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口者,几关也,所以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
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译文】
口是说话的器官,是用来倾吐和封闭内心情感的。耳朵、眼睛是心的辅佐器官,其作用是窥探事物的矛盾,发现奸邪的人和事。因此说,只要口、眼、耳三者协调呼应,引导人们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行动。
所以,三者只要协调了,言辞虽繁多却不纷乱;到处自由活动,在高空中四处飞动而不迷失方向;情况千变万化也不会发生危险。这是因为认清了事物的主旨,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掌握了事物的发展规律。
所以眼睛看不见的人,不可以拿五色给他看;耳朵听不到的人,不可以拿五音给他听。不可以结交的原因是因为无法开通对方的心扉;不可以接纳的原因是无法使对方接受。像这样不能通窍的人和事物,圣人是不会去事奉的。
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嘴可以随便吃东西,不能随便说话。”说话就会触怨许多忌讳。这就是所谓众口铄金,因为言语有时也会歪曲事实的原因。
【感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忌讳,在言谈中如果不注意这个问题,就会触到别的人痛处,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在言谈中不要忘乎所以,触及别人的忌讳,破坏彼此的友好关系。
【故事】
一、郑楚同盟
春秋时,郑国与楚国结为同盟,对北方的晋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晋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首先出动军队,向较弱的郑国发动进攻。楚共王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率领楚军北上援救,最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斗开始之前,楚共王亲自登上战车观察敌军的情况,曾任晋国大夫后来逃到楚国的伯州犁站在侧边。当楚共王看到晋军来来去去,左右奔驰时,便回头问伯州犁说:“这是为什么?”伯州犁对晋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就回答道:“这是召集军中的将领。”接着,他将观察到的晋军的活动一一告诉楚共王:现在晋军大营的帷幕拉开了,一定是祷告祖先。帷幕又降下了,肯定是在发布命令。哎呀,尘土满天,一片喧嚣之声(“甚嚣,且尘上矣”),一定是晋军在堵塞井口,夷平灶头,准备出去。你看,士兵们登上战车后,又手握兵器从车上下来,那是在请求神灵保佑。
大战开始后,楚共王就身先士卒,勇猛地冲向晋军,不料一支箭从斜刺里射来,正中楚共王的眼睛。他忍住痛,回头喊大将子反代替自己指挥作战,可是连叫了几声居然无人答应。原来子反战前喝醉了酒,这时正睡在战车中,人事不省。楚共王看后不禁大怒,一箭射死子反,就命令全军撤退了。
二、弭兵会议
春秋时期,卫国的卫献公杀掉宁喜,公子鲜出奔晋国时,卫国大夫石恶正奉宁喜之命与各国大夫在宋国开弭兵会议(公元前546年)。那时各国诸侯召开会议,像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各个诸侯都亲自与会,因为当时列国争端主要是诸侯的兼并战争。而诸侯在兼并战争中,必须依靠他们的手下,只好把新取得的土地分别赏赐给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夫,因此真正从兼并战争中得到好处的实际上是诸侯手下的大夫。他们从战争中得到了土地,通过盘剥农民累积了大量的财富。后来大夫的势力愈来愈大,绝大多数的诸侯反而做了挂名国君,正如周天子做了挂名天子控制不了诸侯一样。在经济进一步发展中,为了扩张各自的势力,这些大夫之间也进行兼并战争。列国的战争由此演变成大夫的兼并战争。