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名字创造一生好运气
11284800000009

第9章 起名的方法(1)

根据姓氏起名法

每一位父母都视自己的儿女若掌上明珠,从一出生为孩子起名便倾注了期望与爱心,根据姓氏起名,即根据姓氏的谐音而取一个极有意义的名字。如:

郝——有“好”之意赵——有“照、兆、罩”之意

孟——有“梦”之意吴——有“无、毋、梧”之意

龚——有“共”之意梁——有“粱、良、凉”之意

沈——有“沉”之意于——有“鱼、余、娱”之意

冯——有“逢”之意贾——有“甲、价、假”之意

刘——有“留、流”之意宋——有“送、颂”之意

潘——有“盼、攀”之意姚——有“遥、摇”之意

谭——有“谈、弹”之意秦——有“勤、擒”之意

薛——有“雪、学”之意韩——有“寒、含”之意

宋——有“送”之意刘——有“留”之意

苏——有“输”之意

这些姓氏的谐音、转化意义往往灵活多变、丰富多彩,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兴趣进行选择,尽量避免产生歧义。

取名时,有时用谐音转化意义,有时却用本义或另一种谐音转化意义。使用时应该把握姓氏特点,不要太死板。

如梁丰,显然是取谐音“粱”或“粮”,可理解为“梁丰”或“粮丰”,有粮食丰收之意,而“梁之栋”的“梁”,是取其本义,即为“栋梁”。梁家民中“梁”的谐音为“良”,则有“良家百姓”之意。再如吴垠,是取“吴”谐音“无”,有“一望无垠”之意。再如吴忘,取吴的谐音为“毋”,意为“毋忘我”。这类姓氏在起名字时有很强的随意性,所以要立求表意明确,要注意出现歧意。

有些姓本身就有一定的构词能力,如:胡、董、彭、杜、贾、黄等姓氏。“胡风”的“胡”指塞外、边疆一带古时的少数民族,后泛指北方,因而“胡风”一名就有了北风、朔风之意,又因“胡马衣北风”之典而意丰。“董民声”中的“董”氏,则取“懂”之义。

有一朋友姓黄名河,其名与祖国母亲河“黄河”同名。另有姓常的朋友名“常江”,名字虽然容易造成重名现象,但也有新意与内涵。

根据双姓起名法

许多姓氏本身很有内涵,只要我们去认真思索发掘,便会使名与姓从字义上直接、生动地联系起来,使之构成一个充满哲理、生机,且极具韵味和意境的名字。

因此,有的孩子起名是直接从父母姓氏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例如父亲姓赵,母亲姓康,便为孩子起名“赵康泽”(又名赵子康),“泽”即指泽被苍生、感怀父母恩泽之意。如父亲姓宋,而母亲姓梅,女儿便取名为“宋梅”,还有父亲姓王而母亲姓江,儿子名可取名为“王江”,还有诸如上官康、司马扬、孙蒲、李柳、肖白等是两字名二字名,也可以再加一个或两个字“画龙点晴”,使名字更加有趣而光彩焕发,如杨青叶或(杨叶青),杨和叶中间(或后边)加了一个“青”字,顿时使名字锦上添花。再如花寒舒,父母一个花姓,一个舒姓,若取名为“花舒”,但有了“寒”字的加入,想象的空间便增大了,令人在优雅意境中畅想。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继承一姓,取另一姓的谐音与之“合壁”,如夏华昌(花)、罗文赋(付)、陈舟(周)等,还有许多,如路遥(姚)、高伟(魏)、赵梦得(盂)、古章(张)等等,这样名字即形象又有趣。

采取拆姓起名法

有的姓氏本身可以分解为两个字,若将姓与分解后的字构成名,则是“拆姓起名”。

当然,姓氏中的一些字是无法拆开的,如独体字和某些会意字,如石、刁、司、丹、火水等。除此之外还有些复姓不易拆开,如上官、皇甫等。除此之外的许多合体字姓氏,都能经过奇思妙想,把他们拼为一个字或两个字,这些字便会组成一个别出心裁的新名字,这类名字往往具有完整而新奇的内涵,有时还能给人以广泛的想象空间,一种奇特的意境美。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也不必因此而大伤脑筋。比如“芳”可拆为“芳方草”,“刘”拆为“刘文剑”,“韩”可拆为“韩韦”等等,还有一些名人如老舍本姓舒,曾以舍予为笔名,以类似方法取的笔名,又如:著名作家许午言、张长弓等。另外如著名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万的繁体字为“萬”,即“艹”头下一个“禺”字。借“草”的谐音为百家姓中的“曹”,便成了曹禺。

分解姓氏组成名字的例子屡见不鲜。可以参照许慎的《说文解字》或其他有关拆字的方法。例如下列姓氏就可以这样拆:

明——日月计——十言

晏——日安巫——从工

岑——今山翦——前羽

常——巾尚闻——门耳

扈——启巴桂——杜土

强——弓虽厉——万厂

伊——人尹吕——双口

麻——广林、林广庞——广龙、龙广

贺——加贝、贝加夏——百友、友百

岳——丘山、山丘许——言午、午言

黄——田共、共田佟——人冬、冬人

栾——亦木、木亦雷——雨田、田雨

李——子木、木子舒——舍予、予舍

何——可人、人可孙——子系、系子

柏——木白、白木姜——女羊、羊女

邵——耳召、召耳唐——口庚、庚口

冀——北异、异北吴——口天、天口

冯——二马、马二陈——耳东、东耳

苗——草田、田草方——点万、万点

罗——四夕、夕四江——水工、工水

周——用口、口用、十同、同十

章——音十、十音、立早、早立

王——干一、一土、一士、一三、一千、一川、川一

巧妙地拆姓取名会为名字的主人带来出人意料的喜悦。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对这样的名字感兴趣,因而在互相讨论交流中,也增进了彼此间的交往。但是,同时也应该知道,并非每一个合体字姓氏都能任你妙拆,有些字虽能拆,但找不到满意的搭配,如解、梅、叶等,所以请你在拆姓氏取名时不要太强求,做到多方面兼顾,提一个好名字。

