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失落的文明
11249500000037

第37章 成吉思汗与六盘山

在哪里?史学界争论了很多年也无定论。远去的历史、诡异的来使、特殊的地名和当地散落在深山里的古迹遗物,给六盘山地区平添了些许神秘,也让本文作者提出了这样的大胆设想——成吉思汗的墓穴其实就在六盘山地区。

六盘山自古为兵家争雄之地,也是帝王独钟、巡幸驻足之所,这不仅为其披上神奇面纱,而且留下了罕世之秘。

成吉思汗用20多年的时间统一漠北,1206年,蒙古各部尊铁木真为成吉思汗。此后,他带领铁骑扫荡中亚、远征欧洲,建立起横跨欧亚的蒙古游牧帝国。在骑掠征剿中,成吉思汗对辽、金、西夏进行了多次血战。1219年,他大举西征,强悍的花刺子模帝国倾然败退,斡罗斯(今俄罗斯)、钦察联军皆被席卷。1224年,成吉思汗兴冲冲班师归来。后在出征西夏中,成吉思汗病殁六盘山,辉煌的一生画上了句号,留给世人许多未解之谜。

抱病远征西夏

成吉思汗西征归来,被西夏战而降、降而叛的恶作剧闹得心中窝火,于是他不顾西征的疲惫和64岁高龄,于1225年秋,发动了对西夏的第六次征剿。

成吉思汗率东路军浩荡南下,行军至盛产野马的黑水之滨打起猎来。围猎中,一群野马冲撞而来,使成吉思汗的乘骑惊叫腾起,将他掀落马下,直摔得大汗天旋地转、眼冒金星。当天夜里,大汗昏昏沉沉,不时发起高烧,吓得伴驾随征的也遂王妃心惊肉颤。天不亮,王妃就向儿子窝阔台说明情况,建议重新考虑蒙军的进退问题。仍在呻吟中的成吉思汗不甘心无功而返,令继续前进。

1226年2月,蒙古军一举攻克黑水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4月抵达贺兰山避暑,8月又大举出击,连连攻下应理(宁夏中卫)、夏州(陕西靖边)、盐州(陕西定边)、灵州(宁夏灵武)。12月,包围西夏都城中兴府(宁夏银川)。重兵压境,中兴府被围得水泄不通,城内粮尽援绝,西夏束手无策,完全丧失了抵御能力,便派使者向大汗请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投降。大汗许之,即留部分人马继续围城,自率大军进逼金国。

1227年1月,成吉思汗攻下积石州(青海贵德),2月拔临洮,3月破洮州、西宁二州,4月夺取德顺州(宁夏隆德)。时值盛夏,为避暑养伤,成吉思汗率大军向六盘山奔来。

避暑六盘山

更重要的是,高耸摩天的六盘山不仅是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隘,而且也是金夏界山,在此避暑有一举两得之功。

成吉思汗率军出德顺州城,沿山河、苏台一带南下,穿黄草沟、越马尾巴梁,进入六盘山。在六盘山驻军,对蒙古军来说不是单一的避暑,实是屯军牧马、休养生息。因为每到仲夏,是马匹乏瘦之时,不利于行军作战。所以每到这时,蒙古军必选择水草丰盛之地放牧战马,待到秋高气爽,骏马膘肥体壮时才大举出兵,驰骋疆场。

蒙古军陈兵于六盘山之后,旌旗猎猎,战马啸啸,一下子打破了山林的沉寂。成吉思汗的消暑活动地大概在六盘山腹地凉天峡一带,所以后来人们将凉天峡名为来王壕、凉殿峡。

殒命六盘山

长期带兵打仗,繁忙的军务操劳,使成吉思汗体质日衰。到六盘山避暑以来,天公又不作美,气候反常,多阴雨天。成吉思汗身体难以适应,跌伤处不时隐隐作痛,更为不幸的是,大汗又染风寒,久久不愈。

7月初,大汗不停地咳嗽,周身发冷发热,头、项、背、四肢时时发痛,虽然不停地服用大黄、柴胡、黄芩、黄芪等中草药,但无济于事,且天天恶化。剧烈地哮喘、呕吐,高烧不退,周身陆续出现片片斑块,此病大概属于斑疹伤寒症,又称热病。在西征花刺子模时,士卒中就有发病者,且有亡者。大汗的爱妃忽兰也是染上这种病,西征回来不久就一命呜呼了。

大汗似乎已意识到黄泉临近,急召回儿子窝阔台、拖雷到身边,立下遗嘱三条:一是克金大计,二是灭西夏方略,三是立窝阔台为汗。立完遗嘱,成吉思汗便于七月十二日(公历8月25日)寿终正寝,终年66岁。正如《元史·太祖纪》所载:“太祖二十二年闰五月,避暑六盘山……秋七月壬午,崩于萨里川哈老徒子行宫。”“萨里”,蒙语,黄色的意思;“哈老徒子”,蒙语,蒙古包大帐行宫。就是说,成吉思汗驾崩于六盘山黄色的蒙古包大帐行宫之内。

六盘山下的起辇谷

成吉思汗殒命六盘山之后,葬于何处?史学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但是蒙古族有一大葬俗特点,最忌讳遗体腐烂。至今,人死后在蒙古包内停置不得超过三天。《元史》说:“葬起辇谷”,“起辇”,蒙语,指一条有名的河;“谷”即辽阔的河谷之地。以此推断,这条有名的河是指六盘山下的泾河,而且这里也有开阔之地,所以大汗病殁后就地埋葬于六盘山下的泾河之谷了。