前来参加会议的也是各国大夫,如:晋国赵武、楚国屈建、宋国向戌、鲁国叔孙豹、卫国石恶、蔡国公孙归生、陈国孔奂、郑国良霄等。从此以后,列国的战争变成大夫和大夫之间的战争了。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晋国和楚国分配势力的会议。晋、楚两国可以说是南北两个集团的领袖,都有独立的势力范围。鲁、卫、郑、曹、邾、莒、滕、薛等是在楚国的势力范围内;蔡、陈、许、沈(河南省汝阳东)等是在楚国的势力范围内;其余像宋、齐、秦等大国,谁也不属谁,可以说是独立自主的诸侯国。三大国中,宋国是会议的发起人,当然参加大会。但齐、秦两国都没参加会议。大会一致决议:原来受晋国保护的国家也得朝聘楚国,而原来受楚国保护的国家也得朝聘晋国;凡是破坏盟约先出兵的,各国就共同去攻打它。这样,一向被中原诸侯视为“蛮族”的楚国,便正式被承认为霸主,犹如晋国是霸主一样。而楚国屈建仍觉得不满意,他对宋国向戌说:“两个盟主怎么行得通呢?到底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呢?请你先跟晋国说明白,歃血为盟的时候,必须让楚国在先。”向戌只好去见赵武。他见了赵武,难于开口,只好由他手下的人传话。赵武一听,如果答应他,晋国的地位就降低了;如果不答应他,这个“弭兵会议”大概就将变成“开战会议”了。但楚国的态度如此强硬,非占上风不可。赵武虽想屈服,却又怕授人话柄。晋国大夫想出个好主意,他对赵武说:“霸主靠德行服人,武力是次要的。我们只要有德行,即便让楚国占了上风,诸侯依然会佩服我们。再说这次会合各国大夫原本为了平息战争,不打仗,大家都有利。为争先后排名次而打起来,岂不丧失了弭兵会议的意义?只要大家有利,退让一步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番话说中了赵武的心事。因为当时晋国的六家大夫(赵氏、范氏、智氏、中行氏、韩氏、魏氏)内部竞争非常激烈,无法兼顾跟楚国相争。于是,赵武答应了楚国的要求。
卫国石恶和各国大夫订完盟约,正要回去,忽然听到卫献公杀了宁喜的消息。由于石恶是宁喜的同党,所以他无法回去了,只好随赵武到晋国去。
郑国大夫良霄回郑国后,根本不把郑简公放在眼里。不久,郑国国内其他的公子为了争权夺利互相残杀,良霄也死在内乱之中。周景王二年(公元前543年),郑简公拜子产(又名公孙侨)为大夫。子产是一位比较开明的政治家,他执政以前,就已经受到了许多人的崇拜。公元前563年,郑国有一批奴隶起来暴动,杀了几个有权有势的大夫,要求当时执掌郑国政权的子孔烧毁丹书。子孔想用暴力镇压,将起事的人全杀掉。子产阻止他说:“千万不能这样做啊!您干脆依照众人的要求把丹书烧了吧!”子孔说:“如果众人反抗就屈从他们,那不等于是由众人执政吗?国家还治得了吗?”了产说:“众怒难犯。在这危急时刻,如果您坚持独断专行,可太危险了。在我看来,不如烧了丹书,安定人心要紧!”子孔不禁心虚起来,听从了子产的劝告,在仓门外把丹书烧了。一场暴动,就这样平息下来,很多奴隶获得了自由。人们都盛赞子产的精明能干。
三、字文护哭诉
乙弗凤等人害怕,加紧密谋策划。于是约定日期召集众公们人宫赴宴,要抓住字文护,把他杀了。张光洛把前后的谋划全部告诉给宇文护,宇文护就召集柱国贺兰祥、小司马尉迟纲等,把乙弗风的谋划告诉给他们。贺兰祥等都劝宇文护把孝闵帝废掉。当时尉迟纲管领皇帝的亲兵,字文护就派遣尉迟纲进人皇宫,召呼乙弗凤等商议事情,等到乙弗风等人走出皇宫,尉迟纲就一个个把他们抓住送到字文护的府中。
于是字文护下令解散了守卫皇宫的军队,又派遣贺兰祥逼迫孝闵帝让位,把孝闵帝关在他未当皇帝时住的地方。于是就把诸公卿全都召集来了,字文护哭着对诸公卿说:“先王出身于百姓,冲锋陷阵,为西魏皇帝的大事勤劳工作了三十多年。没有等到把敌人都消灭,就离开了人世。我的地位就像先帝的儿子一样,亲自接受先帝临终的嘱托。因为略阳公(孝闵帝)是先帝的正妻所生,我和公等一起拥立他做皇帝,废弃了西魏正统而建立了北周,做了四海的主人。孝闵帝从即位以来,荒淫无度,亲近众小人,疏远猜忌亲生骨肉,想要把前朝的大臣大将全都杀了。如果这个阴谋成功了,一定会导致国家灭亡。我如果死了,将以什么脸面去见先王。今天宁可对不起略阳公,也不能对不起国家。宁都公(后来的北周世宗)年龄、品德都很好,仁慈聪明忠孝,天下人都在关注着他。我想要废弃昏暗的人拥立明辨的人,公等认为怎么样?”群臣们都说:“这是公家里的事情,谁敢不听从命令。”于是就在门外把乙弗凤等人杀了,并且把李植、孙恒等人杀了。不久,把孝闵帝也杀了。到歧州迎接世宗,立他做皇帝。