根据辈份起名法

我国一贯对起名颇为讲究,根据辈份起名就体现了起名的严格性。这种习俗历史源远流长,直接受宗法制思想的影响,一般名门大族,为了家庭的名声,都要摆修家谱。同一家族人家谱有亲疏长幼之别,为表明区别,方便记忆,保持连续性,给孩子取的名都有一定的联系,如同族兄弟采用同一字或同一汉字偏旁,而同族不同辈则分用不同的字表示。这种方法,称排行或排字辈。虽然今人因时代生活变化,不兴修家谱,但这种方法至今仍继续沿用。

用字辈的方法取名,最常见的是字义的不同。且用字大都由吉祥歌颂的字眼组合成文来表达某种祥瑞的意思,如常用的有紫气东来、龙凤呈祥、五世其昌、光耀门庭、诗礼传家、忠厚继世等。排辈份的字一般都是顺口韵文。孔子家庭的排行字辈是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了,如1774年乾隆皇帝确认的孔子后裔的三十字辈: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抵垂佑钦绍念显扬

“希”字是孔子家族的第五十六代。1920年,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在这三十字后续了二十字,并经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批准咨行各省县遵照执行:

建首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根据以上排列辈次,如果我们看到姓孔的某个人名,根据姓名中间的字,就可推算出其辈分。如全国政协委员中有孔祥帧是75代孙,孔令明是76代孙,孔德懋则是77代孙。

辈次取名传入皇室,最严格的恐怕要数清王朝。自康熙开始,按字辈命名,不仅规定必用字,而且规定了第二字的偏旁,如雍正这一辈皇子,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如胤祖、胤祺、胤提……胤祯等。雍正皇帝是第四子,正名胤祯。乾隆这一辈皇子,第一字皆用弘字,第二字皆用“日”旁(乾隆皇帝名弘历)。乾隆年间,皇六子向孝圣皇后进呈了“岁朝图”,乾隆在上面题诗一首,其中,有“永绵奕载奉慈娱”句,乾隆以后就在弘字以下选“永、绵、奕、载”四字,作为取名辈字,道光又在“载”之后亲选“溥、毓、恒、启”四字。咸丰皇帝又在“启”字辈下选定“焘、屹、增、棋”四字。因此清朝皇帝从雍正辈起,取名用字的顺序是: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杰、增、祺、到了末代皇帝溥仪的“溥”字辈,清王朝就被推翻了,皇室后裔以后取名是否使用这些辈字,就不得而知了。

此外,以字辈起名还有这种情况,即结构上仍是采用同辈用字,但是取后一定或一代人同辈字在前,一代同辈字在后,如此循环反复。如某家族万、民两代,万字辈,万明、万全、万方等;民字辈,维民、海民、兴民等。还有的一代双名,一代单名,单名以偏旁相连,延续下去。如:张江、张海、张潇,属于单名偏帝相连。

字辈起名可谓历史悠久,它固定了取名用字,有相当的稳定性与传承性,能帮助人们推行世系序列,有助于那些侨居海外的侨胞及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寻根认祖、分清乡亲邻里、长幼辈次等作用。但是,它含有浓重的封建家族观念,具有因袭性、保守性,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的意志与独立人格,有碍个性的发展。

现在,依旧有多数姓氏家庭有自己的排行字辈,但要求不像封建社会那么严格。

根据排行起名法

我国民间自古便有就有“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说法,因此,在过去多子女现象倒是极为普遍,近亲姐妹自然也多,为了表示家族的兴旺,总是要在名字上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样,在所起的名字中往往能看出排行他(她)们的特征。

以兄弟排行起名,主要表现在用字上,一般以下几种:

1、以有排行含义的字起名

富有排行意义的名字,若追溯其源头,可得知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则已用“伯、仲、叔、季”命字,用来表示排行的次序,不过却没有表明兄弟们之间的明确联系。这种排行的方法历史也很悠久,自周秦而汉唐,直到现代,还很普遍运用。汉人在起名时还大量使用长、元、次、少幼等排行字。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第三,季最幼。欲表示在兄弟姐妹中居长,则用“孟”字。

三国时夏侯渊的五个儿子,他们的字分别为:伯权、仲权、叔权、季权、稚权。也有在名中使用的,如古代孔僖的两个儿子,分别叫孔长彦和孔季彦。

贫寒之家的子女取名一般不用“伯仲叔季”,而用“一、二、三、四”。贫苦人家食不果复,即便有爱子之心,也因缺少文化知识,不会起内涵深刻的名字。《水浒传》中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皆渔户出身;武侠大刀王五也出身贫寒。历代农民起义的人群中,以一、二、三命名的人举不胜举,如元朝的蔡五、布王三;明朝的刘六、刘七、方四、王二;清朝的赤脚张三、于七、吴八十、苏四十三等。然而,从历代官臣、诗人等人中找不出如此简陋之名。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说法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不高,女孩的名字往往不讲究。

如《水浒传》中的扈三娘乃是大户千金;清朝王伦起义中的马三娘也非贫俚之人,由此可见,旧时妇女用数字起名很常见。当然,也有例外。

表示排行的,还可以借汉字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如赵壹、陈克陆。排行字还可用表示第一名与第二名的“冠”与“亚”,如“亚女”为家庭的第二个女孩;“冠南”,表示家庭所生第一个男孩。

