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手指点子库
11256300000166

第166章 说话巧点子(15)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容易产生怀疑是一件不可以完全避免的事情,那么,您面对客观存在着的这一现象,既不应当回避它、惧怕它,也不应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确的态度是要承认它、认识它,科学地对待它。

(1)“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去掉自己的一份疑心,被人怀疑的事情也许就会减少一些。

(2)要尽量避免他人对您产生疑心。

面对怀疑的挑战,你既应当有随时接受怀疑挑战的心理准备,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强烈心理意识,即尽量减少被人怀疑的契机。主动说明情况,最好能用事实回答。

(3)用真诚去换取信任,切不要犯“以毒攻毒”的错误。

人与人之间相处,莫过于真诚的可贵。有了真诚就能赢得信任。如果您对别人的怀疑也采取怀疑的态度,以疑对疑,雪上加霜,那么,怀疑非但不能消除,还会产生新的不信任情绪。

三、说话时尽量避免被别人误解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有自己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

(1)不要随意省略主语。

从现代语法看,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容易造成误解。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一家商店,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

“大,大。”

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都嚷着:

“大,大。”

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

“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

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

“头,头,我说的是头大。”

售货员狠狠地瞪了他一跟,旁边的顾客“扑嗤”一声笑了。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2)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

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

(3)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

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文言的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小伙子,年过三十仍没娶妻,他母亲非常着急。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他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亲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母亲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耽误了时间,小伙子也后悔莫及。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室了。

(4)说话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

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有一次下班途中,一位青年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

“这场比赛谁赢了?”

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

“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

这位青年迷惑了:到底是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还是日本队获得了冠军呢?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是中国队胜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

四、积极辩护

被上级批评或指责,虽然应该诚恳而虚心地听取,但并非说你一定要忍气吞声,不管他说得对不对都要一股脑接受,必要时应该勇于辩护,并且要作积极的辩护。

晋文公的时候,厨官让人献上烤肉,肉上却缠着头发。文公叫来厨官,大声责骂他说:

“你存心想让我噎死吗?为什么用头发缠着烤肉?”

厨官叩着响头,拜了两拜,装着认罪,说:“小臣有死罪三条:我找来细磨刀石磨刀,刀磨得像宝刀干将那样锋利,切肉肉就断了,可是粘在肉上的头发却没切断,这是小臣的一条罪状;拿木棍穿上肉块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小臣的第二条罪状;捧着炽热的炉子,炭火都烧得通红,烤肉烘熟了,可是头发竟没烧焦,这是小臣的第三条罪状。君王的厅堂里莫非有怀恨小臣的侍臣么?”

文公说:“你讲的有道理。”就叫来厅堂外的侍臣责问,果然有人想诬陷厨官,文公就将此人杀了。

这明显是个冤案,如果正面辩解,有可能使晋文公火上浇油,怒气更盛而获死罪。因此,厨官采取正意反说的方式为自己辩解。他装着认罪的态度供认了三条罪状,其实是为了澄清事实:切肉的刀如此锋利,肉切碎了而头发居然还绕在上面;肉放在火上烤,肉烤焦了而毛发犹存。这明显不合乎事理。至此,厨官已证明自己无罪,因此进而提醒晋文公,是否有人陷害?立刻真相大白。厨官的辩解顺其意,却能揭其诬,可谓灵活机巧。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必要和适当的。

有些人面临麻烦的事常用辩护来逃避责任,这就走到另一个极端了。这种推卸责任的辩护,偶一为之,无伤大雅,尚可原谅。倘一犯再犯,肯定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有时候,做错了事责任不会在下级,大部分却是由于上级的缘故,这时应大胆辩解了。

不辩解,只能使上级对你的印象更加恶化,而丝毫不会考虑到也有自己的责任。

所以,工作中,同事之间,尤其是下级与上级之间,由于地位不同,而发生意见相左的情况时,不要害怕会被认为是顶撞,应积极地说明理由,沉默不语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而难以化解。

