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幼师告诉您的140个育儿法宝
11256000000118

第118章 为何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里表现不同?

蓓蓓爸爸:“蓓蓓在幼儿园里,表现好,既听话又懂事,老师经常夸奖她。可在家里,完全一副‘刁蛮公主’的样子,事事都得依着她,稍不如意就会大哭大闹。这孩子,怎么家里和幼儿园表现反差这么大啊?”

蓓蓓爸爸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许多家长的困扰。许多孩子在幼儿园里听话,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在老师心目中是好孩子,可回到家里却变得任性、娇惯、自主性差,事事让父母代替,处处依赖父母,出现了与幼儿园大相径庭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

一、孩子自身的原因

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好,是因为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行为有所制约,再加上孩子已有了荣誉感,希望好好表现得到老师和同伴的夸奖。而家里的生活环境是轻松、不受什么制约的,孩子回到家里,回到熟悉、疼爱自己的父母身边,加上孩子年幼,自控能力差,孩子会自由地、不受控制地表现自己。

应对策略:

1、经常同老师沟通,请老师帮助教育。

家长要和老师保持联系,经常主动地与老师交流沟通,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反映给老师。

如孩子在家表现不好,要求老师帮助教育;孩子有进步时,则请老师在集体中给予表扬。孩子为得到更多的表扬,在家会自觉地做得与幼儿园一样好。

2、借用老师的威信,用老师的话督促教育。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绝对是权威,家长不妨利用孩子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家借用老师的话来监督、教育孩子。如:“你不乖,明天跟你老师说去。”“你们老师说,好孩子要做到早睡早起。”在这种无形的监督下,孩子在家里也会以在幼儿园里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但使用此类方法,不能经常刻板重复使用,否则容易失效。

二、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过分地宠爱孩子,对孩子包办太多,保护过多。思想不正确,认为孩子幼儿园回来,理应放松放松。还有教育方法不得当,忽视了家教与幼儿园教育要保持一致。

应对策略:

1、正确地爱孩子,要严而不厉,慈而不软。

父母溺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过分依赖父母的心理。孩子本来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却抢着做了、说了,逐渐养成孩子任性、霸道的不良习气。因此,对孩子家长要严而不厉,慈而不软,把爱与教育有理智、有分寸地结合起来。

2、对孩子放手,不事事包办和代替。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因而连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动手,一切代劳。也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或惹出麻烦,为省时省事,就事事包办。家长应注意,孩子能做的事,决不包办代替,信任孩子,对孩子放手,积极创造条件,锻炼孩子的能力和自觉性。

3、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

家长教育孩子,要多采用赏识性教育。多表扬孩子的闪光点,善意地批评孩子的缺点。多鼓励孩子,少拿孩子同其他孩子比较。不要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鼓励孩子,让其感受父母对他的期望。

4、保持家校教育的一致。

家长要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经常交流沟通。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孩子回到家以后,不能放纵,应尽量按照幼儿园的纪律来约束孩子,使孩子把老师、家长的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养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