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失落的文明
11249500000039

第39章 “天然画廊”为何而建

大麦地,一个很美的名字,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卫宁北山深处的一片荒漠。稀稀落落生长着的酸枣、骆驼蓬等植物。但是荒漠并不寂寞,大麦地的精灵——岩刻在这里已经热闹了几万年。

大麦地是一种盆地状的山地,其中横亘着东西走向的山梁,四周高山环绕,只有几个山口可以通行。山梁上的岩石排列有序,表面比较平整,成了古代先民的天然画板。很多年以前的大麦地曾经气候湿润,水草茂盛,先民们在这里捕猎动物,畜养牛羊。这里还有大量坚硬的原生铁矿石,提供了创作岩刻的工具。丰富的生活题材,合适的岩壁画板,方便易得的刻画工具,加上先民的智慧,产生了今天被人们重新发现的大麦地岩刻。

大麦地岩画的发现

在大麦地约15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已经发现了岩石上密集刻画的3000多组、8000多幅岩画,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200多组,超出世界公认的岩画“主要分布区”密度标准的20倍,数量多,规模大,内容丰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属罕见。

很少有人进入这片荒漠,也很少有人能够领略这些岩画。

大麦地所处的中卫宁北山,大致形成于约3亿年前,西临腾格尔沙漠,向东流淌的黄河在山南转向北流。传统上认为,卫宁北山是贺兰山南端余脉,所以大麦地岩画常常被说成是贺兰山岩画的一部分。不过大麦地岩画研究者提出,卫宁北山与贺兰山形成时代不一,山体结构不一。贺兰山形成于约17亿年前,是拉张型地垒式断块山地,卫宁北山是一种晚古生代碎屑岩褶皱构造,形成于3亿年前,所以卫宁北山是独立的山体。他们认为大麦地岩画是和贺兰山岩画既有联系又自成体系的独立岩画群。

1988年,一位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中偶遇大麦地岩画。消息被宁夏考古所得知,引起了注意。考古所开始寻找这位发现者,希望让他来带路。几经周折,终于有了消息,可这个地质工作者已经调到河南安阳工作。宁夏考古所人员只好自己进山寻找,用了一个星期时间终于找到了大麦地岩画,遂将进入大麦地的道路作为一个秘密。1989年4月,曾经发现了贺兰山岩画的李祥石,凭着考古所一个司机透露的“向西”两个字和对岩画的热爱,与弟弟一同走进荒漠,开始一次寻找大麦地岩画的冒险之旅。当第一眼看到那里的岩画时,兴奋的李祥石不停地拍照,第一次驻守大麦地。1990年10月,李祥石再次带人进入大麦地,对岩画进行线描图整理。从那时到现在,大麦地岩画已经成为岩画研究者的新宠。

大麦地岩刻作于何时

岩刻的年代断定,是解密岩刻的关键。专家采用地衣测年法,利用生长在岩石上的丽石黄衣计算出,大麦地的岩刻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陆续留下的,创作年代约为距今800~7000年之间,相当于从中国的宋辽时期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到目前为止,测算出的最古老的岩刻年龄是7331年。

大麦地岩刻为何而作

关于凿刻岩刻的动机,国内外有很多种解释。有人说,古代的羊倌看着羊群,长昼漫漫,百无聊赖,顺手捡起坚硬的石头,在岩石上敲凿出羊的形象,这是典型的娱乐说。但是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个说法,因为创作这些作品要花费相当大的力气,尤其是规模比较大的作品,不会是一时兴起,一定有特定的创作目的。

我国的研究者大多接受巫术说的解释,即岩刻是巫术仪礼的产物,目的是与神沟通。凭借这些岩刻形象,表达人们的情感、愿望、祈求。

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们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保障生活,就寄希望于巫术通神,希望神灵能保佑人畜两旺。所以手印和羊同时出现,可能表达的是对牲畜的拥有。那些弓箭下的动物形象的作用也是如此。研究者认为,原始人打猎之前,总要向神灵祈祷能够捕猎到丰美的猎物,他们把想要狩猎的动物刻在石头上,再将人持弓箭射向猎物的场景也刻在那里,让巫师作法,期望神灵保佑狩猎成功。岩刻里的男女交媾图形,表达的是种族繁育的重要性。而一些类似人面的图形,则可能是对神灵的描画。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确定这些岩刻究竟为何而作,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它们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它像一本史书向我们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为现代人走进历史隧道提供了一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