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农历四月十五,庙会主持便到各庙召集工匠用竹篾、彩纸扎制五尊神像,个个青面獠牙,狰狞可怖。然后再制作二十四宿、太乙真人和闻太师等。到五月十三,大菩萨登座。五月十四举行贺神仪式。这时道士诵念经文,香客焚香烧纸。人们还在烧红的铁链上泼上烧酒、铜绿,顿时蓝光四射。藏在菩萨身后的人挥舞手中的扇子,使人看到菩萨袍袖生风,仙气十足。周围的人则尖声吼叫,制造恐怖之感。五月十五到十七是出会,届时民艺人登台献艺,人们竞相观看。到十八又是送神仪式,人们扎制龙虎船,让龙虎船为先导,二十四宿于两侧,太乙真人于船首。男青年举起五大菩萨从天都庙飞奔江边,把菩萨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放在船上,最后道士念经作法,将船焚化于江心。整个庙会期间,禁止杀生,人们一律食斋吃素。此节日现已不流传。
湖州龙王庙会
我国浙江省湖州一带汉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举行。过去湖州曾设有几十处洋龙会,专门负责灭火。当地百姓认为灭火的机器是神龙的体现。
在庙会的前一天夜晚,各个洋龙会里烛光闪烁,会与会之间相互进香,各路戏班也前来献艺唱戏奏曲。会日那天进行龙头喷水比赛。各洋龙会均挑选一个洋龙头,由一名身强力壮的棒小伙儿把住,此赛哪条洋龙喷水又高又远。往日每当遇到火灾,只要火苗未窜出房顶,待扑灭后,便将和尚或道士请来念经。并杀猪宰羊供奉龙天神像。洋龙会的会员均由当地百姓组成,一有火情立即赶来。
赛烛
湖北谷城一带民间节日。又称作“烛会”。每年夏历上元或上元前3日举行。到了这一天晚上,各村各户的人剪制各种各样的彩灯,在七彩灯光的掩映下演戏娱乐。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蜡烛,每根都有水桶般粗细,大约在几十斤左右。烛光通明,如同白昼。人们还根据烛光的光亮程度预测全年的吉祥与否。
杨府庙会
浙江省黄岩一带汉族民间节日。当地农民及渔民十分尊崇北宋名将杨继业。在海上作业捕捞的渔民如遇到风险一定口念杨府大神,祈祷杨府诸神保佑平安,化险为夷。于是人们于清代道光年间(1844年)修建了杨府庙,庙内供奉着杨继业及其七子的神像。并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五举办庙会,会期7天。庙会之时,香客来自四面八方,焚香朝拜。一时庙宇内香烟缭绕。各路民间艺人前来献艺表演,连演7天7夜。商贩在庙附近摆摊设点,兜售叫卖。本世纪50年代庙宇曾被拆除。近期又有人重修时而有人前去烧香,许愿祈福。
分龙节
旧时民间节日。也叫“分龙日”,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以江南为最。日期多以农历五月二十。民间传说,五月开始多雨,小龙要离开老龙到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发号施令,耕云播雨。因不忍分离而流泪。所以这一天多为阴雨天气。江浙一带以四月二十为小分龙,五月二十为大分龙;福建则以夏至后为分龙。池州等地则以正月二十九、三十为分龙节。在此期间下雨,统称为“分龙雨”。安徽沿江地区多圩田,此节就忌雨水,所以此日以晴为吉。江浙等地则以分龙节次日的雨为分龙雨,如雨则认为本年风调雨顺,秋季丰收。
会龙节
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一般在农历五月二十五。主要流行于氏江流域,以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最为盛行。传说五月二十分龙节日,小龙离开了老龙,到二十五这一天又相团聚,老龙小龙欢喜的喜泪纷流,所以这一天多有大雨。沿江易涝地区的农民,在节前,多要做好防洪防堤工作,以防水患。在这一天,人们还要放鞭炮,燃香火,祈求龙王不要破坏堤圩。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习俗渐以消失。
