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你应该懂点投资学
11274500000010

第10章 失望的孩子——证券投资中“止赢”的智慧

一个孩子想要捉麻雀,于是就在家门口撒了一些米,然后用一根系了绳子的筷子支了一个箩,准备在麻雀吃米的时候,拉动绳子,把麻雀扣在箩里面。过了一会儿,果然来了一些麻雀,这个孩子想,才这么一会儿,就来了这么多麻雀,过一会岂不是会更多,要等一下再拉绳子。过了一会儿,麻雀果然更多了,这个孩子又想,那要是再等一下,还应该会更多。但是,有些开始来的麻雀,因为吃饱了,就陆续飞走了。但这个孩子又想,在刚才麻雀最多的时候,我都没有拉绳子,现在如果出手,岂不是吃亏了。结果越是不想出手,地上的米越少,而更多的麻雀在吃饱之后飞走了。最后,这个孩子没捉到一只麻雀,他失望地看着天上的麻雀哭了。

这个孩子本来可以满载而归,但他的想法却不切实际,因而采取了错误的处理办法,最终一无所获。现实中,类似的情况有很多,在证券投资中更是比比皆是。证券投资者大多有过类似的经历:买入某一只股票,市场最初按照预期的方向运行,投资者因此赢利,但是在赢利的过程中,投资者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兑现利润,甚至总是倾向于认为还有很大的赢利空间,市场还会继续向着这个方向去发展。

市场是波动的,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品种,所以市场终会出现相反的走势。某个时候,投资者可能已经获利颇丰,但却担心离场过早,错失良机。所以在价格出现反向走势的时候,仍然选择继续持有,市场越是继续向着反方向运行,越是舍不得抛掉本来可以获利更多的头寸。在赢利不断丧失的过程中,总是在感叹不如在之前获利离场,而面对当前的价格,却又始终无法当机立断。在价格不断向着与预期相悖的方向运行的过程中,利润逐渐消耗殆尽,投资者会极度懊恼。如果此时仍然不能果断离场,而市场还是不见起色,手中的头寸已由无利转为亏损,投资者可能变得绝望和痛苦,最终就对投资彻底失去了信心。

在局外人看来,或许这种行为并不合理,但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行为却完全是基于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对事物进行比较和衡量。在投资当中,也是一样。在收获赢利的时候,我们会把它和自己想象中的更高的利润做比较;在利润降低的时候,我们会把它与之前较高的利润做比较;无利润的时候,我们会和有利润的时候做比较;出现亏损时,我们会把它与之前每一个阶段进行比较。这样比较下来,最后得到的一定是更多的痛苦。但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在投资当中,有一种很好的策略,叫做“止赢”。

“止赢”与此前章节中提到的“止损”正好相反,但却又同为离场的一种策略。虽然它们的名称截然相反,但目的却是一致的,即保护投资者的资金。“止损”是将亏损停止,使资金免受损失;“止赢”则是将利润兑现,收入囊中。

如何才能适当地运用“止赢”策略呢?仍然以上文中的故事为例,这个孩子在捕麻雀之前,应该想一下,自己需要捕到多少只,并且根据这个目标来选择箩和撒相应分量的米。之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知道有多少麻雀,什么样的情况是正常的,比如可能是因为附近有足够的食物,所以即便是撒了很多米,也不一定会来很多麻雀,那么即便麻雀的数量比自己预期的少,也是属于正常情况。另外,要做好一些其他的准备,如果捕麻雀的过程中,出现了预料之外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比如没有来几只麻雀,却来了几只鸽子,那么要不要捕;或者来了很多麻雀,但它们看见了这个孩子,都不走到箩下面去吃米。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上面所说的,陆续来了一些,吃饱了又走了一些。对这些情况的处理方式,决定了最后的收获。

对于投资者而言,运用“止赢”策略时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对投资的收益有一个切合实际的预估,并根据预估来进行“止赢”。具体情况又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情况是市场的走势和投资者的预期几乎完全一致。当价格在预期的时间达到了预期的位置,投资者获得了应得的收益,这时可以考虑“止赢”。止赢时,既可以把所有仓位全部兑现,入袋为安;也可以在市场趋势仍然强劲的情况下,将其中大部分仓位兑现,继续持有余下部分,以期待市场给予的意外惊喜。