四、无立锥之地
春秋时期,鲁僖公有一个大夫,姓展名禽,字季,谥号惠。人称下季,又称柳下惠。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叫盗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江洋大盗。孔丘去劝说盗跖,想叫他改邪归正。盗跖不愿意接见他,还把他大骂一通,说,如果孔丘再不滚回去,就把他的心肝掏出下酒吃。孔丘仗着自己是柳下惠的朋友,第二次请守门人通报,说:“我与柳下惠是朋友,请求到帐幕之下,见盗跖将军一面。”守门人又进去通报,盗跖说:“叫他进来!”孔丘一溜小跑,毕恭毕敬地进去了。盗跖大怒,伸着两脚,手按宝剑,圆睁双目,声如护犊子的母虎,说:“孔丘,你过来!你所说的话,假如符合我的心意,就不杀你;假如不符合我的心意,我就叫你死!”孔丘说:“天下有三种美德:长得高大魁梧,十分美好,人人见了都喜欢,这种美德是上等的;通晓天文地理,对万事万物都有明察,这种美德是中等的;勇敢剽悍,刚毅果敢,能够聚众率兵,这种美德是下等的。一旦具备了其中一种美德,就可以称帝为王了。如今将军您有三种美德,身长八尺二寸,满面红光,唇如丹漆,牙齿整齐,声如洪钟,可是您却被叫做盗跖,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假如您肯接受我的建议,我就为您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我会说服这些国家,为您建造起数百里大城,给您采邑数十万户,尊将军您为诸侯,这样便可以使天下罢兵休卒,共享太平。这是圣人才士的行为,也是天下人的愿望。”
盗跖大怒说:“孔丘,你靠前站!能被利益打动,能被花言巧语说服的人,都是愚昧浅陋的顺民。我身材高大,容貌美好,人人见了都喜欢,这是父母遗传给我的美德。就算你不夸奖我,难道我自己还不清楚吗?更何况我听说,擅长当面恭维人的家伙,也喜好在背后诋毁人。现在,你说要给我造大城,又给我数十万户民众,这是想拿利益诱骗我,叫顺民们畜养我,这怎么能够长久呢!大城再大,也不会比天下大。尧舜拥有天下,而他们的子孙却穷困到极点,甚至没有立足之地;商汤和周武王贵为天子,而断子绝孙。这不是因为他们获利太大了吗?”
五、刘邦突围白登山
公元前200年,刘邦率领大军与匈奴交战。刘邦求胜心切,亲自带领骑兵追击匈奴军,把大队人马丢在了后面。追到平城时,中了敌军的埋伏,刘邦被迫固守白登山,等待援军的到来。而汉军的主力已经被匈奴军队分头阻挡在各要塞路口,无法前来解围,情况十分危急。
四天过去了,被围汉军的粮草越来越少,而且伤亡的将士日益增多,刘邦心急如焚。陈平此时也在被围军中,他时时都在苦思突围之计。
一天,他在山头上了望敌军动静,见敌营中有一男一女在指挥匈奴兵。他向左右打听,得知是匈奴单于冒顿及其夫人阔氏。他突然心生一计,决定从阏氏身上打主意。他的想法得到了刘邦的同意。
陈平派了一名擅于辞令的使者,携带大量的金银珠宝和一幅图画,去求见阔氏。使者用重金买通了阏氏帐下的卫士,终于见到了阏氏。
使者对阏氏说:“这些金银珠宝都是我朝皇帝送给您的。我国皇帝想同你们和好,请您同匈奴单于疏通一下。”阔氏见了这份厚礼,动了心,全都收下了。使者紧接着又献上一幅图画,打开一看,原来绘的是一位美丽绝伦的女子。使者说:“我国皇帝担心匈奴不同意讲和,准备把中原最美丽的女子献给他。这是美女的画像,请您先过目。”阏氏听后,不由地生出一丝醋意,心想,单于若得此女,自己岂不是要受到冷落吗?于是说:“用不着这个,我请单于退兵就是了。”
使者告辞后,阏氏立即去见冒顿单于,对他说:“听说汉朝的援兵就要赶到了。这里的汉军一时间攻不下,一旦他们的援军到来,形势对我们就不利了。不如接受汉皇的讲和条件,还可乘机多要些财宝。”匈奴王听后,觉得不无道理,便点头同意了。
不久,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冒顿下令解除对自登山的围困,让刘邦撤回。陈平巧用妙计,将刘邦救出了险境。
六、张良计贿秦将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兵分两路讨伐秦军。刘邦一路上攻城掠地,十分顺利,很快便进入了武关,在崤下与秦军对峙。崤下的秦军是一支精锐部队,人数上优于汉军,而且这里的地形易守难攻,如果不能迅速攻下崤下,关中很可能落入项羽之手。