蒙古人又将起辇谷尊称为大禁地,其缘由是他们信奉萨满教,认为人的灵魂藏在血和骨之中,因此特别注重血和骨的保存完整,及早秘葬,严以封闭,使其不受任何干扰,故采取大封禁,以示对亡者的崇敬。所以,《元史》对后来的成吉思汗的葬地都记载的是起辇谷,这告知人们,可汗帝王驾崩后,皆就近分散葬于类似六盘山下的起辇谷(大禁地)了。

但是,在六盘山却难以找到成吉思汗的陵地。因为蒙古族葬俗是无寝陵制度,帝王可汗都是风葬或火葬,而且王公可汗皆采用秘葬式,葬地不留任何痕迹,不起坟垅,不立墓碑。这样一来,在六盘山自然找不到大汗陵地。

而成吉思汗葬于漠北一说,从当时的情况推断是难以成立的。因为大汗病逝后,正处于征西夏之战取得最后献城投降的关键时刻,同时又是向全国发起总攻之际,为不动摇军心,不泄露主帅身亡的消息,成吉思汗遗体被就地秘葬的可能性最大。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时间不容送遗体前往漠北。因为大汗病殁地距其生前所选定的墓地,直线距离有2500公里以上,若以勒勒车(木轮大车)换马不换车,日夜兼程前进,至少需要130天,况且当时正值七月,炎热高温,在无任何防腐措施的条件下,送遗体到漠北是难以完成的。

所以,蒙古人当时采取的办法是:送灵柩悄悄北上,为不走漏风声,将沿途所遇到的人畜概行杀掉,美其名曰:“作大汗亡灵的陪伴去吧!”灵柩到达怯绿连河(克鲁伦河)畔时,才公布大汗死讯,大汗的妻妾500多人,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奔丧,加之在处理西夏投降一事上又耽误了一段时间,耗去的时间就更长了。但遗体怎能保存这么长的时间呢?其实灵柩内并无遗体,只是大汗的衣冠罢了。

成吉思汗长眠于六盘山后,却引来不少使者、特派员,实施着一项重要使命。《元史》记载:宪宗三年,忽必烈征云南中,派兵2万屯六盘山;宪宗八年四月,蒙哥汗驻跸六盘山;宪宗九年四月,令大将浑都海领兵2万,驻六盘山。又据《固原地区志》、《泾源县志》记载,在此后的40多年中,蒙元可汗、军帅、使者,以驻跸、屯军、驻防等名义,屡屡轮番来六盘山,目的似乎只有一个——为祭祀大汗,这说明,他们是冲着大汗的陵地来的。且多是4月来,8月走,边牧军马,边等候忌日——8月25日。若速来速去,岂不暴露了使者的来意和大汗的葬地之秘?

还有,为了方便祭祀秘葬的大汗,忽必烈索性在六盘山下开城堂而皇之地建起安西王府,设王、派员、驻军,除执行卫戍任务外,还承担着一项赴大汗葬地秘祭使命。

特殊的地名

大凡每一地方命名都有一定来历,一般来说,是根据其地形、物产、人物和传说为背景命名的。所以,每一地名似乎都有特殊的含义和一定的文化内涵。

而今六盘山腹地的皇陵寨、将军墓、鞑子坟,命名有因,也许能揭示出一个秘密来。

皇陵寨(黄林寨):位于六盘山腹地凉殿峡东8公里处,今属泾源县兴盛乡黄林寨村,现居回族人民350多户,1500多人口。此地原名皇陵寨,后演化为黄林寨,其虽称皇陵寨,但未见墓堆和墓碑。从历史上看,除成吉思汗外,还没有哪个帝王在六盘山驻跸达4个月之久。古代帝王葬地皆称陵,皇陵寨顾名思义,是指一代帝王之陵地。从地形上看,此地之后是一道苍翠的山峰,左右是碧绿的山梁,两侧山梁下各有一条河水向东流去,中间是一片开阔地,整个地形山环水抱,颇有起辇谷的格局。

将军墓:位于皇陵寨东一公里,处于一孤山前,未见墓堆墓碑。今属泾源县兴盛乡上金村,墓地现为农田,由村民杨福亮耕种。1982年,农田主人犁地时,将一手扶拖拉机陷入墓坑内,墓穴有两间房大小,空荡荡的,里面任何东西都没有。后来,用土壤将墓坑填平种上农作物。顾名思义,将军墓可能是一位为大汗守陵的将军之墓。

鞑子坟:位于凉殿峡南高花旦的一处台地上,东依大山,西傍河水,面积约300平方米,未见墓堆。群众称蒙古人为“元鞑子”、“鞑靼”,鞑子坟显然是一处蒙古人的公墓。其处于大汗避暑的中心地带,也许是大汗生前忠实的追随者亡后葬在了这里。

散落在深山里的古迹遗物

文物是时代的投影,古迹是历史的凝固。700多年过去了,而今在六盘山腹地凉殿峡的老城台、狮娃台、老庄子、议事亭台,及草丛中散落的许多石条、石柱、柱基石、石马槽、石香炉、插旗座等,虽半掩于土漫幽幽,但其轮廓依稀可见,有的是亭堂庙宇建筑遗物,有的是平民住宅建筑部件。可以肯定,这都不是成吉思汗当年遗留下来的,因为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而牧、游走不定,在行军作战期间,况且大汗在这里驻足仅4个月时间,怎能有如此永久性的建筑材料?显然,这是后来的东西。

来王壕、凉殿峡、安西王府、皇陵寨、将军墓及零落的古迹遗物,斑驳依依,似金石篆文浇注在六盘山,印记着昔日的云烟往事。

第五章 尽览奇珍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