雷音寺踩青
山西大同一带民间传统节日。时间一般在五月间,没有固定日期,历时5至6天。大同市西有一雷音寺,经幢塔林,气象不凡。到了踩青时间,周围百里的群众盛装赴会,如云集泉汇,进行各种物资交流和歌舞娱乐等活动。男女还可以利用此时选择情侣,颇富浪漫色彩。大旱之年,还要举行龙王取“活水”的圣典,各村将龙王神抬至阳合坡取“活水”,尾随之人,千村空巷,一时甚为壮观。
跳禾楼
广东省肇庆一带的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七月间举行。
据当地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带种植的水稻总是歉收,无论禾苗长势多好,到头来都灌不上浆。人们着急难过却又束手无策。有一年,眼看该给禾苗灌浆了,为了能收获,当地百姓便搭起一座五彩牌楼,唱起优美的粤调,祈祷上天,连续三天三夜。歌中唱出了民众的愿望,终于感动了天上的“禾花仙子”。她用自己的乳汁浇灌禾苗,助其茁壮成长。乳汁流尽了,流出血来,她就用血液来哺育田间幼苗。结果这年粮食大获丰收。“禾花仙子”的乳汁浇过的田间收获的是粒粒晶莹的白米,用鲜血浇灌的地里产出夺目的红米。从此以后,当地百姓每年禾苗抽穗扬花时都搭起彩色牌楼,大唱民歌,形成风俗。彩楼称“禾楼”,民歌则称“禾楼歌”。所跳之舞则称为“禾楼舞”。天长地久,当地汉族群众每年六七月农闲时,便搭起“禾楼”,举行“跳禾楼”活动。跳禾楼主要由两位演员主跳,台上的多为男扮女装.叫楼娘,台下的男角叫宿佬。二人边唱边舞,对唱对舞,俗称“驳歌仔”。如果对唱的一方不能对答上,边上的乐队及观众便催促并奚落他的无能。当地人还邀请附近歌唱能手前来对歌。届时,高手云集,演技精湛,吸引无数观众前来助兴。
过半年
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
相传清朝光绪年间,天津一带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老百姓十分害怕。后来有神仙点化,说要制止瘟疫,消除灾祸,只有过年这一个办法。当时是农历五月,离过年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大家商议在农历六月初一过一次年,一切都按春节的样子操办,以此消除瘟疫。以后每年这一天,天津家家户户都要吃馄饨,过“半年节”。这个节日逐渐传到台湾省部分汉族地区,目前,仍在当地流行,但已不带迷信色彩。
长年佛诞
福建省霞浦县罡溪岭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据当地传说,古时候有一个长工,吃斋念佛终生,被人尊为“长年佛”。人们传言,此佛可以帮助众生除病消灾,于是人们在农历六月初一都要前来烧香念经,占卜命运,尤其是外地到霞浦做工的异乡人。人们在罡溪岭下的如是庵中,找一人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帽,端坐在殿堂之上,前来求神的妇女要上前抚摸佛身。有的拿出新汗巾或兜肚擦拭佛身。然后将这汗巾、兜肚拿回去抚拭病人的病患处,病则渐好。有些许愿的妇女将心事或愿望在佛耳边小声诉说,认为这样佛则来帮她,消灾赐福。
痘疹娘娘祭
山东曲阜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当地习俗,种牛痘时要祭拜痘疹娘娘。届时,一大清早家里就要挂上红色布衫,讨吉利。中午时分,要在痘疹娘娘牌位前进奉果品、糕点,然后明烛焚香,烧纸放鞭。并要往院墙之外抛水果、糖果和硬币。以请痘疹娘娘保佑家中种牛痘的人平安,身体健康。现在已经很少见过这个节的了。
祭冰雹