刘邦急不可耐,想要发兵强攻,张良阻止了他。张良说:“秦军力量强大,不宜强攻。我听说这位泰将爱财贪利,我们不妨先收买他。可先派人在四面山上多插旗帜作疑兵,再让郦食其带着重金去贿赂这位泰将。”刘邦同意了。
郦食其带着金银财宝去见秦将,秦将乐不可支,当即答应叛秦,并允诺同刘邦一道西进,袭取咸阳。刘邦闻讯大喜过望,便想立即同秦军合兵一处西进。张良又说:“秦将虽然愿意归顺,但士兵们未必甘心,这对我们来说仍然很危险。秦军已松懈了防备,我们不如趁机进攻。”
刘邦认为有道理,立即下令出击。秦将还美滋滋地准备同汉军一道西进,没料到汉军会进攻他们,仓促应战,大败而逃。汉军乘胜追击,在蓝田附近歼灭了这支秦军。
七、食少事繁
“食少事繁”比喻吃的饭很少,事务却很繁多。这个成语多用来劝告别人要注意身体的健康。
此典出自《晋书·宣帝纪》。
三国时,魏、蜀、吴各据一方。刘备死后,诸葛亮辅助幼主继承刘备遗志,想要统一天下,便率了十万大军向魏进攻,在渡渭水之前,曾派使者去魏国。魏国大将司马懿非常敬重诸葛亮,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日常生活情形。说:“诸葛孔明先生生活得好吗?他的饮食如何?能吃多少饭?”使者说:“只有三四升。”接着又问诸葛亮处理政事的情形,使者回答说:“凡是处二十(指挨打)罚以上的公文,诸葛丞相都要亲自审察。”事后,司马懿对他左右的人说:“诸葛孔明的食量这样少,而工作量又这样繁重,他能长命吗?”后来真的被他说中了。
八、受一大钱
“受一大钱”也作“一钱太守”,人们用它比喻为官清廉。
此典出自《后汉书·刘宠传》。
刘宠,字祖荣,东汉东莱牟平人。他任济南郡东平陵县令时,为人宽厚,受到下级官吏和老百姓的爱戴。母亲生病后,刘宠辞官回家侍奉母亲。成群结队的老百姓赶来为他送行,刘宠的车子过不去,只好下车悄悄地走了。
后来,刘宠被任命为会稽太守。山区百姓忠厚朴实,有的人头发都白了还没有进过城镇。百姓被官吏骚扰得厉害。刘宠废除烦琐苛刻的政令,查禁不法行为,郡中风气为之一振。刘宠后来被朝廷征做将作大匠,职掌宫室、宗庙、陵园等处的土木建筑。消息传开后,山阴县有五六个老人,苍眉白发,从若邪山谷中赶来,每人拿了一百个大钱送给刘宠。刘宠对他们说:“老人家何必这样劳苦自己呢?”老人回答说:“我们生长在山谷野外,没有见过郡府。别的太守在任时,常常派官吏敲诈勒索,百姓没有好日子过。自从您这位开明的府君到任以来,夜间狗不惊叫,老百姓见不到官吏前来盘剥。我们在年老时才遇到如此圣德的官长,如今却听说您要离我们而去,因此特意赶来送别。”刘宠说:“我的政事哪能有你们说的那样好?让老人家受累了!”说完,特地从每个老人那里拿了一个大钱接受了。
九、终南捷径
“终南捷径”比喻一种猎取功名富贵的特殊手法。后来也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
此典出自《新唐书·卢藏用传》。
唐朝,有一个读书人名叫卢藏用,他中进士之后,急于想做官,便想出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跑到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起来。那时的人,都认为隐居的人必定是不慕名利而又有学问的读书人。于是卢藏用故意到终南山隐居,他这样做,果然引起长安城里的公卿们的注意,不久便礼聘他下山做了大官。后来又有一个隐者司马承祯,也在终南隐居,当朝的公卿也请他去做官,不过司马承祯却真是个淡泊的人,他不愿意做官,在长安住了几天,便要回山了。卢藏用送他出城,指着终南山对他说:“这座山真是有好处啊。”司马承祯冷笑道:“在我看来,终南山只不过是做官的捷径而已。”卢藏用明白司马承祯在嘲讽他,非常生气,但对他又无可奈何。
一〇、钟响磬鸣
“钟响磬鸣”这个典故用以告诉人们,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要科学地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此典出自《刘宾客嘉话录》。
洛阳一座寺院的僧房中有只磬,不论白天黑夜,没有人敲打它,它动不动就自己发出声响,僧人又奇怪又害怕,以致吓出病来。他请了许多江湖术士,想方设法去制止磬鸣,但都无济于事。
有个名叫曹绍夔的人,一向与僧人关系很好。他前来探望僧人的病情,僧人就告诉了他生病的原因。不一会儿,寺里正好敲击斋钟,磬又自己响起来。曹绍夔顿时明白过来,笑着对僧人说:“请明天摆下盛宴,我来为您制止磬的自鸣吧!”
