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强者都不想弱者脱离他们的控制,即使是一些不相干的,所以无耻者的联盟纽带只有无耻。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1792年法国正式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这一举动极大地震动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君主们,他们结成同盟,企图把革命和法国扼杀在摇篮中。1792年7月,普鲁士和奥地利组成反法联军,侵入法国境内。9月2日,法国北部重镇凡尔登守军投降,巴黎门户洞开,共和国形势骤然危急,法国首都巴黎指日可破。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普奥联军遇到了越来越顽强的抵抗。法军统帅迪穆里埃将军指挥部队在北部森林地区与敌军周旋,各路援军陆续向战地开来。9月20日,普鲁士大军向刚刚抵达凡尔登以西瓦尔米村的一支法国援军发起进攻,试图以此切断整个法军的后路,然后围而歼之。在一场激烈的炮击之后,普军士兵向瓦尔米高地上的法军阵地发起总攻。法军司令官克勒曼将军丽对强敌,毫不畏惧,沉着应战。他命令士兵不要急于开枪,待敌军靠近后,以“国民万岁”为口令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到10月1日,普奥联军完全撤离了法国,外国干涉法国革命的第一次进攻就这样失败了。
瓦尔米战役的胜利对法国革命意义重大。德国大诗人歌德热情洋溢地赞颂法国人民的胜利,他说:“这是开始了世界史上一个新纪元,这是人民对国王的第一次胜利。”法国著名史学家米涅写道:“这一天成了我们难忘的日子,本属微不足道的瓦尔米的胜利,却对我军和我国取得全面胜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米涅这么说是符合事实的。普鲁士军队在瓦尔米并未受到真正打击,实际上它还未跟法军交锋便迅速后撤,致使所有努力前功尽弃。普军此举令人大惑不解。拿破仑认为普军在瓦尔米的后撤简直是莫名其妙的行为,无法用军事观点来解释。一些军事史专家指出,普军当时的行动实在滑稽可笑,根本不像打仗,只是武装游行了一番便撤走了。他们据此断言,如果普军真正发动猛攻,战事肯定是另一种结局。
众所周知,普鲁士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布伦·瑞克公爵亦非等闲之辈,而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将,因此瓦尔米的撤退必定有它难以明言的理由,这当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据史料显示,1792年9月20日,法兰西革命军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革命事业,而奥普联军及入侵法国企图扑灭革命力量恢复君主制度的法侨保皇党分子支队,在瓦尔密(法国马恩省的村庄)地域与法军进行了一次交战。卡尔·布伦瑞克公爵指挥干涉军,于8月至9月间占领隆维和凡尔登两要塞后,抵达沙隆并向巴黎推进。法国迪穆里埃将军指挥的摩泽尔集团军和凯勒曼将军指挥的莱茵集团军共约6万人,其中主要是青年志愿兵,撤离色当和梅斯后会合在一起,于9月19日在瓦尔密附近设防。奥普联军和法侨支队约4万余人绕过法军,在瓦尔密西南展开阵势。9月20日晨,联军对法军阵地开始炮击,11时发起攻击。统率法军的迪穆里耶将军灵活地调动部队;当奥普联军在日赞库尔以北压迫共和部队时,沙佐将军的9个步兵营和8个骑兵连随即开往受威胁方向,制止了敌军的进攻;同时还有12个步兵营和8个骑兵连迂回敌军左翼,在抗击敌军攻击的过程中组织良好的法军炮兵火力发挥了很大作用。法军士兵在战斗中坚定顽强,斗志昂扬,挫败奥普联军的攻击,迫使它停止进攻。下午5时前,双方持续进行猛烈的炮战。9月21日夜间,迪穆里埃将军调整部署,率军转到更有利的阵地上。法军做好了继续交战的准备。但卡尔·布伦瑞克犹豫不决,不敢再次进攻。由于其后粮食弹药供应不足,干涉军未采取积极的作战行动,当时法国爱国者的武装队伍正在其后方进行活动。
9月30日,干涉军开始撤退。克勒曼将军指挥的2.5万名法军受命追击敌人,但行动不够坚决;法军转入总攻加速了驱赶干涉军的进程。至10月5日,干涉军损失近半,终于被驱逐出法国。
据说当时法军将一批路易十六的宝藏用于收买普鲁士,和普鲁士达成了一种政治上的和解,因而组成了联军;但是此战之后,法军一改防守局面,开始向外扩张。这无疑威胁到了普军,于是普军不战而退,但是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充足的证据。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普军搬退呢?这在世界军事史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