山东省曲阜、邹县一带汉族民间节日。当地群众为了祈求老天保佑庄稼丰收,不受冰雹侵害,每年农历六月初且必祭冰雹。遂沿习成节。届时,有人毛遂自荐充当会主,挨家挨门征集小麦。每户都要捐,多少自便。再把收集的麦子全部卖掉,换成钱,买香烛和祭祀的祭礼。祭祀那天,人们把玉皇大帝的牌位供在村头十字路口,摆上酒肉、果品、花伞、扇子等等,请道士诵经作法,人们祭礼叩拜,祈求玉皇保佑。会后,会主、道士将祭品饱餐顿,作为酬劳。此节现已不流行。
烧田头
浙江省杭州市一带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届时要请五谷神,俗称烧田头。家家都要用面粉、红糖和发粉放在米筛里做“米筛爬”,一种形状极似海参的食品。再用锄头挑着两个篮子,一个篮里放香烛,一个篮里放酒饭。走到自家田头,摆好祭品。一家人把残缺的田埂垒高,开始绕田祭拜。然后把做的“米筛爬”分着吃掉,以祈求庄稼丰收,生活富裕。
下丹药日
浙江省宁波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民间流传这一天,吕祖大仙要在水中下丹药。于是人们这天都争相前往水边,挑水贮存,俗称“伏前水”。这些水多在三伏天晒酱时使用。当地农民还在这天预卜当年雨水。若天降雨,则风调雨顺,若不下雨,则会出现旱情。
藤将军会
山东省荣城县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五举行。据传说:早年荣成东山,海贼常常出没,骚扰居民。清朝道光年间,朝廷派登州藤将军率水师剿贼。鸡鸣岛交战时,藤将军右手负伤,遂用左手杀死贼匪18人,英勇搏斗,终于平定了海贼。藤将军却坠海殉难。人们感激怀念藤将军,便在县城东30里的成山上建庙,供奉塑像。并于每年农历六月初五祭拜。届时附近群众上山集会,善男信女,成千上万。商贩兜售商品,艺人连唱大戏五天,热闹非常。各村都有将军会,人们用“姥姆驾”摆上将军神位,鸣放鞭炮,巡街游行,参拜神灵,祈求幸福。这天午后,人们便饱餐一顿,叫吃会。前来的人都交些钱,并推举一人主持会事。
姑姑节
汉族民间节日。流传于全国各地。俗话“六月六,请姑姑”。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已出嫁的女儿,好好招待一番。
此俗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据传,当时晋国宰相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了亲家赵衰。赵衰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信义,决定趁六月初六狐偃生日时大闹寿筵,并杀死他。狐偃女儿虽然也恨她父亲变坏了,但又不忍心父亲被害,就把消息告诉了父母。狐偃出京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自己作事有错。回京后不仅没有怪罪女婿,还亲自把女婿请到相府,让女儿、女婿坐在筹筵的上席。从这以后,翁婿和好。为了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初六都要接回女儿、女婿,团聚一番。后来,民间效仿,也在这天接回闺女,好好招待,表达解怨免灾的愿望。年长日久,相沿成袭,“姑姑节”就流传了下来。
六月六
汉族民间节日。也叫“晒虫节”、“虫王节”。流行于汉族地区。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传说六月初六是龙王爷晒鳞的吉日,各地在这天普遍晒衣服、器具和书籍,并将小狗、小猫赶下河洗澡。妇女也多在这一天洗头洗身,认为这样可以不生虫子。旧时,黑龙江、吉林等地的农家在这天宰杀牲畜,祭祀虫王,祈求不受虫害,保佑庄稼丰收。其他汉族地区,当天人们还要聚集一处,设祭案,供上丰盛的祭品,瓜果、鸡鸭,面食等等,并焚香烧纸,祈求虫王保佑五谷丰登,庄稼免遭虫害。
虮蜡庙会