僧人虽然怀疑他的话,但还是抱着一线希望,就尽力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第二天,曹绍夔吃完饭后,从怀里拿出一把锉刀,将磬锉了几下就走了。从那以后,这只磬便不再自鸣了。
僧人去询问原因,曹绍夔说:“您的这只磬和寺院的钟频率相同,因此那边敲钟就能引起磬的共鸣。”僧人听了非常高兴,病也好起来了。
一一、专横跋扈
“专横跋扈”的这个典故用以比喻一个人独断专行,蛮不讲理。
此典出自《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冀(梁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东汉时,有个叫梁冀的人,是大将军梁商的儿子,字伯卓。为了篡权,他把两个妹妹送入宫中,做了汉顺帝(刘保)和汉桓帝(刘志)的皇后。梁冀的父亲梁商死后,还没来得及下葬,汉顺帝就拜梁冀为大将军。顺帝死后,冲帝尚在襁褓之中,梁冀的妹妹梁太后临朝执政。他们兄妹二人先后立了冲、质、桓三个皇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当时,朝廷上下全部是梁家的党羽。梁冀执政期间,骄奢横暴,独断专行,大兴土木,修建苑囿,并强迫数千名百姓为奴婢,称“自卖人”。
由于梁冀党羽满朝,残暴专横,皇帝和一些大臣既恨他又怕他。汉质帝(刘缵)常对大臣们说,梁冀是个“跋扈将军”。梁冀听到此话以后,恨得咬牙切齿,就派人在食物中放了毒药,毒死了质帝。后来,梁太后死去,桓帝与宦官单超等人设计,诛灭了梁氏,梁冀自杀身亡。
一二、锦衣夜行
“锦衣夜行”比喻应该让大家知道的美好事物却没有让大家知道。
此典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项羽在鸿门把刘邦放走以后,懊悔不已,又想起刘邦可能要攻占咸阳,心中更加恼怒。一怒之下,他便带领军队攻打咸阳。占据咸阳后,他杀了秦降王子婴,烧毁了秦朝宫殿,把宫中的珍宝财物抢空了,才带着军队,准备东归。当时有个名叫韩生的人对项羽说:“关中这个地方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山河四塞,四面都有险要的地方可以据守,并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真是一个建都的好地方啊!”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意思是:升了官,发了财不回家乡显耀一番,就像穿着非常漂亮的锦绣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会有谁知道呢?”韩生说:“我听说楚人‘沐猴而冠’,如今看来,果然如此。”项羽听了恼羞成怒,就把韩生投入沸水锅内煮死了。
一三、楚人养狙
“楚人养狙”比喻群起反抗,往往会使不劳而获者活活饿死。
此典出自《郁离子》。
楚国有个靠养猴子过日子的人,人们都称他为“狙公”。每天早晨,他必须在院子里组织分派群猴服劳役,让老猴子率领着它们到山里去采摘野生的果实,他收取十分之一给自己吃。有的猴子交不足数,他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怕吃苦挨打而恼恨,但是谁也不敢违抗命令。
有一天,一个小猴子对大家说:“山上的野果是主人栽种的吗?”
众猴回答说:“不是的,那是天生的呀!”
小猴又问:“不通过他就不能去采摘吗?”
众猴说:“不是的,谁都可以去采摘。”
小猴说:“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受他的奴役呢?”