2、二名沿用一字起名

二名沿用一字起名是指兄弟之间的名字中有一字相同。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用这种方法起名了,如《左传》中记载有长狄兄弟四人名为侨如、樊如、荣如、简如。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张士诚与弟张士德、张士信。到近现代,兄弟二名有一字相同的就更多了,如伟大领袖毛泽东及其弟弟毛泽民、毛泽覃。我们周围的朋友、邻居、同事等兄弟姊妹各有一字相同者比比皆是,如家宏、家善、家丽,海娟、雪娟、晓娟,俊平、俊兰、俊美、建国、建斌、建设等。

3、单名沿用偏旁起名

单名沿用偏旁(或字头)起名是指兄弟之间的名字单名的偏旁或字头相同。早在东汉有苟淑之的儿子苟显、苟昙,都是“日”字头。三国有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琼,名字中都有“王”字偏旁。五代宋初的窦仪五兄弟分别为窦仪、窦伊、窦侃、窦俘、窦值名中都有“人”字旁。著名唐宋八大家之内的苏轼、苏辙兄弟。当今此类名字更是屡见不鲜,如某中学王氏三兄弟,分别起名为:王冠琪、王冠钰、王冠瑶。

4、单名用合文相同的字起名

汉字里合文字不多,如淼、鑫、犇等,所以用作兄弟排行的名字甚少,但却颇具匠心,如洪氏三兄弟:洪林、洪羽、洪炎。现代有兄弟以金木水火土的合字取名,其名:鑫、森、森、焱。如有一冯姓兄妹,兄名为冯磊,妹名为冯卉,可用合字取名的字主要有:林、吕、从、双、出、比、圭、炎、羽、朋、多、众、鑫、森、磊、矗、聂、品、犇(奔bēn)、兢、品、赫、孙、荔、竹、晶、昌等字。

根据家庭起名法

“添丁进口”是多数家庭所期盼,因此,有的家庭为新生子女命名,就遵循“家庭添丁进口”的原则。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例一:

有一对夫妻,为第一个孩子,起名为“一人”,意思为增添了一个人;后来生下了“第二胎”,又起名为“二和”,意即又增添了一个人。

例二:

有一对夫妻,迫切希望生个男孩,可是第一胎却生下个女孩,于是便给这个女孩起名“拉弟”。意即是再拉来个弟弟,表明了企盼子女成双的愿望。

例三:

有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个男孩,他们还想要个女孩。于是取名“招妹”,表达了想要女孩的愿望,结果又生个第二胎,第三胎,都是男孩,于是,起名为“又招”与“再招”,这三个名字,都希望家中能有女孩降生。

例四:

有一个人,名叫“家庭”。从名字中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重视。试想如果一个没有子女的家庭,就没有温馨的气氛,显得愁苦凄凉,这是不完整的。有孩子的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父母正是联想到这些才为孩子起名为“家庭”。

以上几个例子,有些不符合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要求,只不过是为说明、介绍取名的思路,为我们起名提供一个参考而已。

根据出生地起名法

有许多人的名字的着眼点为出生地,以表达纪念之情:

赵津出生于天津,取天津的“津”字为名。其姐赵庆,出生于重庆,取重庆的“庆”字为名。姐妹二人分别以出生地为名。

许长乙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为家中次子,故取名“长乙”。其兄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是家中长子,故取名“吉一”。兄弟二人的名字都源于出生地,以此名表达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村是著名歌唱家关牧村的出生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就在此地发生,为了表示纪念,故取名“牧村”。

以出生地命名,最容易出现重名。如在天津出生的叫津生,在杭州出生的叫杭生,在北京出生的叫京生等,诸如此名不胜枚举,且重名现象十分广泛,起名时若选择一个相应的字巧妙配合,这样既能避免重名现象,又能使名字独具一格,请看下面的例子:

海男是著名戏剧家田汉之子。他出生在上海,名字中却没用上海的简称“沪”字,而是用了“海”字,并且在后一个字上独具新意,用了个“男”字,不仅表意明确,而且语言简明。

周海婴是鲁迅先生之子。1929年9月27日出生于上海。“海”即为上海,“海婴”意指“上海出生的婴儿”。这个名字不但悦耳,通俗,而且不雷同,不落俗套,表达出了对出生地的纪念。

罗北屯是共和国开国元帅罗荣桓之子。1938年3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延安自隋唐以来即设州置府,宋金时期曾是防御西夏的重镇,为大量屯兵之地。“北屯”即指“北方本兵之地”。取名北屯不仅说明了出生地的情况,而且很新颖,不雷同。

刘煜滨是共和国开国上将刘亚楼之女。解放战争时期在哈尔滨出生。当时哈尔滨已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即将进入解放战争的大反攻,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滨”指哈尔滨,表示出生地,“煜”字本为照耀之意,“煜滨”就是照耀哈尔滨。

所以,这个名字在表明出生地的同时,也表现了刘亚楼对革命前景的美好憧憬。

根据出生情况起名法

有的人降生时很平常;有的人降生时,本人或家庭或社会却会有某些特殊境况。婴儿命名时可以将这些特殊境况记下来。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以出生时父母的特殊境况命名

刘飞保: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之子。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时曾多次将美军飞机击落,这一特殊战功,故为孩子起名“刘飞保”,意思是让儿子永远记住父亲曾用飞机保卫祖国、捍卫和平。

