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我们都知道,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还是一位为自由解放而投身革命的勇士。不知道海洋是否鉴证过这些巨人内心的理想和外在的现状,但是有一种精神早已凝结在海洋的上空,永不消散。普希金借前人,抒发自己的内心,他渴望和大海一样自由,在愤怒之时咆哮,在安静之时沉思。
正如那激情澎湃的诗句:“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正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普希金的内心燃烧着熊熊的自由之火,大有一副“焚我残躯,为光明故”的豪气。他渴望竖起自己的风帆,从海岸线起航,驶向自己的理想。
在普希金的内心,大海俨然已成为圣神的象征,虽然在诗歌的开头,他一再用“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一名勇士向大海的告别,然后去追寻和大海一样自由奔放的社会。其中的“再见”有两个含义,第一是现实的告别,第二是渴望沙俄暴政的结束。
前人已逝,所有的悲喜,所有的理想都已成为过去,永不消亡的精神与文化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如今再次站在海岸线朗诵这首《致大海》,其中的韵律和着大海的波涛在心中流淌,彷如一股从历史背后涌出的清泉。海洋的历史墙壁书写下的记忆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这个世界对于我们的理想怎样颠覆,所有的一切都会过去,正如潮汐运动的规律。渴望幸福的我们就应该有水手那明朗的微笑,应该和水手一样升起风帆起航。”
在无所畏惧的年少时期,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梦想是一艘加满燃料的航轮,无论多少风暴,无论多少波涛,我都会勇往直前。在社会的行走中,渐渐使我感到了力不从心,而后是令人唏嘘痛。但在每次面对海洋,面对那令人发狂的波涛之时,我的内心都一如大海的澎湃,我从没放弃过起航,哪怕航轮一再搁浅。因为有一种精神鼓舞了我,那是前人对于梦想的执着,是在蔚蓝的大海上建立起的精神城堡。
在海洋中生成的文化数不胜数,而海洋并非只是一处洗涤心灵的风景,它还带给人类丰富的生活资源。我们都知道,生命不能缺少文化的滋养,也不能缺少生存的必须物质。其实生命的完美很简单,只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人对于一种文明的追求达到了极致,以至于忘却了另一半。如今科技的进步也使海洋资源得到了开发,水力发电,潮汐能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据豪爽的水手说,在海洋之上人类是没有界限,没有国度,不分你我的。当一艘帆船在海洋上触礁或是遇到风暴之后,来往的帆船只要收到求救信号,无论对方是哪国人,都会前去营救,哪怕自己也会付出一定代价。在海上,人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由于大海的度化,人类的心胸也宽广了。生命不就是为了幸福而活着吗?没有人能说清幸福的真正定义,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大海所传授我们的:凝聚力。一滴水在面对狂风时,会很快风干;一片海洋面对狂风时,那就成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可以说孤独是幸福的第一杀手,多少人都在孤独中渐渐沦丧了自己的精神高地。如果说生命是一场幸福的预言,那么人生必将倾尽全部的时间去证明或是否定。而无论最后的结果如何,生命所有的故事都将化为大海中的一道壮美的洪波,滚滚而来,滚滚而去,最后消失在海天相接处。在今天,我们拥有着生命的活力,还有什么可思考,可恐惧的呢?