小猴的话音未落,众猴便都醒悟了。那天晚上,众猴看到狙公睡着了,就砸破栅栏,捣毁木笼,拿走狙公积蓄下来的果实,手拉手地跑到树林中去,再也没有回来。
狙公最终被饿死了。
一四、橘化为枳
“橘化为枳”比喻环境的变化对人和事物的影响。
此典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春秋时代,齐国有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名叫晏婴,字平仲,在齐景公时做宰相。平时生活非常节俭,不吃肉,他的妻子不穿漂亮的衣服。自己一件狐皮衣穿了三十年却不更换。一生为国声名显赫。一次,他出使到楚国去,楚王事先和群臣想出了一个侮辱他的计策。
晏子到达楚国那一天,楚王摆设酒宴。酒过三巡,两个吏役绑了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被绑的是什么人,犯了什么罪呀?”吏役答道:“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这时,楚王以轻薄的眼光看着晏子说:“难道齐国人天生就爱盗窃别人的东西吗?”晏子看出了楚王的心思,于是不慌不忙地答道:“大王,我曾经听人讲过:橘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是橘,生长在淮河以北则是积。这两种植物树叶一样,但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完全是水土环境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他在齐国从来不盗窃,一来到楚国,就干起这种勾当来,难道是楚国水土环境让人喜爱盗窃。”楚王被晏子辩驳得无言以对,原本想奚落晏子,占点便宜,没想到却讨了个没趣。
一五、谋乱的吕氏兄弟
上将军吕禄、相国日产掌握兵权、把持朝政,自己明白所行之事与高帝的遣嘱相违背,恐怕被诸侯大臣所杀,于是谋划作乱。当时,齐悼惠王的儿子朱虚侯在京师,娶吕禄的女儿为妻,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就差人告诉了齐王,让他发兵西来。
朱虚侯想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作为内应,以诛杀吕氏诸人,齐王就发兵西来,并诈称琅邪王也尽起其兵,同齐王一起西来。吕产、昌禄等人派遣大将军灌婴率领军队迎击。灌婴领兵到了荣阳,就派人去告诉齐王,准备与他联合,等待吕氏诸人作乱而共同诛杀他们。
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商量,因为曲周侯郦商的儿子郦寄与吕禄是好朋友,就使人对郦寄进行威逼利诱,让他去诳骗昌禄说:“高帝与吕后一同平定天下,刘氏所立的九位王和吕氏所立的三位王,均是大臣们所同意的。这事已布告了诸侯王,诸侯王都以为做得很恰当。现在太后驾崩,皇帝年幼,您不赶快回到您自己的领土去守卫国土,却作为上将领兵驻扎在这里,为大臣诸侯们所疑忌。您为什么不赶快交出您的将军印,把兵交给太尉,并请梁王也归还相国印,同诸大臣盟誓而回到自己的领地去呢?如果这样,齐国必定罢兵,大臣们也得以安宁,您也就可以高枕无忧,统治您的王国了。这是对后代千万年都有好处的事情啊!”吕禄听从了这一计策,派人报告了吕产以吕氏的诸位老人。
有人认为这样不太好,犹豫再三,未做出决定。吕禄相信郦寄的话,与他一起出游。并拜访了他的姑母吕媭。吕媭愤怒地说:“你作为将军而不要自己的军队,吕氏众人是死无葬身之地了!”说着说把全部珠宝玉器抛散到堂下,说;“不再为别人收藏这些东西了!”
平阳侯曹苗代理御史大夫的官职,见到相国吕产谋划叛乱。当时,郎中令贾寿出使从齐国归来,就责问吕产说:“您不早早回到领地去,现在您想回去,还能回得去吗?”就把灌婴与齐军联合的情况全部告诉了他。平阳侯曹窋听到了他们的话,就骑马飞报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周勃想进人北军,无法进去。襄平侯纪通掌管符节,就令纪通拿着符节伪告命令把周勃送进北军。
周勃命令郦寄、典客刘揭说服吕禄,二人告诉吕禄说。“皇帝命令太尉守北军,要让您回到领地去,赶快交出将军印,离开军队,不然祸患就来了。”