华罗庚:著名数学家。出生时,父亲正好背着箩筐走进屋中。当时,父亲高兴地将孩子抱起来,放在箩筐中,于是就为儿子起名“罗庚”,表示放进箩筐避邪祛灾,同庚百岁。

刘佛年:出生时父亲正在专门潜心研究佛学,于是便给孩子起名“佛年”。“年”为排辈字。

姗姗:女排宿将陈亚琼之女。因为“姗”是“三”的谐音,此名是为了纪念其母参加中国女排获得“三连冠”而特意起的。

王光英、王光美:王光英出生时,其父王槐青以公使衔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1919年“一战”后对德和约的巴黎和会,当他其妻生一男孩时,便触景生情为儿子取名“光英”。两年之后,王槐青在美国参加讨论列强海军压缩与太平洋问题的“华盛顿九国会议”时,又得知其妻又生下一个女孩,于是他为女儿起名“光美”。

2、以本人出生前后的特殊情况命名

著名作家黎烈文,原名“六曾”。他出生时曾祖父正好六十寿辰整,故为他起名“六曾”。

1944年4月,日军在山西省黎城县大肆搜寻边币“冀南银行”,霍家为了使银行不受日寇摧残,决定全家九口中的八口做出牺牲,只将霍家一个最小的孩子留下,并为他起名“金女”(男孩),意即这个孩子就是“金”(即“冀南银行”),让他将这件特殊的事情永远铭记在心。

陈铁院是解放前出生的。出生后被送到当时西方国家在上海举办的教会孤儿院,在那里过着“监狱”(铁窗)般的生活,受尽了屈辱与虐待,于是起名“铁院”。

一位母亲分娩前乘火车南下,结果孩子在途中降生,因而起名“路生”。

3、以出生时本人、父母以及整个社会命名

有的孩子出生时或当时的父母及社会情况有特殊之处,于是用孩子的名字,以示纪念。

共和国开国元帅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出生。那时,刘伯承元帅在太行山浴血奋战,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日子,便为儿子起名“太行”。

罗东进、罗南下、罗北捷均为共和国开国元帅罗荣桓的子女。罗东进出生时,正值罗帅身任115师政委,率军东渡黄河,直抵山西。罗荣桓为孩子取名为“罗东进”是认为:“部队正在东进,孩子是东进途中所生。”1940年春天,其妻生下一个女孩,当时正值115师东进支队南下郯码地区,于是罗帅又为女儿起名“南下”。1949年10月,林月琴又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当时平津战役取得胜利,故起名为“北捷”。

王楚还是共和国开国大将王树声之子。他出生时正值王将军剿匪胜利而归,调任故乡湖北任省军区司令员,全家喜逢团圆。为了庆祝,于是,他便给刚刚出生的孩子起名“楚还”(湖北古时为楚地)。

许经夫、许建军、许桑园、许华山、许援朝、许经建均为共和国开国上将许世友的子女。许世友与第二位夫人一共生了六个孩子,第一个女儿在经夫山下出生。故将“经夫”作为女儿的名字(后来女儿自己改名“许丽”);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地无山无树,全是兵,于是便为孩子起名“建军”;第三个孩子出生于一个名叫桑园的村子,于是便起名为“桑园”;第四个孩子出生在战地华山,便为孩子起名“华山”;第五个孩子在抗美援朝时期出生,故为他起名“援朝”;第六个孩子1953年出生,国家当时正大搞经济建设,许世友从朝鲜回来后,便为孩子起名“经建”(后来他改名为“小兵”)。

综上所述的几个起名事例,都是共和国开国将帅子女的起名故事。这些孩子的父母南征北战,经历了无数次的炮火硝烟,他们的名字,正好是父母特殊经历以及出生时特殊背景的体现。像这样的名字,又如:跃进、四化、建国、国庆等。

根据祖籍地起名法

俗话说:落叶归根,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尤其是中国人更有着强烈的家族意识,每个身在异乡漂泊的人都会有强烈的寻根归祖的渴望。人们对自己祖籍的这种观念与感知,常常从名字中体现出来。

1、以父亲祖籍命名

刘晋原:父亲祖籍是山西太原。

张楚汉:父亲祖籍是湖北武汉。

越天水:父亲祖籍是甘肃天水。

高鲁南:父亲祖籍是山东济南。

李冀衡:父亲祖籍是河北衡水。

2、以父亲、母亲祖籍命名

于冀滇:父亲祖籍是河北,母亲祖籍是云南。

徐穗湘:父亲祖籍是广州,母亲祖籍是湖南。

窦贵川:父亲祖籍是贵州,母亲祖籍是四川。

廖豫冀:父亲祖籍是河南,母亲祖籍是河北。

胡海林:父亲祖籍是上海,母亲祖籍是吉林。

王豫蜀:父亲的祖籍是河南,母亲的祖籍是四川。

3、以祖籍和本人出生地命名

聂豫闽:祖籍是河南,本人出生于福建。

丁津:祖籍是上海,本人出生于天津。

田盾鲁:祖籍是河北唐山,本人出生于山东。

陈赣湘:祖籍是江西,本人出生于湖南。

凌皖东:祖籍是安徽,本人出生于北京。

根据亲朋起名法

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炎黄子孙自古以来崇尚友情,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说到起名,用朋友、同学、同乡等友人的名字或与之相关的事而命名的还真不少。

近代女社会活动家吴惠秋,原名吴珉,与秋瑾结识后参加了革命,并与之成为了忘年之交。秋瑾比她大11岁,对她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并赠她别号“希英”。后来,秋瑾遇难后,她痛苦不已改名为“吴惠秋”,以表对秋瑾的深切缅怀与爱戴。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银达子,原名王庆林,早年曾与一位嗓音圆润清亮的名叫“达子红”的演员搭班配戏,因仰慕人家的才华,而取名叫“银达子”,表示声音如银铃声一般优美。