辩解的困难点在于双方都意气用事,头脑失去了冷静。所以过于紧张和自责,反而会使场面更僵。因此遇到这类棘手的对立状态时,更应该积极辩明,明确责任。其要点大概有以下几点:

(1)不要畏惧。

不必害怕声色俱厉的上级,越是嚷得凶的上级,往往心越软。

(2)把握时机。

寻找一个恰当的机会进行辩解也很重要。辩明应该越早越好。辩明越早,则越容易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因为害怕上级责骂而迟迟不说明,越拖越误事,上级会更生气。

(3)自我反省的事项要越简单明了越好。

不要悔恨不已,痛哭流涕,不成体统。越把自己说得无能,反而会增加上级对你的不满。还是适当点一下为好,但要点到本质上,说明自己对错误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

(4)辩护时别忘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讲话。

上级责备下级,当然是出于自己的观点。如果下级不了解这一点,一味认为自己受了冤枉,因为站在本身的立场上拼命替自己辩解,这样只能越辩越使上级生气。应该把眼光放高一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解释这件事,则容易被接受。

(5)辩解时需要注意。

不管是何种情况,都不要加上“居然你这么说……”任何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做错事或和旁人意见相左时,便会积极地说明经过、背景、原因等。但在上级看来,这种人顽固不化,只是找理由为自己辩护罢了。

(6)道歉时需要注意。

道歉时不要再加上“但是……”千万不要说:“虽然那样……但是……”这种道歉的话,让人听起来觉得你好像是在强词夺理,无理搅三分。道歉时,只要说:“对不起!”不必再加上“但是……”如果面对的是性格坦率的上级,或许就可以化解彼此的距离。当然该说明的时候仍要有勇气据理力争,好让上级了解自己的立场。

尊重他人,消除沟通中的障碍

(1)不要把别人当“机器人”。

心理学教授坎贝尔说:“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要有机器人这个说法。只要词语中带有人字,无疑意味着人为地拔高物质的高度。我认为应该把机器人称为机器鬼,这样就不至于把机器和人搅和在一起。反正机器人这个说法令人觉得别扭。”

不要以为他人是机器人,可以由你想怎样操纵就怎样操纵。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意识到对方也拥有充分的潜能,能够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永远没有完美的技巧,但经由技巧却可能有完美的结果。这也是果实优于枝条的道理。

沟通是彼此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当你运用技巧时,别人也会运用技巧。当然,沟通是有目标的,你可以使自己的愿望处于优势,并且尽可能达到这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但这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别人也运用技巧,彼此力量的消长有一个合适的中点,那是双方可以接受的结果。沟通能达到这个目的,双方都应该满意,虽然这个结果跟你渴望的结果有些差别,但也应该坦然接受。

(2)尽量多采用含蓄的暗示方法。

既然他人不是机器人,他人理所当然应该受到你的尊重。而尊重他人的妙招应该算是暗示吧?暗示就是为了保全他人自尊时采取一种比较含蓄的不直接指责、指使他人的方法。也就是间接地让人做出你希望他人做的事。

暗示可以成为他人行动的动力,他们在接受暗示时,已经感到了受尊重的意味,就会主动帮你达到你渴望的结果。暗示可以让人心甘情愿地和你沟通。

(3)运用漂亮的语法。

世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美,其中都有很漂亮的语法。沟通也是一种语言交流,漂亮语法的运用就很合适。

当然,漂亮语法绝不是指滥用形容词之类肤浅玩意儿。它的的确确是一种语法,它将各种词语巧妙地运用,不仅仅限于形容词。

“然后……”“这时……”等等语法可以给人流畅感,他人就容易顺应你的思路,承启转合之间,沟通已经趋向圆融。使用“因为……”“所以……”等等语法,则给人很讲逻辑,很讲道理的感觉,他人就会心服,谁愿意跟一塌糊涂不讲理的家伙打交道呢?