吕禄就解下将军印交给了典客,把兵交给了太尉周勃。周勃进人军门,向军中传布命令说:“拥护吕氏的人袒露右胸,拥护刘氏的人袒露左胸。”军队都袒露左胸、于是周勃统帅了这支军队。
但还有南军,丞相陈平命令朱虚侯帮助周勃,周勃命令朱虚侯监管军门,令平阳侯告诉卫尉,不要放相国吕产进人殿门。吕产不知道日禄已离开军队,想进入未央宫作乱。守殿门的军士不让他进去,他在门前徘徊,无计可施。平阳侯飞马报告太尉周勃,周勃觉得还没有必胜的把握,未敢公开宣告诛杀日产,于是告诉朱虚侯说:“赶快进宫保卫皇帝。”朱虚侯从周勃那里求得千余兵卒,率领他们进入未央宫的掖门,在延上见到了吕产。朱虚侯率兵追逐吕产,把他杀死在郎中府吏官舍的厕所中。
吕产已被杀,皇帝让谒者拿着符节前去慰劳朱虚侯。朱虚侯想夺下符节,谒者不肯,于是朱虚候就同他坐在一辆车上,借着符节前去斩杀了长乐宫卫尉吕更始。朱虚侯回到北军,报告了太尉周勃。周勃起身向朱虚侯祝贺说:“我们所担心的唯独吕产,现在已杀死了他,天下就平安了。”后来,杀了吕禄,鞭杀了吕媭。分派军队逮捕吕氏家族的男女,不论老少,全部斩首。
一六、晋王杨广争权位
杨广看出皇后独孤氏已对太子杨勇极为不满,便想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夺取太子之位。便邀张衡研究对策,派褒公宇文述结交杨约,通过杨约,把皇后表示不满太子的话转达给手握大权的杨素。杨素惊恐地说:“但不知道皇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即使果真皇后那么说了,我又能做什么呢?”几天后,杨素到宫内侍宴,不经意地指出晋王杨广很孝顺,尊敬太子,又对大臣恭谨等等,以观察皇后的反应,揣摩皇后用意。皇后流下了眼泪,“你说的很对。这孩子很孝顺,每次听说皇上和我派使臣去扬州,都亲自到边界迎接。他的夫人也很可爱,我派侍婢去,常常和她一块睡觉、吃饭。哪里象杨勇和阿云那样荒淫无耻,终日吃喝玩乐,信任奸佞小人,猜疑、忌恨自己的兄弟!我之所以爱护杨广,是因为我担心杨勇会偷偷杀害杨广。”杨素看出了皇后的真意,便立即附和说太子确实没有德才。皇后便赐给杨素一些金银,并产生了废杨勇、立杨广的决心。
杨勇也听到了风声,很害怕,却又没办法。听说新丰人王辅贤会算卦,就召来问他。王辅贤说:“白虹直插太子所居东宫门口,太白星又靠进月亮,这象征着太子可能被废黜。”提出用五个铜铁士兵镇服邪气。杨勇又在后花园中建筑平民村,房子都很矮小,自己按时到矮屋中休息,条件很简陋,借以赎罪。皇帝杨坚听说太子心神不定,便派杨素去观察、杨素来到东宫,藏在一边没进去,杨勇已经穿戴整齐等候着,杨素便故意不进去;这激怒了杨勇,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杨素要的就是这效果,一回来,便向文帝说杨勇心怀不满,恐怕有所企图。皇帝起了疑心。皇后又派人到东宫侦察,不管什么事都报告文帝,并添油加醋,网罗罪名。文帝不解,便疏远了杨勇。便在玄武门到至德门路上布置眼线,侦察东宫动态,事无大小,立即奏报。东宫的卫士,凡是侍官以上的卫士的名册都归到各卫府,不由东宫节制,并把武艺高强者调离。
杨广又命段达偷偷地贿赂东宫中有权势的侍臣姬威,令他把太子的各种情况报告杨素。于是到处都流传着关于太子的丑闻。段达又威胁姬威说:“太子的罪过,皇上都已一清二楚。我已获得消息,很快就要废黜杨勇,另立杨广。你如果能随时报告他的情况,肯定会大富大贵。”姬威答应了。
一七、落难公子
王孙贾“右袒”的行动激起了齐国人的高涨的救国热情。逃散了的那些大臣也陆续跑到莒城来了。王孙贾虽然做了领袖,可是齐国没有君王。这该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尽法子,到处去找那个失踪了的太子法章。
法章本来跟齐王在一块。他一听说父亲被杀的消息,于是就打扮成一个穷苦的老百姓跑了。淖齿派了许多人各处去逮他。当天晚上淖齿又派人打着灯笼各处搜查,逼得法章没地躲藏。后来,他摸着黑爬进一个花园,在假山的石头洞里躲了一夜。第二天早晨,他看见一个年老的佣人来打扫花园,就跪在他跟前,说:“老大爷,您行个好吧。我是逃难的老百姓,叫王立,父母在兵荒马乱之中都死了。现在我没处投奔。求您老人家行个好跟东家说一声,让我在这儿当个奴仆,我绝忘记不了您的大恩。”那个年老的使唤人是太史家里的老管家,瞧见这位眉清目秀的难民,怪可怜的,就在太史跟前替王力说了几句好话。他就这么在太史府里做些浇花、扫地的零活儿。虽然累一点,倒也清静,而且还可以保全性命。于是他就安心地住下去了。
