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家训(第五卷)
11277900000030

第30章 叶梦得家训

[撰主简介]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宋苏州吴县(今江苏境内)人,迁居湖州乌程(今浙江境内)。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初任丹徒尉。宋高宗绍兴年间,历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致力于防务和筹饷。

叶梦得学问博洽,精通掌故,是宋代著名学者和词人,被人誉为“贯穿五经,驰骋百氏,谈笑千言,落笔万字”,诗词自成一家。生平著作有《建康集》《石林词》《石林诗话》《石林燕语》《避暑录话》等。

不负责任的话不听,故意中伤的话不传

[原文]

《易》曰[1];“乱之所由生也,言语以为阶[2]。君不密则失臣[3],臣不密则失身[4]。”庄子曰[5]:“两喜多溢美之言[6],两怒多溢恶之言。”大抵人言多不能尽实,非喜即怒。喜而溢美,有失近厚;怒而溢恶,则为人之害多矣。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夫己轻以恶加人,则人亦必轻以恶加我,以是自相加也。吾见人言,类不过有四:习于诞妄者[7],每信口纵谈[8],不问其人之利害,于意所欲言。乐于多知者[9],并缘形似,因以增饰,虽过其实,自不能觉。溺于爱恶者,所爱虽恶,强为之掩覆;所恶虽善,巧为之破毁。轧于利害者[10],造端设谋,倾之惟恐不力,中之惟恐不深。而人之听言,其类不过二途:纯质者不辨是非[11],一皆信之;疏快者不计利害[12],一皆传之。此言所以不可不慎也。今汝曹前四弊,我知其或可免,若后二失,吾不能无忧。盖汝曹涉世未深,未尝经患难,于人情变诈,非能尽察,则安知不有因循陷溺者乎!故将欲慎言,必须省事;择交每务简静[13],无求于事。令则自然不入是非毁誉之境,所以游者,皆善人端士,彼亦自爱己防患,则是非毁誉之言亦不到汝耳。汝不得已而友纯质者,每致其思而无轻信;友疏快者,每谨其戒而无轻薄,则庶乎其免矣[14]。

——节录自《历代名人家训》

[注释]

[1]《易》:儒家经典《易经》。

[2]阶:阶梯。

[3]密:亲切;完备;慎密。

[4]失身:丧失生命。

[5]庄子:即庄周。战国时候人,相传为道家始祖之一,独尊老子而斥儒墨。

[6]溢美:过分夸奖。

[7]诞妄:说空话假话。

[8]信口纵谈:信口开河。

[9]多知者:喜欢打听的人。

[10]轧:倾轧。

[11]纯质者:纯朴的人。

[12]疏快者:嘴快的人。

[13]简静:简要娴静。

[14]庶乎:也许;几乎;差不多。

[译文]

《易经》上说:“产生乱的原因,语言是阶梯。国君在语言上不慎密就失去大臣,大臣在语言上不慎密就失去生命。”庄子也说:“两方都高兴就会有很多过分夸奖的话,两方都愤怒就会有很多过分指责的话。”大体上人们的话很多不能全部是实在的,因为人们不是高兴就是愤怒。高兴起来就说过分夸奖的话,有失厚道;气愤起来就说过分指责的话,那么危害就更多了。孟子也说:“说人家不好,知道有怎样的后患吗?”凡是自己随意加恶于人,那么人家也一定会随意加恶于自己,这就等于自己以恶相加了。我观察别人说话,不外乎四种类型:惯于说假话的人,信口开河,不问利害,想要怎么说就怎么说。乐于到处打听的人,只因看起来像是怎么回事,就添油加醋,即使言过其实,他自己也不觉得。沉溺于个人好恶的人,所喜好的即使是坏人,也要勉强为他掩饰;所憎恶的即使是好人,也要设计巧加诋毁。为利害相倾轧的人,制造事端,设计阴谋,倾轧唯恐不力,中伤唯恐不深。而人们听话也不过两种类型:纯朴的人不辨是非,一切都相信;嘴快的人不计利害,一切话都传。所以,听这种话不可以不谨慎。现在你们对于前四种弊端,我知道也许可以避免;像后面这两种过失,我不能不担忧。这是因为你们涉世不深,没经历过患难,对于人情变诈,还不能完全察觉,因而怎么知道不会沿袭旧有的东西而堕落不能自拔呢!所以,若想要谨慎地说话,就必须省察每一件事;择交朋友务必力求简要娴静,不要有求于事。如果这样,就自然不会进入是非毁誉的范围了。所交游的也都是一些友善的品格端正的人,他们也会自爱防患,那么是非毁誉的话也不会进入你的耳朵了。你们若不得已与纯朴的人交朋友,每次都要好好想一想而不要轻易相信;若不得已与嘴快的人交朋友,每次都要谨慎警戒而不要轻浮刻薄。这样也许就可以免祸了。

[评析]

叶梦得在仕途上几起几落,主要是被人中伤,在这方面他的感受极深。因此,他在这篇家训中对儿子的训诫,全是他饱经忧患、洞悉人情的阅历之言。而这些情况在人们的生活中又经常可以碰到,因此其观点十分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