许多名人都因为朋友而为自己起过名。如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原名徐寿康,在其生活窘迫投考复旦大学时,商务印书馆职员黄警顽、湖州丝绸商黄震之为他资助了学费、食费,为表感激之情,徐悲鸿在填报名字时改名叫“黄扶”。当代著名作家吴强,原姓汪六滨。1936年他为自己起的笔名“吴蔷”,即是为表示对一位姓“吴”、一位名“蔷”的朋友的怀念,1938年加入新四军。后因用此名常被误认为女性,所以改名“吴强”。

在近代史上,还有以情人、恋人名而命名的例子,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曾化名“余龙”,原因是他与一位姓余的女秘书有情。后来与他相好的姓金的女子知道后很不高兴。相传戴笠一次签署文件时用的是“余龙”,姓金的女子当时大为不悦,戴笠急中生智在“余”字下加了一横,变“余”为“金”,以后他就改名为“金龙”了。

借子女名字以寄情怀思的,著名学者胡适(字适之)生有二男一女,取名均旨纪念,长男名“祖望”,又名“思祖”,是为纪念逝去不久的祖母而名的。次男小名小三,因上有姐姐“素斐”,排行第三而名,他学名叫“思杜”,“杜”指谁,是美国哲学家杜威——胡适的老师,是为纪念老师而名子的。女儿名“素斐”,则是胡适为纪念他的朋友莎菲(陈衡哲)而取的,“素斐”与“莎菲”谐音。

宋代的“永嘉四灵”: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相处甚好,他们便以“灵”字立别号,为各自取名依次为“灵晖、灵渊、灵舒、灵秀”。

综上所述,用名字纪念友人的形式不拘一格,但其主旨却都是为了那份美好的感情。

根据人称起名法

第一人称我、吾、予、己等,第二人称汝、尔等都是可以用作起名的人称代词。用人称代词组成词,由这些词入名的取名方法即所谓的“根据人称起名法”。

以“我”人名的如:朱镜我、费新我、成舍我、宁完我、安素我、严我斯、张我德等;以“吾”人名的如:冯练吾、李吾翔、龙遇吾、刘登吾、安又吾、郑新吾、陈吾德、杨吾扬等;以“予”人名的如:舒舍予、郑愁予、龚圣予、张全予、王起予、王用予等;以“己”人名的如:李正己、穆修己、段兢己、吕勉己、李虚己、殷成己等;以“汝”人名的如:田汝成、杨汝岱、许汝霖、李汝珍、高汝砺、王汝壁等;以“尔”人名的如:钱尔丰、牛尔重、贺尔柱、高尔婷、林尔薇、罗尔江等。

用人称代词起名的好处是贴近自我或他人,可以直接袒露胸怀,或面对面地进行评议,给人亲切的感受,但仔细分析起来,不同的人称代词又各具特色。

用“我”字组名的大致有两种类型:

1、强调自我利益服从事业大局

成舍我:舍弃自我的利益,而维护别人的利益,流露出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费新我:不断蜕变,不断进取,不断塑造一个新的自我,这类名字都贯穿着严于律己的精神。

2、理直气壮地进行自我宣传

张我德:宣扬自己是个有美德的人,感染别人。

朱镜我:以自己为别人的模范、榜样,以警示别人的言行。

安素我:只要自己做的对,不管别人议论是非。

这类名字都充满了自信,“我”字口语化,“吾”、“予”偏重书面语,带有文言味,但它们实质意义是相同的。

“己”字人名与“我”字人名不同之处在于:“己”字名更偏重于自我修养,没有自我宣扬的倾向。如李正己,意即只有首先端正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影响别人,王克己,表示要有奉公廉洁的美德或其它高尚的道德,必须要克制自己的私欲;张胜己,指战胜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汝”、“尔”人名,通常做“你”或“你的”解释,表示评议、关照、祝愿或领属关系。如:汝成,意指田地里有收成;汝岱,意指将来会成为一个如山峰一样顶天立地的人;牛汝霖,意指盼望为牛家带来甘露;季汝珍,意指你会是季家的宝贝……

但是,根据人称起名也有一定的不足:

首先是由于人称代词数量有限,所以人名易重复,其次人称代词入名表示的范围较窄,大多是自我意识的反映及对他人的评价。三是由于人称占据了名字的重要位置,名字的描摹、抒情、达理等文学功能及智趣功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使名字缺少一定的文学性与艺术性。

在取时,无论采用哪种方面,都须避其弊端,取其可取之处。

根据阴阳起名法

中国人素来以阴阳分万物,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逃不出“阴阳”的分别和“阴阳平衡”的法则,所以在取名时讲求阴阳平衡,认为人的姓名阴阳平衡者为吉,反之则为凶。那么,姓名阴阳平衡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

1、理数阴阳平衡

先说什么是阴阳的理数,民俗从“理”和“数”两个方面去划分阴阳,所谓“理”,即是“理义”,例如,以天地、男女、南北、前后、左右、表里、明暗这些相对的概念来说,它们的阴阳“理”义是:

天地:天为阳,地为阴;左右:左为阳,右为阴;

男女:男为阳,女为阴;表里:表为阳,里为阴;

南北:南为阳,北为阴;明暗:明为阳,暗为阴。

前后:前为阳,后为阴;

所谓“数”,指的是以数目(笔划)论阴阳,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即: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

汉字一般都有“理”和“数”这两个方面,既有字义,又有笔画。

例如“王”字,以字义上看,王为男性,且高高在上,故为阳;而从笔画上看,王为四画,是双数,故为阴。因此“王”字是理阳数阴。又如“凤”字,从字义上看,它与“龙”相对,“龙”为阳,“凤”则为阴;从笔画上看,凤为四划,也属阴,故“凤”字的理和数都是阴。阴阳以易经中的符号“——”(阳)、“——”(阴)表示。

民俗认为取名要理数阴阳平衡,首先是要求最好每个字在理和数两方面阴阳俱备,如“王”字,理为阳,数为阴,吉;“凤”字理,阴数也阴,就不太好。其次是要求名字的理数阴阳之和平衡。