有一天,太史的女儿来逛花园,一见这个新来的下人,面貌长得这么端庄可爱,举止行动又这么大方、文雅。她想:“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怎么会到这里来当奴仆呢?可能是个‘落难公子’吧。”她越想越起疑,就叫丫头过去问他的来历。太子怕再遇到祸患,说什么也不露出自己的底细来。太史的女儿有点见识,她越是问不出王立的来历,越疑心他是个落难的阔公子。从此以后,她常常打发丫头在背地里帮助他。有时候送他几件衣裳,有时候给他送点吃的。王立十分感激她。
日子长了,相互有了说话的机会,一来二去地越来越熟,就你爱我怜地私自订了终身。太子法章不好意思再隐瞒她,就绕着弯地把自己的身世讲了出来。她一知道王立原来就是太子法章,于是更愿意全心全意地跟着他了。
王立在太史家里早就听说聚在莒城的大臣们派人正在四处找太子,然而他还不大放心,不敢轻易出去。过了几个月,他们还是在到处打听太子的下落。他这才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地找他,就对太史说明了。太史立刻慌了,立刻报告了王孙贾。莒城的大臣们连忙派来车马,用很隆重的仪式来迎接他,立他为齐王。齐国有了君王,大家就有了发挥忠义的对象。这一来莒城变成了恢复齐国的大本营。他们通知即墨的将士,叫他们守住城,相互互通消息,共同抵抗燕国的军队。
乐毅围困着莒城和即墨整整三年,根本就没法打下来。他既然采用王道,下令退兵,大军驻扎在离城十来里的地方。又下了一道命令,说:“城里的老百姓出来打柴,就让他们随便来往,不准刁难他们。看见挨饿的人,要给他们东西吃;看见受冻的人,要给他们衣服穿。”要是燕国的君臣能够相信乐毅到底,实行收服人心的办法,那么莒城和即墨的抵抗也许长久不了。可是有人从中破坏,辜负了乐毅的一番苦心。
一八、完颜永蹈的面相
崔温、郭谏、马太初与完颜永蹈的家奴毕庆寿私下谈论瀸记灾样,毕庆寿把这件事告诉完颜永蹈,说:“郭谏很会给人相面。”完颜永蹈就叫郭谏给自己和妻子、孩子相面。郭谏告诉完颜永蹈说:“大王的相貌不一般,王妃和二个孩子都是大贵相。”又说:“大王您是大妃的长子,诸王不能与您比。”
完颜永蹈召集崔温、马太初谈论谶记天象。崔温说:“丑年会有兵灾,属兔命的人明年春应当收取军队即皇帝位。”郭谏说:“昨天出现红气触犯紫微,白虹贯穿月亮,都集向于丑年以后寅年以前用武力即帝位的事。”完颜永蹈深深相信这种说法,就暗地结交内侍郑丽儿来侦察金章宗完颜憬的起居活动,让崔温做主谋,让郭谏、马太初往来做鼓动工作。河南统军使仆散揆取了完颜永蹈的妹妹韩国公主,完颜永图图谋得到河南军的帮助,就和妹妹泽国公主完颜长乐谋划,让驸马都谢蒲刺睹写信给仆散控,并且首先请求结为婚家,来观察仆散揆的意向。仆散揆推辞不答应结为婚家,被派去送信的人不敢再说完颜永蹈图谋不轨的事。完颜永蹈的家奴董寿劝谏完颜永蹈,完颜永蹈不听。董寿把这件事告诉与自己是同辈的名叫千家奴的家奴,千家奴把此事向皇帝作了秘密报告。这时,完颜永蹈在京师,金章宗完颜璟下诏让平章政事完颜守贞、参知政事胥持国、户部尚书杨伯通,大兴府知事尼庞古鉴审问完颜永蹈,受牵连的人很多,很长时间不能做判决。金章宗生气,召见完颜守贞等人询问情况。右丞相夹谷清臣上奏说;“做事情可贵的是迅速结束,以便安定人心。”于是,金章宗让完颜永蹈和他的妃子卞玉,两个儿子接春、阿辛,公主长乐自杀。蒲刺睹、崔温、郭谏、马太初等人都被处死。仆散揆虽然没有参与,仍然受到除去名籍的处分。董寿免去死罪,列人宦官名籍中。赏给千家奴两千贯钱,特意提拔为五官杂班叙使。从此对诸王的防备限制多了。
一九、康熙智擒鳌拜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人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起袖子,拔出拳头,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
从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