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引导青少年学习的中华古训
11280700000137

第137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适用作文主题

孝心、品德、良知、父母、感恩。

原典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故事

汉朝的董永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家里很穷,父亲去世了,家里连安葬的钱都没有。董永怎么忍心看着父亲抛尸露骨呢?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父亲体面地安葬,以尽到做儿子的孝心。他向别人乞讨,别人都很吝啬,不愿施舍。最后董永只得将自己卖身于一户富有人家,答应办完父亲的丧事后给他们家做工,这样他才凑足了安葬父亲的钱。

丧事办完以后,董永立即去买主家做工。半路上忽然遇到一个气质非凡的漂亮女子,对董永含羞微笑,并说愿意嫁给他,结为夫妇。董永对他也产生了爱慕之心,自然乐意答应了。于是他们约好一起向买主求情。

买主哪里肯放他回去呢?他要求董永必须织布三百匹,织满,抵过卖身的钱,才可以回家,董永没有办法,只能留在买主家拼命织布,边织边沮丧地想,三百匹何时才能织得完啊?哪知他的未婚妻却非常娴熟,速度很快,只用了一个月,便织了三百匹布。于是董永很高兴地带着那女子回家。

走到他们两人初次相会的地方,那女子却向董永告辞独自离去了。原来她是仙女,是为董永的孝心感动,特地来人间帮助他做工的。

人们敬佩董永的孝行,给他的故事增加了仙女相助的美好传说。黄梅戏曲《天仙配》便以此而作。

心得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古训链接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吕不韦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孝经·圣至章》

父母者,人之本也。

——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