当然,不是每个汉字都能在“理”(含义)上分出阴阳,有许多字在字义上是分不出阴阳来的,这种字只能作中性词看待,与“理数阴阳平衡”的取名择吉标准无关。但有一部分姓名用字可以明显看出阴阳属性。

例如部首为“火”、“光”、“日”的字,就为阳性——灶、灯、灵、烟、烽、煌、辉、旦、旱、明、映、晕、等等。

部首为“女”、“艹”、“氵”的字,就为阴性——妇、栅、妮、娃、媚、娼、妹、芳、莎、菲、蔓、江、汪、海、泳、波,等等。

2、姓名阴阳平衡

另有一种民俗观念认为,以姓为阳,名为阴,姓(阳)和名(阴)要在笔画上对称,即姓和名的笔画要差不多,不能相差太多,以不少于三划为吉。例如王平、黎树,姓与名笔画差不多,阴阳平衡,吉;如果用于名和姓的字笔画数相差太大,阴阳不平衡,算不上是个吉利的名字。

3、性格阴阳平衡

小孩一落地就要取名,这时候根本无以知道他的性格,因此这里所谓“性格阴阳平衡”的要求,是针对小孩逐渐长成以后改名而言的。

性格阴阳平衡的总原则是阴阳补救——对于阳刚之气太盛的人,以阴(名)去补救;对于阴柔之气太盛的人,则以阳(名)去补救,以求达到姓名(字)与人(性格)的阴阳平衡。

例如,一个人的性格多烦易怒,肝火旺盛,便是阳气太盛所致,宜在改名上做文章,比如改为“波”、“英”等字;如果一个人的性格软弱疲沓,胆怯气虚,则宜通过用阳性的字改名来补救,比如原名李寒冰,这名字本就给人阴森森的感觉,可改为“炳”就达到了姓名与性格的平衡。

阴阳取名择吉的要害在于两个字:平衡。对这种取名择吉中的“阴阳平衡观”,该作如何评价呢?全盘肯定它或者相信它显然不对,因为上面提到的所谓理数阴阳平衡、姓名阴阳平衡不过是些文字游戏,没有实际意义,但从另一角度看,性格阴阳平衡却有某些可取之处。例如:为脾气暴躁的人取个温文尔雅的名字,起码寄托着取名者的良好愿望,被取名的当事人也许还能从别人的呼唤声中时时警醒自己。

根据五行起名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组合而成的,五种元素之间有一种相生相克的生化制约关系。总的说来,五行相生则万物谐和,五行相克,则诸事不顺。民俗取名择吉中的重要规范之一就是五行相生、平衡则吉,五行相克、偏缺则不吉。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不论自然现象还是人为现象、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无一能逃出五行的范围,天有五星,地有五方,人有五脏,把一切都纳入“五行”这个“万宝箱”之中。有的事物即使多于五或少于五,古人也要“削足适履”,多则砍去,少则补足。如家禽家畜远远超过“五”的倍数,可古人只取犬、马、牛、鸡、猪五种;季节本来只有春、夏、秋、冬四季,古人却偏要另加一个“长夏”来凑数。

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之间的生化制约关系为:

首先是相生关系:

木生火——木燃烧而生火

火生土——火燃烧而成灰烬

土生金——金由土石冶炼而成

金生水——金液化则为液体(水状)

水生木——雨水滋润而生草木

其次是相克关系:

金克木——刀斧可砍伐树木水克火——水能灭火

木克土——草木扎根于土中火克金——火能溶化金属

土克水——土能筑堤挡水

民俗取名择吉对五行的要求,就是五行相生、平衡则为吉,五行相克、偏缺则不吉。

1、姓名相生

民俗以为,姓与名不能相克,应该相生。如有人取名为刘蓓、刘茵、刘林、刘芳,或取名金蓓、钱蓓等,民俗都认为是不吉利的名字,因为姓刘、金、钱在五行中属金,而名中的蓓、茵、林等在五地中属木,金(姓)克木(名),故不吉。

一个吉利的名宇必须是姓与名之间五行相生的,如姓刘名波,姓汪名林,符合五行中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关系,是大吉大利的好名字。

2、辈分相生

辈分相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家族中,每辈依次取五行相生中的一行为名。如明朝皇室,除开国皇帝朱元璋外,以下各代皇帝按五行相生关系依次取一行为名:

太祖——朱元璋孝宗——朱佑樘(木)

成祖——朱棣(木)武宗——朱厚照(火)

仁宗——朱高炽(火)穆宗——朱载逅(土)

宣宗——朱瞻基(土)神宗——朱翊钧(金)

英宗——朱祁镇(金)光宗——朱常洛(水)

宪宗——朱见深(水)

从明成祖朱棣开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完成一个轮回,然后又是水生木,开始第二轮循环,如此依次按相生关系一辈接一行、一轮又一轮,以求循环不已,生生不息,确保大明江山万世不竭。当然,这只是明代帝王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而事实上,所谓择吉,也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某种美好愿望罢了,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辈分相生的另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同一辈人中,兄弟姐妹各取一行。如旧时某家共有兄妹五人,老大取名李子栋,老二叫李子烽,老三叫李子基,老四叫李子钰,老五叫李子泳,一家人木火土金水五行俱全,且谐和相生。

3、偏缺补救

按各人体质和命理中五行偏缺补救的办法来取吉名,在民间用得最为常见。

民俗文化认为,每个人按禀性都是五行的聚合,完美的人应当五行俱全,比例谐和,不偏不缺,然而这种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凡夫俗子、寻常百姓不是五行有缺,就是不缺也有偏,或偏少,或偏盛。

民俗认为,人体质上、命理中的五行偏缺对于人的命运影响极大,危害甚深,以取名来补足(缺的)或克制(偏盛的)就是为了使人向好的命运转化的举措之一,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采用五行偏缺补救的办法取的名就一定是个大吉大利的好名。

那么,在具体论述五行偏缺补救取名的办法之前,先要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知道一个人体质上或命理中五行的偏缺呢?

