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手指点子库
11256300000088

第88章 社交俏点子(16)

请认真考虑他的话和想法,你可以举你的亲身经历为例,告诉他你对他的话题和问题并不陌生。你可以与他一起探讨他的问题直到取得令他满意的结论。重要的问题尚未回答之前,请不要一下子岔开话题。

不要因为你认为无关紧要就轻描淡写地掠过对方急切想谈的问题。当他向你讲述他的想法时,你应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

对方的经验阅历越丰富,他就越清楚地知道,现实中存在多少会对他造成威胁和压力的因素。对于潜在的困难和压力他有着异乎寻常的判断力和观察力。所以,当他跟你谈起他的问题和麻烦时,请不要说些可有可无的话来安慰他。不管问题是大是小,你都应以同他一样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对可能困扰了他很长时间的问题,你切不可用玩笑戏谑作答。

你不可显出冷淡、事不关己的态度。从对方口中听到的问题,不能只从客观角度来分析,还应表现出你设身处地的关切之情。

请时刻勿忘想一想,一个话题对对方的感情会意味着什么。你应清清楚楚地告诉他:“我很理解您的处境,这事确实让人烦恼,也许我可以说说我的看法,然后让我们一起想个好点儿的解决办法。”

当然,上述的建议不只是要你在听到对方的麻烦时表现出深有同感或很能体谅的同情之心。听到对方的好消息时,也要表现出你的“同感”。当对方谈起成功的经历时,你也要“喜形于色”,分享他的快乐,祝贺他,不要只是为了在他面前扮演“冷静理智的现实主义者”的角色就给人泼冷水。

八、明白地表示你对他的好感

你有多种方法可以表示对顾客的好感,而且不会让人觉得你唠叨夸张或曲意奉承。

越是表示得与众不同,你的话就越令人信服。表示好感无需长篇大论,一两句话足矣。

但也不能平白无故地表示好感,而应与眼前的某件事联系起来有感而发。还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表示好感而“无中生有”,还是动脑筋想想,你确实欣赏佩服对方身上的哪一点。如果确实想不出来,那还是什么也别说的好。

请不要因为自己不善辞令就放弃向人表示好感的努力。没有人要求你作一篇为子孙后代所传颂的千古妙文,所以,放下包袱,几句真心话就足以达到你预期的目的。以下几种开场白都挺得体:

告诉你的客户或伙伴,他对你很重要:“这些意见和想法对我确实很重要,很有价值。

您给我出了不少点子,也提了好些新颖的建议。”

告诉对方,你很乐于跟他合作:“到现在我们已经合作五年了,每次跟您合作都很愉快顺利。”

也可以明白地告诉他,你为何重视与他的合作:“如今像您这样守信又可靠的人可真不多了。我很想告诉您,我非常欣赏守信和可靠的人。”

九、免发牢骚,表现出热情

一家生意兴隆的面包房雇用了许多女售货员,她们个个彬彬有礼,老主顾们都很喜欢她们。其中一名女售货员尤其出色。就算顾客还在排队或从别的售货员处付账购买,她也会远远地微笑着看看顾客,熟悉地叫出他们的名字,向他们问好。她自己招呼顾客时更是热情周到,临了总是关切地问一句:“我还能为您做点什么?”

有一天,店里来了位显然是“陌生”的女客,她看到这位售货员后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道:“好些年前您是否在一家大食品店做事?我常去那儿,对您印象可深了,那时您是那里最有礼貌的售货小姐。”

这个例子证明了:即使个人接触的时间很短,要打交道的人很多,或是出于某种客观原因表示热情的方式受到限制,热情总是起着积极的作用的。这是使自己脱颖而出与其他人建立起特殊关系的一条捷径。

反之,如果待人接物缺乏热情,将会十分让人扫兴。一位瑞士版画家来到慕尼黑观光。出了火车站,他高高兴兴地上了一辆计程车。车行一段路后他想和司机聊聊,于是他选了天气的话题来攀谈:“今天总算又看见太阳了,真是个好天气!”计程车司机却硬梆梆地甩下一句话:“这种天气有啥稀罕的?”

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当你的客户向你提出某些显然你需要费些力气才能完成的请求时,你不要显出大吃一惊的样子,也不要大发牢骚以引他同情:

“什么?你想在这个时候让我……”

“要是非得这么做,那就只能这样办啦。”

“这太麻烦了,我恐怕没法改了。”

“你现在才说,怎么不早讲呢?”