辽宁省盖平一带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节期五天。据《盖平县志》载,当地距县城五里左右的清河铁塔边的虮蜡庙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当时此地大旱蝗害,天灾不断,人们为了祈求神灵保佑,免去蝗害、天降甘露前来祭拜。以后每值农历六月初六,人们都前来进香.顶礼膜拜,并连唱大戏五天,以此讨神之欢喜。庙会期间,除烧香拜佛外,人们还游山观景。届时庙前车水马龙,人声如潮。
六月六庙会
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初八举行。兴隆山有座鸿雁阁。传说每年鸿雁经过此山、都要从鸿雁阁的洞窗中长鸣而过,并扔下自己的一根羽毛,向地神报数。山巅有太白泉,太白神仙可以赐子于人间。因此,庙会期间,诵经声、锣鼓声终日不绝,善男信女们熙熙攘攘。登上鸿雁阁的老人们,细数阁上的鸿毛,来预测来年何种谷物丰收;求子的妇女们,围跪在太白泉边,把从泉中摸出的石子,用红布小心地包裹起来。各方商贾也云集而来,出售货物和食品。六月六庙会,起始于明代,一直比较兴盛。解放后,成为商品交易大会。
祭山神
山东省临朐、滕县一带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届时祭拜山神,祈求神灵保佑人畜平安。因当地人多进山劳动,为滑坡、跌崖、野兽所威胁。当天祭场上,主祭人要念祭文:“从南来了一彭僧,背着蒲团去修行。无云山前有庙堂,砖墙石瓦修得强,山神老爷当中坐,两位哥哥相陪着,金纸银钱烧给你,你休叫恶狗(狼)进了庄。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它”。人们摆上猪、羊、鱼、菜、果品、米糕等祭品,焚香叩拜。祭的神多在村头路门,也有的专程前往山神庙。现此活动已不多见。
老爷山花儿会
青海省汉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届时,人们三三两两,从深林、从火烧台上唱着花儿向中间靠拢。花儿多是即兴编词,有对唱的,也有领唱的。来老爷山对歌游玩的人极多。当地相传,有一天西正母与众位神仙在灵霄金殿聚会,玉皇大帝看到更觉得自己是至高无上的天神。谁知西王母却说,天庭也该像凡间一样,改朝换代。玉皇不悦,准备报复西王母。他让西王母用针一样的宝物,挑回须弥山界的两座山,如果西王母办到了,就让位给西王母。西王母挑着两座山走到青海大通县时,迎面来一老人。老人见王母所为十分惊讶,问为何不折。谁知老人“折”字刚出,针形宝物应声而断。两座山便是一,座老爷山,一座耗牛山。王母白费心力,便在老爷山头落泪,泪洗老爷山,这天正是农历六月初六。以后当地人便于这天前来祈雨,渐渐发展为花儿会,当地回、藏族群众也来参加。
圣帝庙会
浙江省磐安县盘山区一带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届时村民抬着圣帝神像,遍游全村,仪仗两侧,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十分热闹。然后,再护送神像回圣帝庙,烧香燃纸,叩首施礼,供上猪、羊、酒、菜,以纪念圣帝。
当地相传圣帝原是一位五太子,曾下令免除浙、闽两地的丁役,广得民心。太子曾在盘山隐居修行,传言在农历六月初六得道成仙。由此,人们逐渐订作庙会纪念圣帝。现在庙会依然存在,只是不再举行游神了。
莹华山香会
四川省邡什县汉族民间节日。
莹华山为岷山九顶山系的一支,分为新、老莹华山。老莹华山山势较低,山顶有明德岩禅师坐化之处的高山寺,院匾题书“天公禅院”。新莹华山相对则挺拔险峻山麓到山巅共设28寺,专供上山朝拜的人歇息。因莹华山有四大奇景,即神灯、佛光、云海、日出,前来进香游览之人接踵而至,络绎不绝。民间传说大禹治水时遇到困难,莹华山主莹华夫人给予帮助,此山因此得名。有人说莹华山得名源于明代,高僧明本禅师坐化在这山上,人称莹华禅师,山由此得名。也有一说山顶常年积雪,在阳光下晶莹澈丽而得名。每年农历六月初六的莹华山庙会十分隆盛,届时四处香烟燎绕,人们沉浸于秀丽风光之中。
刘海蟾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