语法是有玄机的,成功地运用玄机的语法都是漂亮的语法。在漂亮语法当中,先尊重对方的态度,然后,说出自己的要求,只要语法得当,就算前后矛盾,对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伤害,可以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并愿意合作。

(4)移动他人的观点。

在沟通时,接纳对方的观点,然后再削弱他人的观点,是一个尊重他人的好办法。生活中,人的观点多种多样,纷繁复杂地围绕在你周围。这些观点有容易理解的,也有摸不着头脑令人难以把握的。观点是容易冲突的,人都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所以,沟通时不要破坏对方的观点,只能悄无声息地移动他人的观点,让它靠拢自己的人生观。记住,移动,不是改变。

移动他人的人生观,可以采用游戏性质的做法,让别人感觉不到严肃的压力,因为人生观可是个严肃的大问题。而在游戏中,人生观稍有移动和变化,他人是不会觉察的。

(5)运用动作进行暗示。

我们的人体是有语言的,我们的动作往往可以暴露我们的心情。同样地,他人的动作也会泄密。所以,沟通中的人对他人的动作是很敏感的,你正可以利用它。

如果与人交谈时,你做侧头深思的动作,你的体语就告诉对方,这个问题你有疑问,这比直接予以打断他人的语流更有效,不至于立刻和对方抵触。他人一定会问:“有什么不懂吗?”这样由他人自己中断语言流程,可以有效地保证他人自尊心不受伤害。

如果想中断谈话,急于离开去做别的,你可以不停地偷看手表。手表有时候可能就是心理时间的外壳。他人会问:“有事吗?你可以先走。”你就可以很有礼貌地全身而退。

体语的运用,很讲究空间。在宽敞的房间里交谈,彼此可以做到公平。但要达到亲密关系的程度,还是狭窄房间为好。谈话时中间不隔着桌子更容易融洽。距离上的靠近也会造成精神的靠近。

体语也可以保全自己的尊严。迟到时气喘喘地表现着急赶来的样子,他人容易原谅。

(6)乔装弱者。

世上总有很多人喜欢表现自己的力量和能耐的,在他们眼中,他人总不如自己。这种人很可能令你讨厌,但你可以利用他们。他们喜欢表现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嘛。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他们面前故意表现得笨手笨脚,他们会哼着鼻孔走拢来说:“真是差劲,让我来!”于是,他们就自己动手做起来。这个方法儿童们都会用,何况成人。

最聪明的办法是询问,表现得很虚心的样子去求教,他人怎么会不理睬,说不定一边做一边教你怎样做呢。

(7)注意谈话时的礼节。

适当的礼节,不仅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在谈话中,它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一个有经验的谈话者总是保持着恰如其分的礼节的。

①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与人谈话时,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太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②参加别人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个别谈话时,

不要凑前旁听。若有事想与某人说话,应待别人说完。有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与其交谈。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有急事需要处理或要离开,应向谈话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③谈话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地与在场的人都谈几句,不要只与一两个人说话而不理会在场的其他人,也不要与别人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情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谈问题不便让旁人知道,则应另找场合。

④在交际场合,自己讲话要给别人发表意见的机会,也应适时发表个人看法。要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一般不提与谈话内容无关的问题。如对方谈到一些不便谈论的问题,不对此轻易表态,可转移话题。在相互交谈时,目光应注视对方,以示专心。对方发言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者注视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老看手表,或做出伸懒腰,玩东西等漫不经心的动作。

⑤注意谈话内容。尽量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事例,不谈一些荒诞离奇、耸人听闻或者黄色淫秽的事情。一般不要询问妇女的年龄、婚姻状况。所谓“见了男士不问钱,见了女士不问年”是也。不要径直询问对方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首饰价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问题。与妇女谈话不要说她长得胖、身体壮、保养得好等语,对方不愿回答的问题不要追问,也不要究根问底。对方反感的问题应表示歉意,或立即转移话题。

⑥男子一般不要打扰或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有伤大雅的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⑦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等。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沟通上司巧点子

适当的汇报有利于给上司留下好印象

一、学会勤于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