对此,古人有多种方法。

一种是中医诊断法,中医以望、闻、问、切等诊疗手段判断一个人五脏之气的盛衰情况,例如是肝火过旺,还是肾虚气短,等等。

一种是人相观察法,相术家从体形、气色、性格、声音上把人归入相应的五行之中。

从体表上可分为:从性格上可分为:

木形——青而瘦长木形人清高,尚仁

金形——白而方正金形人严肃,尚义

水形——黑而肥圆水形人圆通,尚智

火形——赤而尖露火形人急躁,尚礼

土形——黄而敦厚土形人敦厚,尚信

人的形貌、脾性千差万别,仅用五行来归类未免太简单化、绝对化了,可见古代相术的这种观人法流弊甚多,不可盲信。

此外,还有一种命理推算法,即通过人的“生辰八字”来推算其五行的情况。我们重点介绍怎样由“八字”推出五行。

古人是将天干地支与五行相配推出五行。

天干数为十,五行数为五,二配一,天干从甲乙开始,五行从木开始,依次次往下推,即: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已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地支数为十二,从寅开始,寅卯辰属木,巳午未属火,申本戌属金,亥子丑属水,其中辰戌未丑又兼属土。

根据上述天干地支与五行的相配关系,便可写出四柱八字的五行了。

例如,有人生于公元1945年8月18日下午6时,可写出其八字的五行。

年柱:乙(木)月柱:甲(木)

酉(金)申(金)

日柱:己(土)时柱:癸(水)

未(火)酉(金)

看来,这人的八字中五行具体有:金3、木2、土1、水1、火1,金较多,故这人在命理中偏盛,取名时宜用属火的字,如灿、辉、旺等字,去克制偏盛的金。

除了上述天干、地支与五行的这种正规配合,命理学中还有一种“纳音五行”,用干支结合符号(即六十甲子)来配五行,如甲子配金,丙寅配火,民间有口诀对具体配法作了详细交代,其口诀云:

甲子乙丑海中金甲申乙酉泉中水甲辰乙巳复灯火

丙寅丁卯炉中火丙戌丁亥屋上土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辰己巳大林木戊子己丑霹雳火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午辛未路旁土庚寅辛卯松柏木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申癸酉剑锋金壬辰癸巳长流水壬子癸丑桑杯木

甲戌乙亥山头焱甲午乙未沙中金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子丁丑涧下水丙申丁酉山下火丙辰丁巳沙中上

戊寅己卯城头土戊戌己亥平地木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辰辛巳白腊金庚子辛丑壁上土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午癸未杨柳木壬寅癸卯金箔金壬戌癸亥大海水

有必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古人把五行中的每一行演化为六种具体形态:

金——海中金、剑锋金、白腊金、沙中金、金箔金、钗钏金;

木——大林木、杨柳木、松柏木、平地木、桑朽木、石榴木;

水——润下水、泉中水、长流长、天河水、大溪水、大海水;

火——炉中火、山头火、霹雳火、山下火、复灯火、天上火;

土——路旁土、城头土、屋上土、壁上土、大驿土、沙中土。

古人认为,五行具体形态的这种演化和区别极为重要,因为有了这种区别,就能具体地推出某人八字中的五行偏缺盛衰情况了。例如,某人八字为:

年柱乙丑——海中金

月柱甲寅——大溪水

日柱戊戌——平地木

时柱庚子——壁上土

由上可知,此命缺火,但土也不足——墙壁上能有多少土呢?

知道了一个人的五行情况,如何取名呢?

前面曾经提及,完美的人是五行俱全、不偏不缺的人,这种人不多,但还是有。在给这种人取名时,就应注意不要人为地造成偏缺,破坏已有的平衡。

具体办法是,一是取的名字中五行俱全,不偏不缺,与已有的平衡相应;一是在字形和字义上避开五行字,用那些与五行无关的字来取名。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的五行或多或少总是有些偏缺,就必须通过取名来使之平衡。故此,所取的名字使其五行达到了平衡的,就是吉名,反之则是凶名。

取名所用的“材料”是汉字,那么首先必须确定汉字的五行特性,才能对症下药地给人取名使其五行达到平衡。

古人认为,汉字的五行特性可以从形、义、数三方面来确定。所谓形,是指字的形体构成,许多汉字在字形中就包含有金、木、水、火、土;义,是指字的含义,不少汉字可从字义上发出五行来;数,是指字的笔画数,并与易学理论联系起来;按易学理论,一和六属水,二和七属火,三和八属木,四和九属金,五和十属土。

数与五行之间并无任何内在联系,易学理论却非要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可见这种联系完全是人为的。

古人既知道了一个人的五行情况,又知道了汉字的五行特性,那么就可以对症下药地取名,救其五行的偏缺了。

与汉字的五行特性(形、义、数)相应,对五行偏缺的补救就有形补、义补、数补三种形式。

某些汉字可从形体结构上一眼便看出其五行特性,所以在取名中对五行偏缺的补救,最简便、运用最多的补救形式便是形补。如认为一个人缺金,取名时就用含“金”的字,像钦、铁、锋、镇均可。缺木、水、火、土时亦是如此。有些人命里不只缺一行,而是缺两行或多行,这时就须考虑几行同时补救。如一个人被认为缺木、缺水,取名时就宜木水兼顾,如取名“柳汉”、“泽根”,或单名一个“沐”字或“汀”字。总之,概括地说,形补的基本原则就是一句话:缺什么补什么。