第二种情况是用了比预期短很多的时间,实现了接近于预期的收益。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考虑把大部分头寸“止赢”离场,因为既然所用的时间比预期的短,也就说明目前影响价格的因素与投资者此前的预期并不一致。对于这种与预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为保证资金安全,应该考虑进行“止赢”。同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大量的预期收益,那么一定有很多短线交易者会考虑了结获利。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获利的回吐,一定会出现一个反向的走势。为了避免这种反向回调的风险,应该及时“止赢”。

第三种情况是用了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才得以获利,也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市场走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些许获利,我们就要考虑全部“止赢”离场。因为既然时间上与预期相差较大,那么说明预期中对价格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没有发挥预期中的作用,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也可以认为是预期失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离场。

其次,要客观、准确地认识市场。市场永远是对的,只有客观地认识市场,才能准确地判断市场的运行情况。如果市场运行正常,我们就可以按照此前的价格预期,以及针对价格预期所制订的计划来进行操作;如果市场运行不正常,我们则应该考虑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要做到客观、准确地认识市场,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对市场进行分析。宏观层面主要包含利率、汇率、经济周期、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利率较低时,由于融资成本降低,市场中资金会较为充裕,证券所代表的资产价格通常出现上涨。汇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汇率上涨,对于出口型的企业来说,就是明显的利空;对于原料依靠进口的企业来说,则是利好。而经济周期景气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资产价格。在景气的周期中,证券资产价格上涨;在衰退的周期中,证券资产价格下降。产业政策则会直接影响相关行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条。而微观角度主要指证券市场中,单一品种与整体市场变化的差异、价格与成交量的关系等。比如,当整体市场处于较弱的走势时,单一品种即便是出现较强的走势,通常也是短时间的行情,除非以某些品种为先导,引领整个市场发生根本的变化。再比如,在正常的市场走势中,价格的上涨是需要足够的交易量来配合的,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上涨的股票而言,代表交易量的换手率应在4%~8%,如果明显低于这个交易量,则上涨很难持续;若明显高于这个区间,则有可能是大量抛售所引起的,当然其中大盘股和少量的小盘股例外。

第三,要事先制定市场运行超出预期时的应对策略。市场中永远有超出预期的因素和意外的波动,应对策略的有效程度往往决定了投资者的最终收益情况。如果市场出现了与预期相反的走势,并且出现亏损,那么无论之前我们曾有多少赢利,或是此前对这笔交易的预期多么地正确,都应该无条件地进行止损。总之,如果市场情况与预期不一致,那么最好是离场或者减轻仓位。比如上文的故事中,小孩在发现麻雀开始陆续飞走的时候,说明事实已经与预期不一致了,这个时候就应该拉绳子,把能捕到的麻雀捉到再说。

可能有些投资者会问,如果按照上面的思路“止赢”,把大部分头寸了结掉,余下的头寸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可以参照利润回吐比例来处理这个问题。华尔街有一句谚语“不要让到手的肥鱼白白溜走”,也就是说,对于本来有利润的交易,一定不能让利润全部回吐。但同时,市场的波动所引起的涨跌,就像人的呼吸一样,是非常正常而自然的,在正常的回调中,我们应当继续持有仓位。这时我们往往不能平衡“保护利润”和“正常回调持仓”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根据“利润回吐比例”,来设定止赢离场的时机。

也就是说,投资者此前把大部分头寸“止赢”离场,剩余的仓位也是存在利润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这部分头寸,同时按这部分头寸的最高利润幅度设定一个回调的比例。比如此前的利润是1万元,我们设定在这部分仓位回吐20%的利润(2000元)的时候离场,那么之后价格出现反向走势,利润出现回吐的情况,等到利润剩余8000元的时候,我们就应止赢离场。

当然以上都是操作中的一般思路和策略,利润回吐的具体比例,还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以及投资者自身的风险偏好,对市场的判断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但笔者认为,一般来说,这个比例不应超过1/3,也就是33%。因为在这个幅度内的利润回吐,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接受,过大比例的利润回吐,则会影响投资者的心态。

可能有些投资者还会心存疑虑,认为既然要赚钱,为什么还容许利润出现回吐呢?这一点其实还是对市场的客观认识的问题。市场的波动是难以准确预期的,投资活动虽然要尽可能地追求准确与完美,但实则难以企及。我们制订了合理的“止赢”计划,并获得了与预期基本相一致的利润,这就是准确和完美。而并非一轮行情,从最低点赚到最高点才是完美的境界。投资者需要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并保持良好的心态,而“止赢”更是需要足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