“5分钟后我们就下班了,我还要……”

还请注意别把灰心失望的情绪写在脸上,不要唉声叹气,或扭扭捏捏,或一脸愠怒,或沉默冷淡,或冷冰冰硬梆梆地答复对方。

如果你做出的是类似上述的反应,可能会有三种不利影响:首先,这破坏了你自己的情绪,降低了你的工作效率;第二,它使对方注意不到你的实际工作成绩;第三,这是十分明显的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对方只会失望于你“不合作”的态度。

因此,你一定要表现出你的热情。

热情是情绪兴奋、高昂的一种标志。它体现出你与某位顾客相处或合作的喜悦心情。你的热情会令顾客知道你在重视他、关心他、与他站在同一立场上。热情还表明你乐于善待和帮助他,与他携手协力。

热情的反应可以使简单的举动变得不同寻常。它可以给你的顾客“充电”,也可以使他感染上一份好心情。它使你的顾客觉得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超过他人。因此,在接受顾客的要求或请求时,请表现出你的热情、热忱,告诉他,你多么乐意为他效劳:

“我很高兴为您……”

“我很乐意给您……”

“为您效劳,不胜荣幸……”热情不会越用越少,它始终令人愉悦。

十、不要对别的顾客品头论足

在顾客面前,对别人品头论足会让你的伙伴揣测你会怎样在背后评论他。就算他不认识你正在议论的人,他也不会觉得事不关己。他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他自己。

所以,当你告诉他你一点不欣赏某人,某人犯了多少差错或是某某很令人讨厌之类的话,你的顾客或许就觉得如芒刺在背了。通常对方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外露。或许他也会附和你的评论,或与你一道嘲笑你所说的那个“呆瓜”,可他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回事,他会立刻联想到自己,回忆自己的言行与你所批评讥笑的人是否有共同之处。他开始猜测,你会怎样评价他;他开始担心,什么时候他也会成为你口中奚落贬低的对象。你的谈话伙伴常会感到,你对别人的批评嘲笑也多少是针对自己的。

背后论人是非,会破坏顾客对你的良好印象。他会变得不再信任你,进而在心理上更倾向或同情遭你批评嘲笑的人,在拿不准的情况下,他会怀疑你的话是否有错误或言过其实之处。所以,你与你的谈话伙伴议论第三者时要特别小心谨慎。只有在确有必要、并且其内容对谈话对方具有实际意义时,你才可以议论第三者的不是,而且务须就事论事,不作渲染不扯开去。要让你的顾客感觉到,你这样的评论是有充足理由的,并不过分。绝不可只为取笑戏谑便说些难听的话。

而若是对方向你说起他人的不是,也请不要让他牵着鼻子走。对于他那些欠考虑的过激言语,你不必大声赞同喝彩,更不要说出比他更刻薄的话。就算你同意他的评论,也请理智地就事论事,他对第三者的全盘否定你万不可不假思索地全盘附和。别忘了,还有一个原因让你在议论他人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这就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没准儿什么时候你的话就会传到被你议论的人的耳朵里,这迟早会惹出大麻烦来。

尊重你的合作伙伴

一位企业家订购了一辆朝思暮想的名牌轿车。数月后,他接到了汽车公司的电话,通知他可以前往取车了,他当即与对方销售员约定了取车日期。

第二天,他与妻子满心欢喜地一起如约来到汽车展示厅。这一时刻他已盼了好几个月,这可是件美妙的激动人心的大事。

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那位销售员并没有出现。5分钟后,他终于轻松自得地吹着口哨出现在展示厅的另一端。虽然他看到了正在等候的顾客,却没有直接上前,而是向夫妇俩挥了挥手就钻进了展示厅旁的一间屋子。等得心焦的顾客开始四处找他,结果发现,那位销售员正忙着给找过他的人挨个儿回电话。待他最终得空朝夫妻俩转过头来,嘴里说的却是:

“没错,你们今天来取车。等一下,我马上把单据找出来。”——显然,取车的准备工作才刚开始,这简直让顾客目瞪口呆。

终于可以办理交车手续了。但办手续的地方不是一个专门的办公室,甚至算不上一个隔间,而是展示厅中间销售员那张堆放着杂乱无章的文件、文具,还蒙着一层灰的办公桌。顾客本指望交车过程中可以受到“亲切而隆重”的礼遇,这一愿望同样落了空。这位销售员的态度就好像是在随意处理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他不在乎这个过程中和顾客的谈话是否被干扰或屡屡打断。桌上的电话响个不停,而他则高高兴兴地接起电话讲个意犹未尽,夫妇俩只得“旁听”着另一次电话销售。

渐渐地,顾客初来时的喜悦心情一扫而空。他看到的只是:自己和妻子是多么不被重视,就算在旧货市场上打听一条最廉价的牛仔裤的价钱,人家对他的态度恐怕也会比眼下好些。

当交车手续接近尾声时,电话铃又一次响起。这位销售员接听电话时突然兴奋地看见了一位熟人,那人离他只有几米远,站在展示厅的玻璃墙外。销售员一手捂住话筒,一手热烈地朝对方挥舞,想吸引对方的注意。可那位熟人没注意到他。最后,他从桌上抓起一支圆珠笔用力一掼,一道弧线越过顾客的头顶,圆珠笔击在玻璃墙上的声音终于让那位熟人转过视线。这边的销售员立即从椅子上跳将起来,兴高采烈地嚷着:“嘿,小子,我这儿有不花钱的赛马门票!”买车的夫妇俩感觉自己似乎到了马戏团。

