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事明察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11259400000095

第95章 穷则思变

“穷则思变”指事物到了尽头,就会设法改变,一改变就通达了,所谓“穷则变,变则通”。

此典出自《易传·系辞》:“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叫伏羲氏的人做了国王。他感到天地万物纷乱复杂,于是就想用一种方法,来总结出大自然的规律。一天晚上,伏羲氏抬头观察天空时,忽然发现,天空中星罗棋布的大小星星,纵横交错的位置不是和地上的山川河流有相通之处吗?第二天,伏羲氏又仔细地观看了鸟兽的花纹和岩石的裂缝,在这个基础上,他最终发明了“八卦”。

那时候,人们在水中捕鱼非常困难,他们只能用树杈戳,一天下来,捕不了几条。伏羲氏又运用疏密相间的粘附原理,发明渔网,从那以后人们捕鱼就容易多了。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当了国王。他根据八卦遇到困境就加以改革,改革之后就行得通的原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将树条用火烤后弄弯,制成犁,就能够成片成片地开垦荒地了。土地多了,于是生产的粮食也多了。但人们所种的东西并不是相同的,于是,神农氏又发明了市场。他规定:凡是需要交换东西的人,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将所要进行交换的货物集中在市场上,彼此想到用不同的东西进行交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再后来,黄帝、尧、舜先后担任国王,又发明了衣裳,并通过衣裳的样式、颜色区分出高低贵贱;又发明了船、弓箭、牛车和马车等。从此以后,人们的生活便极大地方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