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用“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写不出好的作品了。
此典出自《南史·江淹传》。
江淹,字文通,是梁朝人。他年少的时候,家里十分贫穷,可他依然肯用功读书。后来文章和诗都写得极好,在那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官至光禄大夫。然而,到他老年,不但文章没有写得比以前好,甚至还有了退步,诗也写得平淡了。当时,人们传说他有一次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水边,梦见一个自称名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子,他从怀里掏出仅剩的几尺,所以以后写出的文章便不精彩了。又说他有一次在凉亭睡觉,在梦中一个自称名叫郭璞的人向他讨还毛笔,他从怀里掏还一枝五色笔,所以以后写出的诗篇就没有名篇了。
江淹的文章和诗到老年退步的传说是真实。但退步的理由却不是上面传说的那两个神话,而是他自己的思想深处错误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知足,错误地认为人生应该及时地行乐,不要过于自苦,导致到后来不能坚持学习和刻苦奋进,所以他的文章和诗词都退步了。可是那时的人,见到江淹年轻时的才气很高,年老后反而退步,都说他可能是“才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