此外,有一个量的原则,那就是:缺多少补多少。同时缺金,有的人缺得多一些,有的人缺得少一些,故须分别对待,缺得多的宜多补,缺得少的宜少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碰到如“金鑫”、“森林”这样的名字,这肯定是认为其命里缺金或缺木太多,故而予以大补。而有些人只是稍缺某一行,就只须稍加补救。如稍缺水,可用“润”、“沐”、“清”等补之,切忌用“海”、“江”、“涛”等大水,否则会因补过了头而泛滥成灾,适得其反。

为使读者一目了然,现将取名时用于形补的常用字分类如下:

金鉴、銮、鑫、针、钓、钟、钢、钧、钦、钩、钮、钱、钻、铁、铜、铭、银、锐、销、铿、锁、锋、锡、镇、镜、镖。

木术、本、未、朴、朱、机、杠、杖、村、材、杏、束、杉、条、杞、杨、李、杰、杭、林、枝、枢、杯、柜、枣、果、采、松、格、枫、亲、柱、标、荣、柯、柄、栋、查、相、柏、棚、柳、树、柔、栾、校、样、桂、醒、栗、桐、桧、桃、桥、桦、格、桑、根、梁、梓、彬、梧、检、梨、梅、植、森、棠、集、椿、楠、楚、楷、榆、榕、寨、槟、榜、模、横、樵、橙。

水永、求、寻、泰、泉、森、黎、滕、冯、习、冲、次、决、冰、冷、冶、况、洗、净、凉、凌、准、寒、凝、洒、汇、汉、江、汕、池、汝、汤、沪、沈、汪、沅、沐、沛、沙、沂、注、泳、沫、法、河、泱、泊、沿、泽、泓、波、济、洲、洋、洁、洪、洞、活、派、洛、津、流、润、浪、涛、浦、泊、浮、涂、浴、浩、海、浜、涌、淡、深、清、添、鸿、淇、渐、淮、湾、渡、游、湛、港、湖、湘、温、满、漠、滇、源、滔、演、滴、潇、漂、漫、澎、潮、潭、潘、澄、激、濡、瀚。

火灯、灿、灼、灵、炀、炎、炜、炬、炫、荧、炳、炼、炽、炯、烁、耿、烟、烨、烽、焕、众、悼、焰、煌、燎。

土去、圣、圭、在、寺、至、尘、地、社、坚、均、坎、块、幸、坦、坤、坡、垣、城、垒、培、基、堂、塔、增、墨、壅、僵。

此外,有些汉字可从其含义上归入相应的五行。

如:刘、列、刚、创、判、别、利、刻、制、前、荆、剑、副等字都含有“刂”旁,这可归入金类。

如:艺、艾、节、芳、芝、芍、芒、芦、劳、芸、芬、花、芹、苏、范、苹、茉、若、茂、苗、英、苑、荧、荆、茜、荐、草、茶、茹、莎、莲、莉、荷、萍、营、黄、菲、萌、菊、萄、萧、落、蒋、蒲、蓉、蒙、蓝、蔷、慕、蔓、蔡、藏字含有“艹”头可归入木类。

如:鱼、鲁、稣、鲜等字含有“鱼”字,雨、去、雷、雪、霜、雯、需、霈、震、霄、霖、霏、霓、霞、霸、露等字含有“雨”,这都归入水类。

如:光、辉、耀等字含有“光”字,日、旦、早、旬、旭、井、旺、昆、昌、明、易、昂、春、显、映、星、昭、晏、晕、晓、哺、晨、普、景、晴、量、晶、智、暖等字均含“日”字,都可归入火类。

如:山、岁、岑、岛、岚、岩、岳、峙、幽、峨、峻、峰、崛等字均含“山”字,砂、石、研、碧、磊、磁、硕等字均含“石”字,田、甲、由、申、富、略、奋、备等字均含“田”字,玛、玑、玫、玲、珍、玳、琐、琪、瑶等字均含“王”字,有“玉石”之意,以上均可归入土类。

前面曾经提及,古人万事万物都按五行去归类,纳入五行系统之中,故而在古人五行系统之中的这些事物,便也可以用于补救。如缺木者,可用东、春、角、规等字去补救;缺火者,可用南、夏、赤、衡等字去补救;缺土者,可用中、黄绳、甘等字去补救;缺金者,可用西、秋、商、辛等字去补救;缺水者,可用北、冬、羽、黑等字去补救。因为它们都属于相应的五行。

以上所论“形补”和“义补”都是说的“补缺”,即是某人命理中缺少五行中某一行,或者某一行或几行偏少,于是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予以补足,以达到五行平衡的目的。然而广义的“补”——不论是形补还是义补,还包括对某一行偏盛的情况进行补救,这种补救实际上是克制,即哪一行偏盛,就用与其相克的一行去克制。具体是:

金气偏盛,便以火去克制,因为火克金,取名宜用(在形上或义上)属火的字;

木气偏盛,便用金去克制,因为金克木,取名宜用属金的字;

水气偏盛,便用土去克制,因为土克水,取名宜用属土的字;

火气偏盛,便用水去克制,因为水克火,取名宜用属水的字。

如前所述,五行还可按笔画数去分,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任何一个汉字都可通过笔画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玑”字为六划,属水;

“申”为五划,属土;

“周”为八划,属木;

“王”为四划,属金。

对于笔画超过十划的字则减去十划以后再以余下的笔画数为准,超过二十画则减二十。如“雯”字以十二划,减去十,余二,故属火;“鑫”字为二十四划,减去二十,余四,故属金。

把用于姓名的文字的笔画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这完全是民俗取名择吉中一种无聊的文字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