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你应该懂点投资学
11274500000022

第22章 箕子怖箸——生活中的棘轮效应

商朝时,箕子见到纣王用象牙制作的筷子,就开始担心国家的安危。他认为,纣王用了象牙做的筷子,必定不能再使用普通的陶器来盛食物,而要用犀角做杯子、用玉石来做碗,而玉碗当中,肯定也不能再盛普通的粗粮,而要盛山珍海味;纣王之后也不会再穿着普通的衣服,住在普通的房屋之中,而在满足了对锦衣玉食和宫殿高楼的需求之后,恐怕天下的一切,都不足以满足其欲望了。箕子的推断果然应验了,商朝最终在纣王的奢侈和暴政中走向了灭亡。

《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的这个故事反映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棘轮效应。棘轮具有单向转动的特性,而棘轮效应则是指,人们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就存在单向发展不可逆转的特点。也就是说,一旦消费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就很难回到此前相对较低的消费水平,而会继续向着更高的消费层次发展。司马光所说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也是这个道理。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常常开车出行的人,再去挤公共汽车或地铁就会倍感痛苦;经常去高档商场购买名牌的人,就很难接受街边小店出售的工艺不够精良的商品;常常去高档餐厅消费的人,就吃不惯路边的大排档。

高消费的确更容易给人带来良好的感受,但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是否真的有必要这样去做。因为我们常常会因此而承受更大的压力。很多人由于收入增长了,就相应地提高自己的消费习惯。更高的消费习惯需要更多的财富来支撑,于是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创造财富;而获得了新的财富,则又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消费水平,由此进入一个不可逆转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用在创造财富上的时间和精力总会有一个极限,但人的消费水平的提升却是无止境的。有些人把自己推入棘轮效应式的循环中后,失去了创造财富的斗志,从而使自己入不敷出、生活捉襟见肘。可见,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非与幸福、快乐程度完全成正比。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况下,人们会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不同的感觉。比如小时候很喜欢吃一种糖果,每次吃起来,都会有幸福感,但成年后再吃的时候,很可能并不觉得味道有什么特别。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口味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的欲望更多了,一个小小的糖果带来的满足感,远远无法与内心的欲望相比。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欲望如果被满足了之后,就会趋于淡化。高消费带给我们的满足感,很多时候是很短暂的。当我们的内心中有着大量的物质欲望,并想实现所有的欲望时,我们面对的压力很可能是难以承受的。过多的物质欲望容易使人陷入棘轮效应所带来的痛苦之中而无法自拔。

陷入棘轮效应所带来的痛苦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得到的少,而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

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连吃饭的钱也没有了,当他快要饿死的时候,一个神仙送给他一个钱袋,并对他说:“我送给你的这个钱袋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就是可以不停地从里面拿出金子,当你拿出一块金子时,袋里就会出现另一块,永远也拿不完。但有一点必须记住,就是在你使用这些金子之前,必须把这个钱袋丢进火堆里烧毁,否则所有的金子都会消失!”说完这番话后,神仙便消失了。

书生接过神仙的钱袋后,从袋中拿出了第一块金子,钱袋里果然很神奇地又多了另外一块,总也拿不完。在拿出10块金子后,他很高兴地想:“我现在拿着这些金子,可以买到足够我一年吃的食物了。”他又想到这些金子还不能用,心中却不甘就此放弃钱袋,因为烧掉后就再也不能有更多的金子了。况且他还要买衣服、房子,现在的金子还远不够用呢!于是他继续从钱袋中取金子,当拿出100块金子时,他所憧憬的已不再是衣服、房子,他还想拥有大片的田地、成群的奴仆、皇宫一样的宅院……就这样,他不停地拿,可是他的肚子仍是空空的。最后,他捏着钱袋,身边堆着数不清的金块,饿死了。

我们若要避免陷入棘轮效应的恶性循环,就要清楚自己的生活目标,控制自己的物质欲望。只要做到“知足”,就可以“常乐”,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欲望,就能够以更加俭朴的方式生活,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