疆域最大的时期,也是汉朝的极盛时期。这就是“汉武盛世”。汉朝疆域在汉武帝时,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南至日南郡,东至临屯郡,西至葱岭,面积广达600万平方千米。
汉武帝死后,年仅7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遵循汉武帝晚年的政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以至于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刘弗陵死后,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摒弃不切实际的儒学,采取道法结合的治国方针,在整顿吏治上沿用汉昭帝刘弗陵的政策,劝民农桑,抑制兼并,降低豪强在国家中的角色,使汉朝再度迎来盛世,这就是“武昭宣中兴”。
汉宣帝刘询死后,汉元帝刘奭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汉成帝好女色,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汉成帝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皇太后王政君权力急剧膨胀。汉成帝刘骜死后,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此时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国家已经呈现一片末世之象,民间“再受命”说法四起。公元前1年8月15日,汉哀帝刘欣去世。
10月17日,刘衎即位,是为汉平帝。但汉平帝已经沦为王莽的傀儡。公元6年2月,年仅14岁的汉平帝刘衎病死,王莽立刘婴为皇太子,自己任“摄皇帝”。
公元8年12月,王莽废除孺子婴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成了新始祖,也称新太祖高皇帝、新朝建兴帝,简称新帝。
公元23年,王莽政权在赤眉、绿林打击下覆灭。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做皇帝,恢复汉朝,史称“玄汉”,刘玄即汉延宗更始帝。
公元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沿袭汉朝国号,史称赤眉汉,建元建世,刘盆子即建世帝,随后击败绿林军。其后,原本服从更始帝的汉宗室刘秀在鄗县之南称帝,并诛杀刘玄,是为汉光武帝,沿用汉朝国号,称建武元年,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于公元27年灭刘盆子赤眉汉,公元36年灭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统一。
光武帝大兴儒学,使得东汉成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朝代。时年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和汉章帝秉承光武帝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凡九次;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东汉全盛时,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号称“明章之治”。
汉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揭开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争斗序曲。到汉灵帝时,朝政腐败到了极点。导致黄巾起义。
虽然不久便平定了叛乱,但汉朝政府经此一役已国力大减。而且中央政府为顺利平叛,又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董卓等豪强军阀割据一方局面。
汉灵帝死后,董卓掌权,废后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汉献帝刘协。董卓被吕布诛杀后,军阀割据完全表面化,出现了把持中央的曹操;位于河北的袁绍;位于淮南的袁术;位于江东的孙权;位于荆州的刘表;位于益州的刘璋等势力。
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丞相名义讨伐各路军阀,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最大敌人袁绍军主力,但同时架空汉室权力,全权代理皇帝处理朝政。
“赤壁之战”后,天下三分之势形成。曹丕篡汉建立魏后,刘备随即在蜀地宣布继承汉朝法统,建立了沿用汉国号政权,史称蜀汉。江东孙权虽向魏称臣,内政外交皆自主,几年后孙权称帝,国号吴。至此,汉朝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