去大海走走吧朋友,在浩淼的海洋之上,你会发现人类心灵的圣殿也可以如此宽广,也可像大海一样产生绝美的身姿。用这有限的生命去艳羡蓝天吧朋友,这是我们所能给予生命、给予海洋的最高礼赞。
曾经中国有一位海上巨人,他的名字为郑和。他与海洋的结缘是在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相信很多人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的事迹也为人熟知。距今六百余年的岁月了,他走过的足迹,他浩浩荡荡的船队,以及帆船所刻下的航线,早已经随着时光和大海的波涛烟消云散。而他那无法让人遗忘的执着,一如海洋汹涌的波浪,一波一波涌进世人脑海。也许不经意的回眸会发现几簇浪花曾在六百年前绽放,而我却无法辨认,依旧是六百年前的海洋,依旧是六百年前海洋的水。
1405年,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抵达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当时在爪哇岛上有一个国家叫麻喏八歇国,郑和到的就是这个国家。
爪哇岛是南洋要冲,人口稠密,商业发达,物产丰富。当时麻喏八歇国的东王与西王正在打内战,战败的东王的属地都被西王的军队占领。而恰巧在此时郑和船队登陆,到麻喏八歇国的集市上做生意。西王的军队刚占领的地盘就有外人登临,这让西王以为是来援助东王的。于是,郑和船队上的一百七十名将士献身麻喏八歇王的屠刀之下。
自古中原王朝在世界上都属于强国,虽然当时的通讯设施不发达,但是周边国家一传十,十传百,这种传播能力也是很强的。各个国家虽然不知道中国的具体情况,但是他们都知道在东方有一个大国,强国。当时中国的大明王朝地位犹如今天的美国,郑和又是带着宣扬明朝国威的使命前来,发生这样的事情当然就是一种国家耻辱。
郑和部下的军官纷纷请战,打算向麻喏八歇国宣战,为了那一百七十名将士的鲜血和冤屈的灵魂。当西王了解郑和所来的意图后开始诚惶诚恐,于是派使者前去谢罪,并且答应加送六万两黄金赎罪。
当时西王的心情肯定很糟糕,他的怕发自于内心。也许西王已经猜到了后果,因为郑和是第一次下西洋,而且还是带着宣扬国威的使命出发,如此的出师不利,刚登陆就损失一百七十名将士,大规模战争的发生,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成为必然。
据说一些人第一次看到大海之时,他的胸怀会在刹那间宽广起来,犹如大海可以容纳百川。后来郑和得知这场事件是误杀,而且西王又甘愿请罪受罚后,于是他禀明大明皇帝朱棣,将这件事情和平处理。也许正是大海塑造了人类史上这位和平使者,在郑和七次下西洋中,他永远都是站在一个人类的制高点将和平带向四面八方。
古时候有句话叫“以德服人”。既然麻喏八歇国是误杀,不是挑衅,郑和就没必要上奏朝廷,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所谓的大国、强国,必定有战无不胜的军队。但军队是一个表面,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则是这个国家的核心,也就是以德服人中的“德”。很多人有着非凡的才能,但是如果要拿这种非凡的才能去做不道德的事,恐怕他也不会得到人们的颂扬吧!
如果一个国家只一味地用武力去逼迫对方臣服,不否认这个方法可行,但是不会长久,也许会适得其反。
也许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词汇就是宽恕吧!
大文豪鲁迅在《风筝》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郑和不畏艰险航行在大海之上是为了出使各个国家,希望大家团结和平。郑和和大海一样,抛却了自己的幸福,为了全天下人的幸福而奔忙。是大海塑造了他那伟岸的灵魂,无论他离开这个世界多么久远,他都会永远的驻足在每个人的心间。
没有与海洋对话过的人,无法了解海洋的浩淼。海洋是人类永恒的朋友,也常常有人说海洋是多么的危险,在这了我可以用中国汉朝时期的名人桓宽在《盐铁论?复古》中说的一句话告诉你:“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海洋如同幸福一样,并不是一个人类所不能企及的点,如果你只是望而兴叹,那么你的人生则已失去很多。
海岸线,礁石与排浪,是自然所设定的阻隔。理想,勇敢和行动,是人类穿越阻隔的帆船。对于隔着海洋两两相望的人类来说,海洋是一段距离;对于丰满的理想来说,海洋是一条通向理想的大道。
每个人都会走过年少轻狂,在曾经风华正茂的年代有着明确的理想,有着强烈的欲望。一路走来,走到海岸线,当我看到大海的潮汐,我才发现一半凝结的理想与一半凝结的现状。曾经我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彷徨,悲伤,此时我在大海面前安静着,我想起一句诗:“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静望天边云卷云舒。”人生和大海一样需要一种境界,幸福才会如期而至。
白驹过隙的生命还需要等待吗?将你的航轮加满燃料,让我们一起起航吧勇士,幸福就在不远的前方。虽然这是一个冰封的冬季,但只要我们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就可以听到春天里冰层断裂的声音。
每当海风呼啸的时刻,每当波浪亲吻沙滩的时刻,一代代的人们从时光中走来,又和波浪一样从时光中退去。一代代的人们带给世界的智慧或是信仰,所保留的,所遗失的,没有人能数的清。唯有沧桑的大海一如昨日的呼啸,唯有那轮海月一如昨日的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