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失落的文明
11249500000025

第25章 “辽太后梳妆楼”原是蒙元墓区

河北省沽源县一处遗址相传为辽代萧太后梳妆楼,考古人员对此进行多次考古发掘,继发现梳妆楼是元代蒙古贵族墓之后,考古人员又在梳妆楼周围发现了可能为墓葬的遗迹23处,据此人们判断这是一处重要的蒙元墓区。

史料记载,梳妆楼一带在辽代为王室避暑行猎之地。相传,萧太后有一次在此发现头发乱了,便命臣下建一小楼,供其梳妆,故称梳妆楼,地方史志上也有类似记载,至今尚存的这一遗迹上留有“梳妆楼”匾额。考古人员从1999年开始对梳妆楼进行了勘探发掘,在楼内中央发现一座古墓,从墓中出土了具有元代蒙古族服饰特色的丝织品,从出土石碑上的文字推断,墓主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外甥阔里吉思。考古人员认为,梳妆楼实际是用于祭祀的墓上建筑物——享堂,“梳妆”可能是“树葬”谐音。

新近进行的考古勘察,主要对梳妆楼墓地周围相关遗迹进行调查、钻探和解剖,总计勘探了56750平方米,试掘150平方米。通过对梳妆楼北部及东北部进行钻探,共发现可能为墓葬的遗迹23处,其中有5处竖砖垒砌的烧骨墓是在这一带首次被发现。还发现了墙体一段,对确定梳妆楼墓区围墙的确切范围提供了重要资料。通过调查,在梳妆楼北部10公里处的小宏城遗址、大宏城遗址、马神庙遗址及前水泉遗址均发现有与梳妆楼时代相同的白釉瓷片及碎砖块,尤其是小宏城出土了汉白玉螭首、琉璃构件等表明其在当时有重要的地位。

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的专家介绍,梳妆楼所在的闪电河流域,是辽、金、元三代的夏宫所在,对梳妆楼及其周围遗迹的调查和钻探,对研究辽金元史,特别是元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