假若他们现在还能取消订货的话,这一刻他们一定不会犹豫的。

由于尊重是直接针对个人的,所以,即使是出于无心之过的对人不敬,也会令对方难以忍受,难保不给你来个以牙还牙。谁也不愿意对伤及自己人格和自尊的举止一笑了之。所以,这类错误的危险就在于尤其不易得到谅解和宽恕。

对合作伙伴不够尊重不仅会破坏合作的气氛,更糟的是,你的合作伙伴对可以从你处获得的实际利益都失去了应有的喜悦,从而对整个合作了无兴趣。

为了合作的成功和愉快,一定要把你事业和生活中的伙伴当作不可替代的、值得学习和关注的人来对待。要让对方知道,你特别看重他,尤其重视与他的合作。让他了解,你在思考和行动时把他摆在重要的位置。你的每一位事业或生活中的伙伴都有一个基本的愿望,即,希望得到共处、共事者的重视、尊敬和好感。他希望能够证实,他的特点和风格被接受并得到重视。他希望自己作为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得到尊重和信任,而不只是因为他的客户身份或是“生意上的因素”。他期待一种特别的为他量身而做的合作方式,而不愿被等闲对待。他特别渴望受人欢迎的感觉,他希望能证明自己是讨人喜欢的,与他共事合作会给人带来愉快。在他看来,得到尊重是你和他“投缘”的标志。

尊重的作用是直接的,而且给人的感觉是:这份敬重是给予他个人的,与他来自哪家公司、身居何职及事业成就如何都毫无干系。

给予合作伙伴的重视、尊敬和好感并非只是为了使对方面上有光,而要深深打动他的内心,增强他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同时,对方可以准确地感受到所受尊重的程度。他就像一架具有多个传感器的精密地震仪一样,能够辨别出不同程度的尊重当中最细小的差别和其间最轻微的波动和起伏。对他而言,尊重是一架显示出你对他的真实看法的指示仪。真正的尊重可以向合作伙伴表明,你为他所做的一切皆出自真心诚意,并且是以你对他的好感为基础的。

尊重是你给予你的合作伙伴的最大的个人帮助,它可以使你们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具有崭新的特征和更高的质量。相反,对他人不够尊重则对关系起着破坏性作用。

对合作伙伴不敬就好比是告诉对方,你如何对待他完全取决于利益权衡的结果,而你的友善和礼节也只不过是表面姿态罢了。

只有当你明白对方的想法和情绪,并认真地对待他时,你才是尊敬和重视他的。尊重他人是个并不容易的要求,它要求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一个人,了解他的个性和种种独特之处。

你越是尊重他人,就越容易发现对方的优点。你能更加敏锐地发现你合作伙伴身上的出众之处。你便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你特别欣赏对方的哪一点哪个方面,你或许会想,他可能还有哪些尚未让人注意到的优点。

这样,你就给自己找到了“动力”。从此,你就不会一心只记着哪些举止令人气恼并让你觉得工作是件苦差事的人。请跟你的工作或生活伙伴一同努力,建立你们之间热情坦诚的交往关系!

同时与多人见面时表现出对每个人的尊重

当你只和一个人交谈时,关注你的谈话伙伴并非难事。而若你同时和一群人谈话,要给予每一位谈话伙伴应得的重视、并把所有谈话伙伴都当作“特殊人物”来对待,那难度就高得多了。

同时与多人谈话时,当然不可能把你的时间和注意力平均“分配”给在场的每个人,而且一定有某些人是你需要特别重视并想特别关照的。

但尤其是这种场合,在场的每个人都特别在乎你对他的重视程度。每个人都希望你在大家面前表示出你对他的尊敬和重视,给足他面子。要是你忽视了他,这份在众人面前的怠慢和轻视会让他尤感失望。

所以,这种场合下你也要把每个人都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群体中的一员”。对他们的态度不能有太大的厚此薄彼的差别。请让每个人都明白,你在注意他并尊重他,别让任何人感到你对他的尊重程度不如他人。

切记的是不要心不在焉,别只顾周旋于主要客户之间而忽视了他的同事或陪同人员。当你和重要客人的谈话结束时,不要就此大松一口气,开始漫不经心,请自始至终也给在场的其他人一份关注和照顾。

谈话时,请直接与每个人交流,与每个人交换眼神。

很多人在场时,请不要只跟其中几个人讲话,而把

其他人排除在谈话圈子之外。如果没有特别原因,请不要谈论多数人不感兴趣、无法插话的话题,也不要进行令多数人兴味索然的争论。

也别让自己被某位有演讲欲、倾诉欲的顾客牵着鼻子走。要是他滔滔不绝,不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你就不要再向他提问或详细回答他的问题,否则他会更加没完没了。你可以礼貌但简洁地回答:“这个想法确实不错。”然后,你稍作停顿,再开始一个与此有些联系的新话题。说话时,请看着在场的人员,用目光鼓励其他人也来加人发言。向那些一直没有机会发表意见的人提些问题,这会让他们感到你的细心和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